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示时代赋予乡土青年的使命担当

2022-03-15 03:37钟明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画像学子乡愁

□文│钟明奇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乡愁,是人们对故土山水及其人文的深切眷恋,是既忧伤又温暖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乡愁积淀、维系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根脉,彰显一种文化精神与情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记得住乡愁”。由著名作家叶开与丘眉主编的《美丽乡村青年笔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围绕乡愁、乡土文化与当代青年等主题,汇集了青年学子和乡愁导师所写的散文随笔,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精心书写乡愁的优秀之作。

精彩记录青年学子的“返乡画像”。乡愁,几乎人人都有。该书视角独特,精选国内不同高校众多在读青年学子所撰写的思念故乡的散文,或长篇,或短札,写法各异,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地区各种风土人情、民俗风物、历史掌故。青年学子们无不视返故乡如朝圣,在文中真切寄寓浓浓的乡愁,实为有声有色的“返乡画像”,读之亲切有味,令人油然而生悠长的思乡之情。例如,纯净空灵的故乡石雅、充满诗意的故乡德令哈、硬汉模样的故乡德州,以及江南美梦般的故乡震泽等,皆是使人心驰神迷、流连忘返的“返乡画像”。乡愁,无疑成为他们心头极富于诗意的永不磨灭的最美的牵挂。

精辟阐述浓浓乡愁的时代内涵。如果说青年学子“返乡画像”记录的主要是他们对乡愁的感性认识,那么,该书收录的“乡愁导师”所写的散文,则更多地记下了他们对乡愁的理性思考。“乡愁导师”在该书中是指国内高校相关已有相当学术建树的教师、行政领导以及有关著名作家。他们对乡愁的深入解读,对青年学子如何正确认识乡愁颇有指导意义。在他们看来,表达乡愁,不只是简单地怀旧、抒情与讴歌,也要基于现代理念,以审视、剖析的眼光,知晓什么该传承,什么该创新。当今青年学子颇受西方文化影响,因此尤其需要不断返回故土,重新学习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返乡,并不只是返回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重要的是要返回文化意义上的精神故乡。唯有如此,青年学子方能较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在回望中走出新的道路。

深刻揭示乡土青年的历史担当。记住乡愁,深刻地理解乡愁,是为着更好地建设故乡,这离不开广大乡土青年的积极参与。该书没有狭隘地视“乡土青年”为“本土青年”,而是对此有十分通达的理解,该书收录了相关主编与青年学子所写的主题为“什么是乡土青年”的文章。在他们看来,乡土青年,对乡土充满自觉意识,不以学历论,也不以城乡论,主要是指那些无论身在何时何地,或穷或达,始终心存乡土、心系故里、精神世界丰富的有志青年。他们往往具有念旧、质朴、勤劳、专注、理性、爱土地、爱人民、有责任、有理想、有见识等品格,是用勤劳、智慧与爱心改变自己命运,也改变乡村命运的那一类人。总之,乡土青年不但不丧失文化自信,更能在铭记乡愁的同时,不忘历史担当,做有高尚情怀的优秀乡土文化的守护人与建设者,用实际行动为乡土中国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城市的同质化向农村转移、现实社会对乡土缺乏尊重与敬意不同程度客观存在的今天,该书以青年学子的乡愁作切入口,以散文的写作形式、独特的写作路径,昭示时代赋予乡土青年的使命与责任,涉及了时代的重要命题,值得人们深入阅读。

猜你喜欢
画像学子乡愁
威猛的画像
永远的乡愁
乡愁
“00后”画像
画像
杏林组曲·学子赋
九月的乡愁
回头一望是乡愁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