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产业的培育路径
——基于内蒙古地区网络文艺的实践研究

2022-03-14 22:11孙恒存
民族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蒙古文化产业文艺

孙 婧 孙恒存

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文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网络文艺的发展起步也相对较迟。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国家对网络文艺的支持,内蒙古的网络文艺发展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宇在《坚持服务人民,促进文艺发展,为打造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贡献力量》中也指出“大力加强网络文艺建设。组织开展网络文艺现状调研,组建自治区级网络文艺协会,联络、凝聚网络文艺人才,促进网络文艺创作生产。”2016年12月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内蒙古网络文艺现状与前景研讨会上,来自内蒙古各地区的网络文学作家、高校专家学者、有关文艺网站和自媒体的文艺家共计50余人参与讨论,会上指出了要将“建立和加强网络文艺工作的管理和引导”作为自治区文艺工作即将开展的新方向。此举更是促进了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与乡村振兴现实连续性的建立和发展。

一、文献回顾与政策梳理

2014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与时代的紧密关系,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当今文艺形态,催生了新的文艺类型,带来了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在这种新的文艺发展形势下,要“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引导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网络文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①。中央再将文化战略聚焦网络文艺,并且这一次上升为实实在在国家层面的文件政策。中央出台的这一系列支持和规范网络文艺的利好政策,也让网络文艺的受关注热度空前高涨。学术界对数字媒介文化、网络传播文化对当代文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持久不息的探讨和争鸣。其中,南帆、蒋原伦等人偏重网络文学批评和媒介文化批评;黄鸣奋偏重超文本诗学、互联网艺术、数码艺术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欧阳友权、陈定家偏重网络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周宪、赵宪章、金惠敏等人偏重视觉文化、图像文化和媒介文化研究;单小曦、何志钧等人偏重媒介诗学和传媒文化研究;陶东风、金元浦、王晓明等学者将当代文艺生产机制、审美文化实践的新变与媒介转型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些基础理论研究既借鉴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又关注本土问题和现实语境。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苗族、藏族、壮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网络写手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网络文艺,开辟了少数民族网络文化产业的新天地,文化产业也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与现实关联的有效尝试。对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研究,学者们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探究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1],对市场机制、文化主体、政府功能的发挥进行探究[2],尤其如何利用文化产业带动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3]。二是将“文化产业”作为研究的视角或者场域[4],分析文化产业为民族文化传承提供的机遇以及挑战[5],进而在商品性和文化性的二元状态中挖掘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和实践意义[6]。三是关于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7]。其中包括分析历史视域中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渊源和发展及其在过去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8];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应该如何改变以适应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需要[9];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中民族文化产业创新意识转变的必要性即其需要适应新乡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和诉求[10];民族文化产品在当代如何参与进新乡村文化建设及其在当代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地位问题[11];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12]等等。

综上所述,新时代是少数民族网络文化产业实践格局形成的初创阶段,但学术界对该问题的整体研究尚未真正开展,相关研究成果多为单篇论文和讲话片段。对于如何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深入论析区域少数民族网络文化产业实践现象,使异域理论资源与中国本土现实、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与培育少数民族地区新型文化业态有机结合还缺乏自觉意识。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发展和管控地方网络文艺事业,引导和弘扬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艺产业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尤显迫切和重要。

二、 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艺消费的新局面

人类步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社会的生产与消费。我国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新型的网络文化产业不仅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产业增长点,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商品。作为依托互联网媒介产生的新兴事物,网络文艺涵盖的领域非常广阔,包括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漫画等等。网络文艺所依托的数字化媒介不仅转变了传统文艺的生产方式与传播途径,还深刻地变革了整个文艺生产和文艺消费的内涵与机制。

除了网络媒介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是推动少数民族网络文艺消费兴起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从而推动了消费者的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一转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物质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渐减少,而精神消费支出比重则有所提高。据内蒙古统计局的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全区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738元,比2013年增长16.8%,年均增长3.2%;其中城镇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1066元,比2013年增长8.8%。”②由此可见,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随着网络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电子媒介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网民数量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在电子媒介上进行网络文艺的审美文化实践,网络文艺消费实践的需求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也日趋多元化、层次化。

