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

2022-03-14 17:58项久雨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性

项久雨

〔摘要〕 深化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是一项持久且有意义的任务,同时结合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厘定中国现代性建设的方向,必将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指导,从而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之路。全面深入探索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性建设重要价值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探析》,以逻辑自洽性、学术启发性、实践指导性和理论成长性为突出要点,把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为理论界贡献了丰富的学术灵感。

〔关键词〕 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中国现代化;中国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2)01-0119-03

文明时代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代名词,而是属于全人类的,这尤其在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中被积极地衬托出来。指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性也并非只是对应资本主义文明,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了中国味道,体现出中国新文明类型的特点。田辉玉、李齐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探析》(202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一部详细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性建设重要价值的重量级著作,该著作不仅创造性地阐述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主要内容,而且对学术界继承与发展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虽说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该著作在充分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展现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完整轮廓,并结合中国现代性建设经验阐发中国现代性建设的自我主张,具有逻辑自洽性高、学术启发性强、实践指导性大、理论成长性广的特点。

一、逻辑的自洽性

从该著作的内容结构来看,具有较高的逻辑自洽性,章节对应、由点到面体现出内容结构的严谨。开篇之处作者以西方现代性的德国品质为理论阐释对象,对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现代性思想作出了分析,提前挑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同时,作者基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接续阐释了西方现代性的现代发展模式,通过对马克斯·韦伯、海德格尔和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现代性思想的分析,勾画了西方现代性的当代发展状况。基于现代性的自反性,该著作选取卢卡奇的“物化意识”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和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等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思想家对现代性批判的不同思路,从而为体现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性提供了帮助。作者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马克思的思想史发展脉络为出发点,并结合马克思相关文本,呈现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形成的逻辑结构。这一逻辑结构的表述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本原则,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形而上学抽象统治的过程中,深刻洞察到了现代性的资本本质,使现代性的秘密公开于世。该著作以中国现代性建设为研究对象而展开,深入解析了中国现代性建设的总体视域和自我推进。作者立足中国现代性建设实践经验,时刻围绕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揭示中国现代性建设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恰如其分地使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现代性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展现中国现代性的自我形象,对今后中国现代性的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可以看出,该著作内容前后紧密衔接、结构严密、层层递进,立足思想史和问题域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西方现代性及其当代演变、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形成及其当代性和中国现代性建设等三个方面作出了史论相结合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逻辑自洽性。

二、学术的启發性

从该著作的内容来看,作者以历史主义态度对西方现代性作了深入分析,并把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融入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刻背景中进行考察,从而使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深深地扎根在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当中。尤其是作者对马克思早期文本的解读,使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具有了前后一致的连贯性,对今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该著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启发性:首先,提出费尔巴哈的“感性”现代性思想,弥补了以往对现代性仅仅从近代唯心主义这一条线索进行研究的不足,充实了西方现代性研究的唯物主义因素,不仅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线索完整展现古典现代性图景,而且为今后深入研究西方现代性捕捉到了理论成长空间。其次,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容,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唯物主义现代性。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历史,而不是唯物主义。以历史为根本基础的新唯物主义必然成为叙述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合理表达,这一观点为今后学术界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支点,而且也为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化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增长点。再次,作者提出了超越西方现代性困境的思路,即认为马克思揭示出了西方现代性发展的客观逻辑和自身矛盾,在尊重西方现代性客观发展的基础上,映射出西方现代性在自我矛盾的运动过程中表现出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后,作者重点分析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资本建设现代性的具体措施和实践经验,诠释了中国现代性建设的实践方向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基于中国现代化道路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建设思路,作者从理论上提出了中国现代性建设的思想资源和成功经验,把立足中国现实国情、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现代性建设方案的立足点,这为今后学术界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凝练中国现代性的自我形象扩展了深化的空间。

三、实践的指导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该著作的一个亮点,作者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而且结合当今中国现代性建设的历史经验,积极阐发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中国现代性建设的引领作用,这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为中国现代性建设在“利用资本的革命性作用”“‘三阶段论’的中国借用”“时代精神的积极凸显”等三个方面,从而使中国现代性具有了历史必然性。作者提炼出中国现代性建设的要点及其成功经验,体现出作者时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加以运用的努力,使该著作内容显示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品质。作者认为,中国现代性实践从重视经济发展的维度,转换到重视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有机统一的轨道上来,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中国现代性发展的最终目标。进而言之,中国现代性对于西方现代性最大的优越性,不仅是从客观的物质条件上体现出来,如科学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工业化程度等,还是转换到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重要的价值维度上作出的整体判断,而且只有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个标准来判断,才能够真正体现中国现代性建设的世界历史意义,也才能够从根本上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所以,作者并非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中国现代性建设泛泛而谈,而是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中国现代性建设展开了接地气的研究,从而使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现代性建设充分结合。因此,该著作将会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方式上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中国现代性建设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四、理论的成长性

可以说该著作是作者较强学术探索精神的产物,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持续更新且相辅相成,使得该著作具有很宽广的理论成长空间。从该著作论及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增长点值得指出:

首先,关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性问题的研究。立足马克思的文本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该著作的一个特点,对马克思著作的阐释将会支撑起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理解,这是持续且深入完整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作者落实了以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研究要求,这为今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生长点。

其次,关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关系的研究。该著作认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的原则,也是现代性的原则。能够使马克思对当代资本主义深入批判的理由在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本质上就是对资本的批判,是对作为资本主义本质根据的资本逻辑的批判,这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论域,也是确证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当代性的根本理由。作者引入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析他们对现代性问题的态度和批判思路,同时揭示他们在解救人的异化方法上的缺陷,这为凸显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性作出了铺垫。因为马克思从资本结构的批判分析开始显示出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积极效果,这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水平远远高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建立起来的文化批判、技术理性批判、生活世界殖民化批判等批判思路,更具有現实性。所以,继续开掘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对话,由此进一步彰显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性,必然成为学术界后续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质点。

再次,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耦合研究。当前中国现代化道路稳步推进,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作者指出,提炼现代性的优越之处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尤其在当今中国所实行的以利用资本(市场经济是资本逻辑的表现形式)为手段的发展模式中体现出来。然而,针对资本具有的正反两面性而言,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条件地利用资本来推动其现代性建设,而是要对资本的本质、特征和作用等方面加以研究,利用资本好的一面,管控资本的“邪恶一面”,这是该著作尝试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而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持续研究,则需要转换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化阐释层面,也就是从微观层面厘定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必然要求今后的理论研究落实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不同领域,从而总结出中国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成果,进而完整体现中国现代性建设的自我形象,这是该著作凸显的又一个理论生长点。

概而论之,该著作史论结合,体现出作者高度的学术严谨性,在遵循思想史发展线索的基础上,深入刻画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中国现代性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融合质点,不仅使该著作内容呈现出“一整块钢”的特点,而且还是一部难得的针对中国现代性建设提炼出其成功实践经验的著作。因此,该著作不仅对继续深化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贡献力,而且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凝练中国现代性建设的世界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3472500338252

猜你喜欢
现代性
复魅与拯救:库切“耶稣三部曲”的现代性危机和后世俗希望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从内部生成视角看诗的“现代性”
被想象的晚清
什么是现代性?
重构现代性
现代性建构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艺术追问多样的世界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关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