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性激励模式的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2-03-13 10:41董艳平孙庆霞吴丽红王启芬朱春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正性直肠癌家属

董艳平,孙庆霞,吴丽红,王启芬,崔 琪,朱春勤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直肠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且已经成为公认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常见及有效治疗方式仍为手术疗法,术后肠造口无论是永久性还是暂时性,都改变了患者的排便方式,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明显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更容易出现情绪变化,诸多负面影响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极为不利,因此给予相关护理干预就显得极为重要[1]。既往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预见性个体化护理、家庭关怀干预等可促进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2-4]。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激励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5-6]。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了正性激励模式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江苏省中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文化程度均初中以上且无意识障碍;经活检诊断为直肠癌;入组患者对研究观察项目均知情,本人或家属签署同意书。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或者近段时间服用过精神类相关药物者;合并严重内脏相关疾病或者极重病患者;姑息术切除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模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2例,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Dukes分期与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直肠癌术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专业的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对患者予以常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知识宣教,并告知患者做好手术准备等;术中积极辅助手术医师,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予以常规心理干预并维护病房环境,有效预防并发症等。

1.2.2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予以基于正性激励模式护理干预:①患者术后清醒,护理人员及时与其交流,了解患者的交往能力与性格特点,并掌握其文化程度、家庭环境、配偶情况及心理状态,同时积极与家属交流,从而发现问题,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患者个性的干预方案。②抓住患者特点对其实施疏导,并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最近进展、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与家属介绍成功病例,以帮助其建立康复信念,以积极且健康的心态接受术后自身状态。③以患者文化基础、身体情况及心理状态为根本,对患者实施言语上的鼓励及支持,针对患者的配合情况,多对患者予以肯定,提高患者康复自信心。可以多说“你很棒”,“你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你恢复得不错”等话语,通过这种鼓励语言的干预,帮助患者拾取信心,让患者感受到信任与重视。但需要注意,在言语激励中,不可以过度频繁或者随意使用,而是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掌握好言语实施环境,要让患者感受到真诚,避免过多夸赞让患者出现反感等。④组织病友定期进行交流,为患者提供正面的教材,患者之间的交流会产生共鸣,同时患者之间也能够互相督促、互相支持与借鉴,提高康复自信心。⑤直肠癌患者需要家人的更多陪伴,在术后护理人员要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来自家庭的有利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爱与温暖,进而增强患者信心。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出院前1 d情绪状况、自护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其中情绪状况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与SDS)评定[7],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测定[8],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用问卷调查表评估。其中SAS与SDS量表分别包含20个项目,分数愈高表示焦虑与抑郁状况愈严重。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ESCA表包含4项,分别为自护责任感8个条目、自我技能12个条目、自护知识14个条目、自我概念9个条目,总分为172分,58分为界限值。低自护能力:<58分;中级自护能力:58~115分;高级自护能力:116~172分。护理满意度分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2 结 果

2.12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相关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前1 d 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直肠癌术后患者干预前、出院前1 d SAS、SDS评分比较分)

2.2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前1 d,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直肠癌术后患者干预前、出院前1 d自护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分)

2.3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试验组发生造口出血1例(3.1%);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造口出血2例,缩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83,P<0.05)。

2.4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直肠癌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直肠癌术后需要进行结肠造口排便,改变正常的排便方式,让患者难以接受,尤其是永久性造口患者,担忧自身形象,生活中也带来诸多不便,患者容易丧失生活信心,对术后恢复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9-10]。

直肠癌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将护理重点放在并发症的预防上,但随着人们对自护能力要求提高,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直肠癌术后的传统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基于正性激励模式的护理则是一种全新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正性激励模式干预中,护理人员能够主动且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情感的交流,并通过诸多不同激励手段,如言语激励、行为激励等,激发出患者的主观动力、自信心与潜能,进而疏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改善并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11-12]。

自护能力是一种自我照顾,可以充分利用现存资源,主动满足自己的健康需求,从而维持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能力。基于正性激励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通过行为激励让患者认识到自护能力的重要性,在言语上给予患者鼓励,并注意激励的分寸,患者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得到正性激励支持,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尊重与关怀,患者对自身能力有了信心,主动进行锻炼康复。同时通过行为激励,病友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彼此借鉴,互相支持鼓励,患者能够从成功案例中获得信心和支持,更好地落实护理中的每一步,严格遵守医嘱,严格要求自己,进而提升了自护责任感、自我技能、自护知识、自我概念。此外,家属的支持与关怀是患者提升自护能力的关键,家属的关爱让患者看到希望,能够更加主动地提升自己的自我技能,主动学习自护知识并认识自身的责任,家属支持,病友圈子的交流,正确认知直肠癌术后对自身的影响情况等,并积极参与座谈交流,通过病友榜样提升信心,并从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中学习术后注意事项,从而正确面对病情,面对术后恢复中遇到的困难等,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相较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以上评分降低更为明显;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各项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与文献[13-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患者实施基于正性激励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自护能力,并明显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为临床选取正确合理的护理模式提供了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正性直肠癌家属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不同启动水平对情绪性图片的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