政府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扶持也刺激了网络文艺消费的增长。自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计划后,内蒙古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文件精神,于同年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首次确立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充分激发了网络文化产业的市场活力,推动网络文艺生产主体进行优质的内容生产,为内蒙古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网络文艺产品,刺激了网络文艺消费的增长。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1988年到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产生了由“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的转变,网络也开始兴起,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2003年到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2003年的政府报告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区”的目标,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内蒙古网络文化产业进入迅猛发展期,近年来涌现的“一带一路”倡议等时代机遇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无限延伸的平台。纵观“十三五规划”以来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内蒙古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网络文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作为草原文化显著的自治区,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豪迈奔放的民族风情,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2015年以来,内蒙古政府依托本土多样化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体系。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内蒙古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本支持下,本土的“草原品牌”文化符号得到有效推广,初具规模、特色显著的内蒙古文化产业体系逐渐形成。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内蒙古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70个,资产总计3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实现营业收入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7%。”③内蒙古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稳步增长,说明内蒙古文化产业市场总体上繁荣发展,各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为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总体环境。

从行业层面看,“上半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8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增长最快,而文化传播渠道行业营业收入占比最高。上半年,全区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营业收入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亿元,增长18.6%,占全部规上文化产业企业18.5%;文化传播渠道行业营业收入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亿元,增长8.6%,占全部规上文化产业企业50.1%”③由此可见,文艺消费部门增长迅猛,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潜力有待发掘。文化传播渠道行业营业收入对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各部门中最高,说明网络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的支柱性部门。

我国文化产业将进入3.0时代, “互联网+”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网络文化产业的突出贡献为内蒙古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影响力和消费力水平增长的新引擎,而充分焕发市场活力的文化产业体系能够为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主体、资金、受众等资源支持,带动文化产业内部各部门联动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经济总量的支柱性产业。

(二)民族特色焕发时代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慷慨奔放、自由浪漫的草原文化令无数人心驰神往,具有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内蒙古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通辽科尔沁文化、呼伦贝尔森林文化及“三少民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文化等。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主要依靠旅游宣传,需要外地游客亲自来到当地才能体验原汁原味的内蒙古民族文化,而如今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资源生产独具草原文化特色的形式和内容,利用互联网媒介进行全球化传播,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各少数民族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获得了保护和开发,优质文化产品通过互联网的传播,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一个地区的代表,大大提升了草原文化的影响力。

2008年起,内蒙古东联动漫公司制作的系列动画片《中华德育故事》在央视儿童频道播出,本片以民国时期的蔡振绅先生主编的《德育课本》以及传统经典《二十四史》改编而成,结合中华传统美德与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展示了近千位中华名人的翩翩风度,受到了广大儿童的追捧,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草原文化的种子。动漫、音乐、游戏等网络文艺形式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在提升内蒙古地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为提升地区民族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推动者。生产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优质网络文艺产品,不仅为本土人民提供了优质的精神食粮,提升了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更打破了语言和空间的文化壁垒,将草原文化的符号推广到华夏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先进的传统民族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华。

在具有浓厚草原文化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内蒙古网络文艺网站,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性要素正体现了内蒙古网络文艺网站极其重要、不可复制的独特文化内涵,是其传播引力的核心部分之一。具有蒙古族民族特色的网络文艺网站,兼顾内部本民族人民的文化吸引,以及外部其他群体的文化兴趣,从内外两个维度共同提高了内蒙古网络文艺的民族自信和传播竞争力。

内蒙古网络文艺网站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站阅读语言的民族特征,二是网站内容设置所体现的草原文化。在调研的内蒙古网络文学网站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重要标题位置采用了汉语和蒙语双语标注的语言形式,如内蒙古文艺网、活力内蒙古、天堂草原音乐网等。还有部分网站增设了蒙文版网站的链接,或者蒙文版微信公众平台等,比较典型的有赤峰日报新闻网等。蒙文语言的各种设置,既体现了网络文艺网站的蒙古族民族语言特色,也便利了内蒙古人民对这些网站的阅读,增强了其传播效力。在内容方面,多家内蒙古网络文学网站均设置了多个极具草原文化色彩的板块。如内蒙古新闻网下的“草原时评”“北国风光”“内蒙古好故事”等板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草原新闻和草原文学;再如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腾格里网)的“草原文化”板块下,含有MV、舞蹈、纪录片、演出、旅游、那达慕等多方面内容的视频,均体现了鲜明浓厚的民族文艺特色;又如内蒙古文艺网,从包括蒙古族文学的学术争鸣到以内蒙古地方要素为题材的书画和歌曲视频等具声画音于一体的多种形式角度,展现了内蒙古网络文艺蕴含的本土特色和草原艺术。

