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涵养师德师风

2022-03-14 00:35李菲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之德学识治学

李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指出,要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新时代的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觉涵养师德,不断修炼师能,努力铸就师魂。

持之以恒践行以德修身。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修身正心”“德行天下”,“修齐治平”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修养自我、有所作为的人生追求。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为人之要,首在立德”的至理不会变。教师要坚守道德第一标准,要自觉把以德修身作为一种人生追求,塑造良好道德情操,做到“德润身”,成为道德的示范者。要自觉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德善心”,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要自觉弘扬道德理想,做到“德铸魂”,筑牢精神家园,成为精神的风向标。

持之以恒践行以德治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行、品德为学识、才能的统帅。教师要自觉用道德规范匡正自身的学识品格,秉持优良治学风气,将知识积累、价值判断、能力塑造融为一体,治学体现为学识和人品的统一,以身立学,言传身教。要自觉用功积淀学识素养,成就一番学问,必须一点一滴地积累,必须长期地埋头苦干,只有下“真功夫”,才能成“专门家”。要自觉扎根于教育实践,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坚持学做一体,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识素养和教育能力的螺旋上升。

持之以恒践行以德立教。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约翰·赫尔巴特说,教育唯一的任务和全部的任务概括为这样一个概念:道德。美国教育家菲利普·杰克森说,教育归根结底是一项道德事业。教师要自觉把道德精神融入教育实践全过程,让教育教学有思想、有灵魂,用合乎道德的方式面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自觉端正自身对知识和真理的鲜明态度,向学生传递和培养对待真理的正确态度。自觉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道德元素在教育活动中有机融合、多点开花。自觉保持高度敏感性和洞察力,感知學生面临的各种困惑与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帮助解决。

持之以恒践行以德育德。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以德育德,是以自己之德培养学生之德。以德修身、以德治学、以德立教是有机统一的,以德修身在于教师的人格力量与彰显,以德治学在于教师的学识魅力与走向,以德立教在于教师的德行影响与浸润,三者都从教师之德出发,培养学生德性,也就是以德育德。教育者先受教育,育人德者先修己德,“修己以安人”。其实,道德高尚的教师,就是现实的教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3553500338297

猜你喜欢
之德学识治学
为学与做人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分期付款
人生“十不得”
常修“四为”之德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
熊复的才干与学识——兼及他与胡耀邦的一段交往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