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论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2-03-14 08:17江苏省南京市复兴小学
新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名片零食植物

□ 江苏省南京市复兴小学 居 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价值取向的课程,是重视实践和体验的课程,它主要围绕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造精神,发展实践能力。活动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活动在知识技能内化中的桥梁作用,认为活动构成人的意识发生和发展,人的活动具有对象性和社会性。在组织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参考活动理论,把握好课程设计的原则、形式和策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

一、基于学科特点,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1.系统性,联动实践力量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注意体现出系统性的原则,要让学生在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提炼出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让他们学会自主关注家庭、社会、自然中的各种问题。

如在设计“植物名片—设计与制作”的时候,该活动主要和自然有关,但是教师也要基于系统性原则,将他人、社会等其他元素也融入到活动设计中。学生通过和小组伙伴合作制作植物名片的方式认识到该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学生还可以和家人分享制作的植物名片,感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通过此活动,学生认识到个人、家庭、社会是一个系统,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设计其他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体现出系统性,体现出联动实践的力量。

在系统化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习者、活动内容、社会、家庭等各种元素之间的配合情况,只有保持彼此的平衡,才能优化活动效果,让学生增强对自我、社会、自然内在关系的整体理解。

2.主体性,搭建实践平台

主体性也是活动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则是他们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将更多的实践机会交给学生,还要给他们搭建实践平台,让他们可以多元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

如在“制作健康美味小零食”的活动中,教师要在各个环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讨论阶段要让学生自主交流,分享各种零食,认识到食物添加剂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才能制作健康零食。在具体活动中,教师也要让学生自主制作饼干和艾叶夹心,只在他们遇到“烤煳、夹生”等问题的时候才给予帮助,其他时候则让他们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则要搭建多元展示平台,让学生将食物分给同伴,还可以分给家长、邻居等。学生还可以将作品拍摄下来,上传到网络上,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教师可以在学生选题阶段、活动开展阶段、总结展示阶段都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发现他们产生疑问,则要给予帮助,最后还要让学生在平台展示中获得自信。

3.社会性,实现实践互动

活动理论强调社会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拓展思考,分析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尝试通过实践互动的方式融入到社会中。

在学生参与“植物名片—设计与制作”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在预设和实际生成中都体现出社会性。在预设时,可以设计活动环节,让学生采访农民、植物保护方面的学者等,从他们的身上了解各种植物知识,认识到植物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大胆地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多元化引导,学生提升了社会性,实践能力也随之提升。

教师要给学生的社会性活动创造机会,让他们能有效地提高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和他人合作交流,让个性和社会性共同发展。

二、聚焦核心素养,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1.调查,指导解决问题

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社会、自我生活,从而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学生还要利用调查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就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制作健康美味小零食”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调查的方式发现问题,他们要观察各种零食,看看配料表中写的是什么,了解各种食物添加剂的种类、功能和危害,思考为何要合理控制吃零食的数量。同时,他们也提出了问题:“既然吃零食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那么,我们能否自己制作安全的零食,不要放那么多添加剂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进行下一步的调查研究。他们要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通过调查,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是零食,哪些是主食,各种食物中包含的营养成分分别是什么,如何根据食物膳食宝塔安全饮食。此外,学生还要调查了解有哪些烹饪方式和食品材料更加安全。学生结合调查归纳总结,认识到要制作少盐少糖少油的食物,在烹调方式上少采用煎、炸等方式。在整合了各种调查资料后,学生设计了饼干和艾叶夹心等健康小零食,他们又通过自主活动完成了制作,在分享交流后感受了健康饮食带来的乐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自我生活的各种情境,找到问题,并运用一定的认知方法和既能,经历一定的思维过程,从而合理地解决问题。

2.演讲,根植责任担当

演讲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参与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要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话语让他人了解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并号召大家加入到健康生活中。

在学习“制作健康美味小零食”后,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通过“植物名片—设计与制作”活动,他们认识到要关爱保护植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了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结合这些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演讲,他们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主题,撰写演讲稿,将自己对健康生活、构筑和谐美好家园的畅享融入到表达中。这样能让学生增强主人翁精神,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幸福生活。如有学生围绕健康饮食展开演讲,认为:“健康饮食不仅能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家人、朋友不再为自己担心,这样就能更好地构筑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还有学生结合植物名片演讲:“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植物,每天都有一些濒危植物灭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何还要肆意破坏绿化呢?如果我们能多了解植物的名字,了解它们的形貌特点、生活习性等,就能更好地保护植物伙伴,让它们和我们一起愉快地生活。”

责任担当指的是人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责任感,是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让人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制作,加强团队合作