内蒙古的网络文艺网站多涉及以草原文化为核心的蒙古族民族特色,是有其形成原因的,主要与内蒙古城市自身的地理和历史发展,以及内蒙古网络文艺的接受群体相关。内蒙古位于我国大陆板块的北部,地理类型分布上以广阔的草原风貌为主,历史上多游牧民族生活。自元代以来,以蒙古族为主的民族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影响了其文化底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草原文化风韵,所以各网站的文艺专栏也都体现了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草原文化。而就内蒙古的网络文艺网站来说,其绝大多数受众都是生活在内蒙古的本地群众或者是对内蒙古比较感兴趣的群体,因此无论是网站的蒙文语言设置,还是编排的贴合民族特色的文艺专栏内容,都对接受群体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全媒体传播格局趋于形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网民数量不断壮大,全媒体社会深入发展。内蒙古互联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新闻媒体等细分部门行业不断完善,行业竞争优势逐渐彰显,内蒙古“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产业链逐渐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趋于形成。

新媒体的优秀文化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动漫、游戏、数字文化等新型高科技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教育人才丰富和技术资源密集的优势,加大对数字动漫、网络游戏、影视改编等高科技文化新业态的资本投入,加速内蒙古地区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当地一批从事创意设计、艺术策划等产业链条相关的创意文化企业的发展。依托能源带来的经济效益,鄂尔多斯市深入推进产业转型进程,建设了以“东联影视动漫基地”为代表的示范性文化产业园区,“集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演艺艺术、教育研发、数字动漫、网络游戏、创意孵化和商业开发于一体,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和机构踊跃入驻,抢占高科技文化新业态的制高点。”[13]

在数字动漫方面,内蒙古互联网数字动漫游戏企业制作了《小牛向前冲》《巴拉根仓的故事》《中华德育故事》等电视动画以及《飞鱼雅罗》《江格尔》《琴魂》等动画电影,涌现出一批以内蒙古云帆科技有限公司、赤峰悦瞳动漫设计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为代表的网络文艺商品生产主体。在电竞游戏方面,呼和浩特是产业开拓的领头羊,广播电视继承传统优势持续发展,生产了大量优秀的具有少数民族历史和风情的电影电视剧,如电视剧《忽必烈》获得了全国优秀电视剧剧本奖,同时与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知名网络影视播放平台进行合作,实现多媒体互动,扩大草原文化影响力,实现集群效应。

网络公众号推送平台是近年来极其火爆的新媒体,以腾讯企鹅号为例,这是一种与微信公众号极其相似的网络平台。用户在注册登录后,选择企鹅号的类型。比如:娱乐、新闻、社会百态等。企鹅号的内容,会在APP天天快报上展现。内容包括介绍风土人情、时事新闻以及一些视频内容。据统计,天天快报上,内蒙古的用户基数很大,用户群体的年龄跨度从青少年到中年。腾讯公司在全国各个高校招募“美丽乡村志愿者”,培训招募到的大学生使用企鹅号进行优质内容生产,主要是挖掘自己家乡的素材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加强了自身的用户粘性,拓展了品牌影响力。以内蒙古大学为例,内蒙古新闻系的内蒙本地学生有六人参加。通过企鹅号的运营,内蒙古的新媒体内容生产者通过推送平台,以本土的风土人情为素材,生产优质的视频、文章等文艺产品,向全国各地推广内蒙古的草原文化,让天南海北的人走进内蒙古人的日常生活。

