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探究

2022-03-12 05:48王美楠韩保磊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转型上海数字化

王美楠,韩保磊

(1.黄浦区社区学院,上海 200002;2.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436)

数字时代的到来,引发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个体思维、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重构,也给老年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内容和模式变革,数字技术与老年教育的融合为解决老年教育供求结构失衡问题提供了新途径。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格局,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一、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与趋势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533.49万,占比36.1%,预计“十四五”末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571.02万人,占比约38.4%。2020年本市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83.67岁,为全国最高。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老年人口总量与结构持续变化对全市老年教育的资源供给能力提出重大挑战。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老年教育发展,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水平的要求日渐迫切。

(一)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2020年底,上海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沪委发〔2020〕35号),吹响了上海数字化转型赋能、迭代进化的号角。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1]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推动本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上海老年教育工作实现了老年教育参与人数、老年教育机构总数、老年人学习组织数量、老年教育学习资源翻一番,进一步提升了老年教育服务能力、社会活力和老年教育学习品质。迈入“十四五”,“适龄”学员人数激增,本市老年人整体学历层次、经济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提升生活品质。老年人主动顺应数字化时代新趋势、把握新机遇的意愿强烈,高品质老年教育需求成为社会新期盼。同时,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新闻屡见不鲜,老年学员“秒杀”名额的火爆场面,丝毫不亚于青少年择校。

近年来,上海在老年教育数字化建设上持续投入,通过推进全市老年教育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提高老年教育数字化治理水平;通过建设各类数字化学习平台,拓展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渠道;通过数字技术媒介创新数字化学习产品,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数字技术与老年教育的有机融合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创设了新的空间,推动了老年教育的规模化发展,进一步促成更高品质老年教育所关注的多样化与个体化、均衡化与优质化。

1.功能集聚的老年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提升老年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全市老年教育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上海建设了“老年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全市各机构提供课程、教室、教师、师资、学员、报名等教务管理功能,同时打破各区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全市老年教育课程、师资、学员的数据共享。同时老年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时掌握各类教学机构的运行负荷状况、全市资源分配状况以及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活动发生情况,为教育资源的整体规划及调配提供依据。当前,依托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海已完成大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服务移动版的升级,实现平台及数据向“政务云”的迁移工作,启动与市大数据中心、一网通办的业务对接,加快形成现代老年教育治理模式,推进老年教育服务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2.适需多元的老年教育在线学习平台。上海积极发挥上海学习网、老年人学习网、指尖上的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慕课等多个线上学习平台作用,依托智能化的全网联库搜索、信息服务推送、个人学习档案、用户行为分析与教育资源配送体系等,构建了“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老年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疫情防控期间,开通了市民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通过持续的资源更新和平台功能升级,汇聚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共计8900多个。2021年3月,“金色学堂”频道正式上线,“金色学堂”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广播电视台(SMG)联手推出的,面向50+人群的全媒体终身教育平台。作为全国首个中老年专属学习频道,同步覆盖了有线电视及IPTV渠道,全面搭建了大屏、小屏“双渠道”的学习场景,进一步为中老年用户提供了丰富、可选择的学习平台。开播以来,深受广大中老年用户的喜爱和认可,收视保持高位,如图1所示。

图1 金色学堂收视用户数情况

3.泛在优质的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产品。疫情防控期间,上海精心打造了老年教育“直播课堂大课表”,通过打造集“直播预告”“直播观看”“直播回放”等功能为一体的老年教育课程直播平台,汇聚了全市16个区老年教育机构精品直播课程资源,实现全市层面直播资源的共享。发挥终身教育品牌优势,专设了网上体验基地、VR线上人文行走等新模式,满足了老年人足不出户、宅家学习的新需求。2021年4月推出的“智慧学习训练营”,定期上架专为老年人定制的智慧学习课程,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指导老年人开展场景化的智能技术应用学习,帮助老年人解决智能技术应用难题。

伴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广泛深入普及,上海老年教育信息化跨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数字化转型成为老年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因。数字技术正通过云、网、端一体化的智能网络信息技术设施,助推老年教育链接每一个智能教育终端,覆盖每一位受教育者,突破了传统课堂的物理边界,实现海量老年教育信息资源高效汇聚,为数字驱动的老年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教育行业将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老年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社会力量协同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将成为一种常态,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规模化、高质化、个性化特征日趋显著。

1.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呈现规模化。在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创新高的当下,老年教育这一有着数亿规模的庞大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加开放灵活,配置更加优化,覆盖全市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和学习场所,通过数字技术拓展了老年教育的规模和边界。除了政府推动的数字化资源外,地区、高校、行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各类主体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如以开发手机APP形式打造的“花样老年大学”互动学习平台,通过发挥音频学习资源优势而建设的“喜马拉雅老年大学”,以及以金融课程为特色的“中银老年大学”等,扩大了现有的老年教育办学规模,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更丰富、更便利的在线学习资源。

2.老年教育数字化服务日趋高质化。面对全社会对高品质老年教育的期盼,数字技术在老年教育中的诉求已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通过编织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神经网络”,赋能老年教育治理,建设更加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提升老年教育数字化治理能力。如上海老年大学打造“智慧生活体验教室”,主体区域划分为“五岛一室”——科技岛、健康岛、金融交通岛、生活岛、快乐岛和中央控制室。“五岛”分别聚焦老年人生活中的科技、医疗与健康、金融与交通、媒体制作、智能家居领域,通过人工智能(AI)、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让老年学员在“智慧生活体验教室”中体验数字生活的便捷与高效。上海老年教育机构正在创设数字无边界的学习体验,打造智慧学习的友好环境,推动高品质的老年教育资源服务能级提升。