活动理论强调展开实践活动,而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组织他们参与到集体合作制作中,通过团队活动提高实践能力,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扰,这样能让他们学会和他人密切配合、决策和协商,为集体活动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植物名片—设计与制作”活动看似容易,但是实际上却并不简单,学生要收集各种植物图片,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它们的名字、花期、别名、养护方法等信息,这需要一定的植物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整合归纳能力等。一名学生很难同时拥有这样多项能力,所以需要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制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协调并分配各种小任务。观察能力强的学生主要负责观察并寻找学校中各种植物,并拍摄它们的细部照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要和生物学知识丰富的学生一起合作,认出各种植物,并归纳总结它们的特点。文字处理能力强的学生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编写名片,思考如何用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内容。思辨能力强的学生要带领同学们反思,说说为何要展开制作植物名片的活动,在该活动中获得了哪些收获。这样分工合作,才能让学生有更大收获。

在参与团队合作的时候,学生认识到自己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融入到团队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指向高效课堂,谈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组织策略,遵循阶段差异

要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就是就要调整组织策略,体现出不同阶段的差异性。教学组织策略一般有三种,分别是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者三种。班级授课考虑到学生的共性,能引导他们共同提高。分组教学的时候则要将能力大小不同的学生融合在一起,让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个别化教学可以用于帮助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提升,也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复习巩固。

如在学习“植物名片—设计与制作”的时候,教师结合各个不同的阶段,设计安排了不同的组织策略。在准备阶段,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展示已经制作好的植物名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植物名片,上面有哪些内容,并引发问题,让他们思考能添加哪些新元素。在自主设计和制作阶段,则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愿分成各个小组,讨论如何将各种信息放入一张名片中,怎样分工合作,确定植物名片的外观和内容,并参与到设计活动中。在反馈阶段,教师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并找出能力较弱,有待提高的学生,采用个别化教学的方式,进一步辅导。如有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不强,则可以引导他们反馈,思考自己在团队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积极出谋划策,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否热情等。有的学生和他人制造相同的名片,则可以让他们对比探讨,看看彼此的设计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自己是否有值得改进之处,帮助他们耐心倾听他人的建议。

在设计组织策略的时候,教师要考虑主体的学习能力高低,充分考虑到他们属于哪一个学习阶段,并选择他们适合的教学策略。

2.传递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传递策略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信息用媒体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板书、投影仪、微课课件等各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信息,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板书、投影仪等传递策略适合用于课堂教学,而微课课件则适合于翻转课堂,有助于他们独立分析。

学习“制作健康美味小零食”的时候,教师一开始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和食品安全有关的新闻,如某些食品生产厂家因为添加剂不符合要求,所以被责令调整改正,此后再展示各种食品的配料表,让学生观察对比,说出配料表排列规则,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区分名称相似的不同配料。在自主探究阶段,教师采用板书的方式,用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学生要通过观察零食包装袋,学看配料表的方式培养观察和提取信息能力,要了解挑选零食的基本原则,还要尝试制作健康美味小零食。结合板书,学生明确了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法。在课后反思阶段,教师再次利用微课课件,提出了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合理运用文字、多媒体等各种传递信息的媒介。

3.管理策略,科学分配资源

设计管理策略指在已经确立教学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分配在活动中的各种可利用资源,将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组合协调起来,在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合理调节,进而促使学生全面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围绕“制作健康美味小零食”一课,教师合理分配各种学习资源。在“关注数据,理解零食有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寻找零食的包装袋,看看配料表中有哪些食品添加剂,配料成分排列顺序。当学生感到困扰,想要知道如何分辨各种食品添加剂,哪些配料是健康材料的时候,教师再展示附加资源,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对添加剂的使用有规定,不同的添加剂有不同的功能。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提出问题,想要了解各种食品中的成分是什么,能对健康起到什么作用,这时候教师可以展示食物膳食宝塔等和健康饮食有关的资料。这样分配学习资源,就体现出了有序性,学生能更清楚制作健康零食的重要性。在实践阶段,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自由选择学习资源,根据配料单和烹调方法制作各种健康零食,并在美食交流会中和同伴互动分享。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感到困扰,又或者觉得实践材料和工具不够丰富,则要投放更多的资源,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但是切忌不能一次性投放太多资源,那样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探究,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要让课程教育回归生活和育人的本质,从课程性质、目标、资源等方面都关注生活,设计出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综合性活动,这样才能让教育向育人、向生活回归。如果教师能基于活动理论设计教学环节,则能改变教学方式,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丰富的体验,提升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未来也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建设中。

猜你喜欢
名片零食植物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我家的环保名片
零食知识知多少
不会丢的创意名片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零食不能乱吃!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找找身边的健康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