此外,网络短视频平台作为新兴的社交移动软件异军突起,成为瞩目的网络现象。随着移动时代的升级,各大短视频的用户数量突飞猛进,用手机短视频APP拍摄分享日常生活蔚然成风。火山小视频、快手等短视频APP也是如今内蒙网络文艺得以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使用人群上,学生群体所占的比例较大,内容的生产也趋于年轻化、娱乐化。此外,新兴的直播形式也同样不容忽视。腾讯公司开展的腾讯区域大网直播活动,通过下载腾讯直播APP,确定直播的家乡主题,例如“内蒙古分区”,腾讯会在相关的页面为用户推送内蒙古网络文艺生产者的直播列表,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了解内蒙古的特色文化。

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为内蒙古网络文化产业的推广提供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便捷的平台,内蒙古网络文艺生产者也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把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加强优质文艺内容的生产,善于运用短视频、公众号推送、直播等新形式,推动网络文艺内容向多元化、多层次融合发展,促进内蒙古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全方位扩大草原文化品牌影响力。

三、 少数民族网络文化产业的现存问题

(一)网络文化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与当今社会互联网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相比,内蒙古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组织松散、社会化产业程度不高的问题,2019年内蒙古文化产业数据统计显示,内蒙古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共计只有170个。③由于内蒙古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滞后,对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文化产品附加值不高,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意识不足。网络文化产业的灵魂在于创意,而内蒙古网络文化企业缺乏文化创业设计的相关人才和经验,生产的文化产品普遍缺乏创意,因此内蒙古地区难以出现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网络文艺产品。此外,由于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市场活力不足,在技术和资金上投入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收益有限。内蒙古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互联网文化产业行业的人才漏洞不断扩大,从而阻碍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二)地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内蒙古自治区内不同盟市旗县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相距甚远,尚未形成能够有效合作、具有集群效应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场。大多数地区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不高,只有发达城市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全区内,呼、包、鄂作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力度也比其他地区大,改革成效更为显著,思想观念更加开放,文化产业发展有较为充足的物质基础,向文化产业一体化快速迈进。而内蒙古的其他大片土地因为经济发展缓慢,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网络普及率较低,人才资源稀缺,缺乏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物质支撑和前进动力,如阿拉善盟、兴安盟等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就停滞不前。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传统文化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内蒙古的传统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总体估值中所占比重很大,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等刚刚起步,发展缓慢。内蒙古网络文艺的“融媒体”是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当中,所形成的整个格局也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浏览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网站之后,却发现极少网站会推出与网民有互动性方式的作品。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效率和效益很难提升,需要与先进的数字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但是内蒙古资金匮乏、技术设备严重不足,无法较快地实现优化升级。此外,在后疫情时代,占内蒙古文化产业比重最大的传统旅游业遭遇寒冬,寻求传统文化产业转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成为新的出路。

(四)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备

网络文艺的每次进步离不开互联网硬件的改善和软件的提高,因此网络文艺的推动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硬件环境和先进的软件支持上。网络文艺的硬件环境更多指的是宽带的接入、无线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网民上网的体验与这些硬件条件紧密相连,试想,如果正在书写某部作品或者观看某个视频时出现了卡网或者断网的情况,那么势必就会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对于这些网络文艺作品的评价。

相对国内发达一线城市而言,内蒙古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目前全国八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仅我区没有建设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省际出口宽带规模偏小,数据传输时延长,丢包率高等现象普遍存在”④一些基本的文化通讯设备,如广播、电视、无线网络没有全面覆盖,许多落后的盟旗县的居民没有办法收听广播,更没机会看电视和上网,不完备的文化基础设施导致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长期无法实现升级,因此当地影视、网络、音像业的消费市场难以扩大,从而影响了内蒙古地区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 少数民族网络文艺消费与创意文化产业的培育

检验少数民族网络文艺好坏的一个途径就是市场,而进入市场,就不得不直面其接受与消费的问题。在网络时代下,通过网络去接受信息和传达信息是大家都会选择的一个途径。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文艺消费市场得以拓展,消费方式发生转型升级,传统文化产业向互联网文化产业转型,内蒙古网络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全媒体传播格局趋于形成,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兼具,但也显示出市场竞争力不足、地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具体的优化建议也在此基础上得以展开。