3.老年教育数字化需求凸显个性化。伴随着智慧城市的脱虚向实,以及老年教育技术支撑和业务布局能力持续提升,人工智能、5G、AR/VR等技术在老年教育领域创新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学习空间加速拓展,学习产品聚合迭代,强化了老年教育资源汇聚与共享力度。在资源集聚的背景下,通过老年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的深度挖掘,为每一位老年人适需化学习提供现实的可能,老年教育的泛在资源将逐步实现向“个性化推送”的精准服务转变。

二、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征程中,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将对老年教育发展产生持续作用,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仍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

(一)智慧学习场景和资源建设亟待丰富

智慧学习场景的打造,是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就目前来看,相较于日渐完善的上海终身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囿于经费、场地及人力资源投入的限制,同时具有指导性的学习场景建设标准也尚未形成,使得围绕老年数字化学习的智慧学习场景以及服务老年数字化学习的特色环境建设,从数量和规模上还远不能达到转型发展需求。此外,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虽然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真正遵循老年人学习规律和特点开发建设的资源却相对不足,帮助老年人从生活各方面消除“数字鸿沟”的专题课程和学习资源,与转型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老年数字化学习方式和品牌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专项经费尚未纳入地方财政规划

目前,地方财政的预算规划中对于老年教育经费的占比与划拨没有明确额度,老年教育在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中占比极低,且地区性投入差距明显。目前,在老年教育机构中,还有部分学校实际网速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和科研的要求,网络接入的稳定性不能保障,无法有效支持学员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经费划拨的总量不足、持续性不佳,老年教育机构的场地、设施、师资等软硬件水平与其他学段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老年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难以满足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三)师资队伍规模和素养尚需拓充

由于在编制、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空间上存在的先天不足,上海老年教育师资力量一直比较弱,专兼职队伍比例也严重失调,兼职教师队伍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高,难以形成支撑上海老年教育、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人力资源储备。随着老年教育数字化的不断推进,教师群体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日渐凸显,部分学校将数字化简单理解为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改造,忽视了队伍素质的短板,师资队伍信息化素养缺失日益成为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培育的突出问题。

(四)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合力尚未形成

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对新知识、新技能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常学常忘”的现象较为普遍。互联网企业在开发各类平台和软件时,往往针对中青年人群多一点,很少兼顾老年人的应用实际,即使是针对老年人研发出来的新应用、新技术等,也多缺少“适老化”考量,并不契合老年人的信息化能力,给老年人增加了使用难度。目前,老年教育工作涉及的行政管理事务相对繁杂,信息化资源开放、共享力度不足,老年人在拥抱“数字时代”时所能得到的支持和帮助还比较少。因此,在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技术支持服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凝聚力量,为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三、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老年教育领域的关键任务。逐步构建覆盖全市的老年教育数字化服务网络,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稳步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精准化供给,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不仅是教育部门自身的需求,也嵌入了来自社会、组织、家庭、个人等各主体的呼声。2021年4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意见》〔沪教委终(2021)8号〕,正式提出实施“双百双千”计划,深化和推进数字赋能老年教育,开拓老年人智慧学习应用场景,创造包容、普惠、友好的老年数字生活新图景,进一步形成与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相匹配的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新格局。[2]在此背景下,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之路愈加清晰。

(一)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

单纯地教会老人使用智能设备,这种“被动输入”方式,在数字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已经不能有效解决“数字鸿沟”的难题,需要用前瞻的眼光来推动老年人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构建新时代前沿的思维模式,通过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形式,帮助老年人转变固有观念,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主动跨越“数字鸿沟”,积极融入智慧生活。同时,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课程开发,将智能技术应用渗透到各类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老年人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二)创设老年人智慧学习场景

支持公共经费用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推进老年教育机构网络建设,鼓励5G进校园,支持各校配齐数字终端,打造可全面支撑各类教育资源高效获取共享和大规模在线教育体验流畅的“云-网-边-端”一体化的基础环境,全方位支撑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新型教育终端的常态化应用,不断丰富教育终端的应用场景,为老年人创建学习、就医等各类数字化生活模拟学习场景,以信息技术重塑学习理念,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的互动体验,推动学习生态的开放融合与学习时空的变革拓展。[3]

(三)优化数字学习资源供给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老年教育得以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社会无法绕开的基础资源。当前,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与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学习需求相较而言还有差距,落实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加快推进面向老年人群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扩大老年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进一步凝聚社会各方力量,鼓励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共同参与老年教育数字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果共享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机制,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智能化学习应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等多场域的共建共享。

(四)扩大师资队伍规模,提升其信息化素养

教师数字化素养的高低,决定了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数字化素养不仅对教师的实施能力提出了要求,还要求教师具备在不同的学习场景和组织环境中,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建议。[4]鉴于此,需要在广泛吸纳优秀人才为老年教育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教学和管理人员主动提升适应未来学习形态的教学能力,将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纳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成为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5]重点培训教师数字化能力,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支持骨干力量推进智慧教育实践,为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互联网+”催生了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驱动老年教育迈向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成为面向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遵循老年教育的内在规律,积极回应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拓展老年教育“神经元”,逐步构建完善的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生态,真正实现老年教育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转型上海数字化
上海电力大学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上海之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