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理答,走向深度对话

2022-03-14 17:51杨世云
文理导航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杨世云

【摘  要】课堂理答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让课堂走向对话,让教学走向生成。课堂理答的有效性体现在如下方面:教师能关注教学内容,有效提升理答水平;关注不同维度,合理选择理答方式;关注学生思维,不断锤炼理答语言。优化课堂理答行为,能将师生对话引向更深的层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优化

在课堂理答中存在如下问题:低效理答,表现在理答缺乏诊断性、目标性、发展性;模糊理答,如重复学生回答,机械重复,频繁以“好”“真棒”“你再想想”等为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将表面化的问答教学转换成真正的对话教学,通过思维的启发让学生经历想象、推理、表达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关注教学内容,有效提升理答水平

(一)层层剥茧,打开思路

为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有层次地交流理答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题目: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提问:理解了这两个条件的意思,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第一层次:交流用表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所以第二天就是30+5,是35个;第三天是35+5,是40个;第四天就是40+5,是45个;第五天是45+5,是50个。

第二层次:交流用列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二天:30+5=35(个);第三天:35+5=40(个);第四天:40+5=45(个);第五天:45+5=50(个)。

对比沟通:同样解决这两个问题,有的列表,有的列式,表达方式不同,但什么是相同的?

第三层次:还有其他方法吗?第三天:2×5+30;第五天:4×5+30。因为第三天比第二天多了2个5,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4个5。

教师先是交流用表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路,简单直接;接着交流用算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明了;接下来把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思路只是表现方式不同,思考过程是一样的;最后交流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灵活方便。

(二)思维碰撞,深刻思考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不断的对话交流中,师生的思维不断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于一些探究性知识,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在师生理答中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对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时,教师要正视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要有发现资源的慧眼,能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理归类,选择收集典型、关键的资源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学习资源的价值。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自身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就可能产生各种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资源,让理答资源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发展的可能性,进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

(三)举一反三,对比沟通

數学知识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容易混淆知识,思考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错误资源,发挥错误资源的价值,抓住问题的实质,对理答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深度开发。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

题目:一节课有2/3小时。学生做实验大约用了全部时间的1/3,老师讲解大约用了全部时间的1/5,其余时间用来做作业。做作业的时间大约是整节课的几分之几?

展示学生的作业:1-1/3-1/5,2/3-1/3-1/5。

师:这两份作业你认同哪一份,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觉得第一份是对的,这里我们把一节课的时间看成单位“1”,用单位“1”去减。

生2:我还注意到,2/3后面有单位小时,而后面都是用了全部时间的几分之几,后面是没有单位的。

师:真会思考,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里需要把一节课的时间看成单位“1”,还从有没有单位这个细节处来进行判断。现在请你们当回小老师,怎样修改题目就可以用第二份作业的思路来解决了?

生:一节课有2/3小时。学生做实验大约用了1/3小时,老师讲解大约用了1/5小时,其余时间用来做作业。做作业的时间大约是几分之几小时?

这里教师关注到学生的易错点,部分学生没法判断在什么情况下用单位“1”去计算,导致出现思维的偏差。教师及时进行资源的收集和交流,通过深入的师生对话,帮助学生吸取错误的教训,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完这个问题后,进一步举一反三,让学生当小老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修改题目,从而加强知识之间的对比沟通,使学生学会正确区分和判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关注不同维度,合理选择理答方式

(一)理答时机的选择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类型有些是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难度不是很大,学生能轻松回答。这时,教师的课堂理答是一种瞬时评价,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应多提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的难度较大,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实施延缓理答。引导学生全面、深度的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有时间组织语言回答。这样学生的回答会比较有质量,教师可直接与学生进行深度对话,在高质量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理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当的理答方式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运用适当的理答方式,再适时恰当地给予指点,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认识人民币”。

师:想买这只1元的小兔,可以怎么付呢?先想一想,再摆一摆。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付法?

生:我付了十个1角,我还可以付两个5角。

师:你一下子说了两种付法,真会思考!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付法吗?

生:我还可以把5角换成五个1角。

师:同学们付法很多样,你觉得这几种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这几种付法可以互相换。

师:能说得再具体些吗?

生1:……

师:没关系,再想一想。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

生2:都能买到1元的兔子。

师:买1元的兔子,其实他们都是付了几角?

生:都是付了10角。

师:是呀,都是付了10角,也就是1元。

师:1元是10角,那你知道几个5角是1元吗?

生:两个5角是1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最恰当、有效的理答方式,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在学生用两种不同的付法呈现时,教师用激励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肯定;根据学习需求,进一步提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付法,挖掘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的付法。

三、关注学生思维,不断锤炼理答语言

马克思曾经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教学语言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语言素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帮助教师进行更为有效的课堂理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教师的理答语言要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和幽默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教师智慧理答语言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另一方面,课堂理答要求教师的理答语言准确、精炼、清晰,有针对性地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自信的情感态度,提升教师的理答水平。

(一)语言规范,引导示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密的学科,它对教师语言的准确度、精炼度、条理性的要求严格,要求教师的理答语言具有规范性。比如“减少了”与“减少到”仅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在教学“认识方向”时,教师可以给出“(  )在(  )的什么方向,(  )的什么方向是(  )”这样的语言范式,引领学生用这样规范性的语言表达。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但模仿能力强,他们会在无形之中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模仿教师的语言,教师规范的理答语言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抓手”,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表达。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敢于表达和质疑。如,在开展小组合作时,营造民主、互动、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上台汇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首先引导小组分享组内的研究思路;其次,激励小组中的成员当小老师展开提问,可以提问大家有没有其他思路,也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对全班进行提问;最后,小老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恰当的评价。如此训练几次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会得到培养与锻炼,课堂上智慧融通,实现教学相长。

(二)语言具体,有效对话

目前,教师在课堂理答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对、很好、非常棒”这样的程式化、肯定性的理答语言。否定、重复答案、直接给出答案这几种理答类型使用也较多。上述现象体现出教师的理答行为存在一个主要问题——理答语言单一,缺乏针对性,更多停留在重复或肯定学生答案,或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一个回应判断的层面上,缺少促进学生学习的理答语言。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性格差异,针对不同的学情,用适合他们的语言进行理答。其次,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课堂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为了使理答内容更有深度,教师的理答语言要体现出具体性、探究性,用机智的语言、充实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答,不断延伸及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的思维在有效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语言激励,鼓励思考

课堂上,学生期望通过回答问题得到教师的认同和表扬,激发自身的成就感。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理答素养,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掌握方面的情况,也应当兼顾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感受,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理答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认可和激励,用自身的情感去激发、鼓励和感染学生。特别是对于有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我们要耐心地引导并激励,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情施教,使學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因教师而爱上数学学习,启发并感染其他学生,营造课堂积极理答的氛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陆瑶瑶.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以高年段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04750033828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