(一)民间文化与网络文艺的创新性融合

内蒙古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蒙古族安代舞、蒙古族呼麦、蒙古族长调民歌和二人台、巴林左旗皮影戏,乌力格尔(一种曲艺说书形式)等民间传统文艺形式等等,内蒙古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资源为内蒙古网络文艺发展提供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与此同时,这些民间艺术资源也是内蒙古的一个品牌之一,它们是内蒙古的记忆点,是一个可以不断吸引受众关注内蒙古网络文艺的激发点,因而对于这些珍贵的艺术要大力保护和传承。不能让这些珍贵的艺术失去它们原本的味道。传承保护的最好方式是结合时代的特色进行开拓创新,发挥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在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开拓创新,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使之符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继续受到当代人的喜爱和欢迎。

除了民间艺术资源,内蒙古独具一格的自然风光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森林、戈壁、沙漠、草原这些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要注意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生态经济的理念融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合理的资源利用,生产更多、更优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但目前,内蒙古文化产业结构有严重的雷同现象。同一产品同一项目重复开发重复建设,像是不同城市的草原旅游、牧区观光都大同小异,没有特色和独创性,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特色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合理地利用。特别是内蒙古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被埋没,像是内蒙古牛皮画、通辽版画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开拓,没有形成成熟的品牌。

内蒙古自治区一向以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的受众,但一旦文化失去独特性,而成为工厂中的流水线作业之后,失去受众会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传承保护的最好方式是结合时代的特色深入挖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承保护,挖掘深度的同时,还应给予受众更开放的文本意义,这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求知需求,更可以拓宽内蒙古网络文艺的边界。只有受众愿意参与内蒙古网络文艺的传播和重组时,内蒙古网络文艺才有可能不断向外传播。

2020年9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在线新经济‘直播+’文化旅游、消费扶贫、农牧业、媒体政务宣传以及IDC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以大力发展互联网应用和在线新经济产业为重点,突出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跨界融合,通过互联网经济激发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动力。”⑤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有许多身怀绝技的内蒙古民间艺人通过制作短视频,展现内蒙古地区传统民族艺术,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观众了解内蒙古的草原文化。因此,政府应当鼓励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生产主体,制作更多、更优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二)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交互性使得网络中的制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位置是一样的,甚至可以互换。接受者在网络文艺传播过程中参与意识极强,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这个时代得到充分释放。他们不仅要获取信息,更要表达自己,而就目前各种网络文艺的传播情况看来,受众参与度越高的信息,信息也会被传播得更快更好。而要获得受众更多的参与,就要增加多一点选择性,不要仅仅局限于单一的途径,可以多元化地让受众参与进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域外影视的传播,除了用上传统的投票、打榜等手段之外,还产生了一种新的参与方式:众译。也就是召集一大批受众对作品进行翻译,这样一来,受众不仅是接受者,他们更是参与者,这部作品因为灌注了自己的心血,所以在后续的传播过程中也会比以往处理更多。

2016年的“冰雪天路·2016内蒙古探寻冰雪极致摄影之旅”收官仪式暨内蒙古冬季旅游联盟成立仪式在满洲里隆重举行。这次活动历时12天,是一场以摄影为主题的自驾游活动,全程行驶2638公里。活动期间,众多旅游达人与网友们通过秒拍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示内蒙古旅游的特色和风景。活动由秒拍联合内蒙古旅游局发起,旨在用镜头发现内蒙古冰雪极致美景、用镜头记录发生在内蒙古的冰雪故事,用镜头展现专属内蒙古的冰雪魅力。在强化冰雪草原和冰雪森林的极致自驾乐趣基础上,在充分满足受众参与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内蒙古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大力推广牧户体验游、林区家庭趣味游等独特的旅游产品。通过此次冬季旅游推广,促进全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和产业升级,形成强有力的冬季旅游品牌形象和产品线路,最终实际拉动内蒙古冬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可见,受众的参与度越高,内蒙古网络文艺的发展越好。按照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受众对于一件事情的参与度越高,就会对这件事情越忠诚。网络时代下的每一个个体背后都黏合着一大群人,往往只是一个人的关注最后都会发展成为一群人的关注,例如微信朋友圈中的集赞,往往只是一个人开始在集赞,后来就会演变为互相集赞。因而,内蒙古网络文艺要想不断发展,就要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给予他们更多的交互性。

在“互联网 + ”的历史机遇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主动调整文化产业的整体布局,加大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从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产业向以内容创新为主的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转变。2015年,在鄂尔多斯市召开的以“跨界融合,互联互通”为主题的第二届内蒙古互联网产业大会上,互联网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被作为重要议题提出,试图建立一套激发创新文化创意和市场活力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实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合作互动。

第十二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在呼和浩特开幕,作为重要展区之一的“草原文化与创意产业展”中,特别设立“互联网+文化创意”展区,为寻求资金支持、新媒体合作的文化企业提供交流平台。2019年,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包括开闭幕式、主题讲座、赛事活动、演绎演出、展览展示、创作征集、传播平台、主题活动等8大类、41项、近200场次活动,直接参与人数约60万人次,通过电视直播、网络直播、新媒体平台 直播等方式参与者约5000万人次。”[14]在互联网媒介的支持下,作为草原文化重要符号之一的马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互联网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壁垒,让更多没有机会亲历大草原的人走进马文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助推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三)加大对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激励和培养力度

互联网文化产业对高新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而这就需要更多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加入,需要政府加大对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激励力度。经过相关部门推荐,享受自治区政府的优惠政策,提高津贴和文化工作的补贴,提高内蒙古对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吸引力,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到我区从事文化产业工作,还要照顾好他们的落户、亲属随迁、配偶就业以及子女入学就业事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建设工作中。除了吸引外地人才来内蒙古从事文化产业工作,加强本区内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政府应当加强与内蒙古本地的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加大投入培养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技术人才,支持高校设立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前两年腾讯在全国各个高校招募“美丽乡村志愿者”,通过招募,培训大学生开通企鹅号,介绍自己的家乡,并且也是在培养自己的潜在客户。以内蒙古大学为例,内蒙古新闻系的内蒙本地学生有六人参加。通过企鹅号的运营,向全国各地展示介绍内蒙古。另外,像是火山小视频、快手等直播APP也是如今内蒙网络文艺得以宣传的途径。由此可见,内蒙古网络文艺可以拥有多种传播方式,但同样,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等媒介形式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为了增加点击率,随意编造新闻,摆拍等行为层出不穷,这类虚假消息对自治区网络文艺的危害性极大,造成了错误的导向。因而为了自治区网络文艺更健康的发展,政府也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大力进行惩处。并在监管方面加强力度,及时阻断不良信息。这不仅仅是在对受众负责,也是在对自治区网络文艺健康的发展负责。

此外,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主体中“文化创客”的培养。“在互联网文化产业中,文化创客指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层中从业,思维方式灵活、善于利 用技术手段和专业技能,把自己的创意设想变现为文创成果的个人或团队。”[15]思维活跃的文化创客能够构思出奇妙的文化创意,推动优质文化产品内容的生产和营销,从而成为推动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

同时,内蒙古网络文艺要想获得持久的关注以及支持,就要在质量上下功夫,把握好内容。任何媒介方式,都终究不过是内容发布的平台而已,无论传播途径有多么新奇,最终都还是要回归至内容,技术上的先进永远都代替不了内容的重要性,所以内蒙古网络文艺要想从中脱颖而出,把握内容之上的原则才是关键。

五、总结与讨论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艺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网络文艺网站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最终得到内蒙古网络文艺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网络文化产业培育路径的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艺的传播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民族文化要保持生机,就要和新时代接轨,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性地结合时代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创作者也应充分利用影视、游戏、音乐和动漫等网络文艺形式,结合本民族的文化资源,生产出一批兼具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优质文艺作品,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发展。

注释:

①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18730607?fromtitle=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fromid=1861061。

②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官网之:数看建国七十年内蒙古民族文化发展和变化http://tj.nmg.gov.cn/fbyjd/7281.html。

③2019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情况分析 http://tj.nmg.gov.cn/fbyjd/7285.html。

④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0年) http://www.doc88.com/p-4807809848508.html。

⑤今天,内蒙古与快手“牵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822117372435543& 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内蒙古文化产业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可爱的内蒙古
□文艺范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爱在内蒙古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