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022-03-16 00:47万德敏沈鹏熠朱丽珊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万德敏 沈鹏熠 朱丽珊

摘 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高度的吻合性。本文系统识别并构建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通过能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乡村振兴产生积极影响,教育信息化在其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效能,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8.011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鄉村教育,尤其是具备实践导向、职业定位、功能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大量保障和策略支撑,还培养出一批适应于贫困国家及地区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深入分析两者的有效融合存在较强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涂云友(2019)指出,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是人力资本的扶贫,也是实现贫困地区人口的“造血”功能的长期工程。李晨旭等(2020)认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更加关注对贫困对象在智力、发展能力、权利和精神方面的帮扶,是与粗放式扶贫相对的概念。本文进一步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内容划分为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培训、精准资助与精准就业。

1.2 乡村振兴

Fieldsend(2013)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提高乡村地区生活质量,鼓励企业在乡村地区进行创业,从而提升乡村地区经济的过程。Gladwin等(1989)指出乡村地区的创业可发展乡村振兴。李长学(2018)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是扭转乡村衰落的重要途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的具体展现。结合文献及实际,本文认为还应考虑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生活保障、生态宜居、教育等方面。

1.3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关系

钱先保(2019)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认为精准扶贫是振兴的保障,乡村振兴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而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需要制订协同发展规划,完善互动机制和政策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目前两者研究的作用关系以定性描述为主,也缺乏构建系统理论架构。

1.4 能力资本

能力资本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在运动中相互合作、相互作用,而形成获得能力正向或负向,正向即可增值、负向即可贬值,这些要素所形成的获得能力皆为资本的范畴。拥有能力资本,才能够创新价值及建立新资本。

1.5 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是能影响个体工作动力、工作态度乃至产出效率的特征概括。积极组织行为学就旨在说明其核心是能够提高绩效的,可被测量、开发和培训的个人心理资源。

1.6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大数据、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深化教学过程的手段,其有利于改革传统教育,帮助教学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2 研究模型及假设

2.1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能力资本

职业教育持续强化贫困群体的职业能力,促进贫困群体永久脱贫和资本能力的积累,是终结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策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根本价值在于不断积累技术资本,赋予劳动者职业技能,使贫困群体就业能力得以提升,从而达到消除绝对贫困的短期目标。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能力资本有正向影响。

2.2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心理资本

扶贫要与扶心、扶智相结合。精准扶贫的主要宗旨是倡导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与自我成长,促使扶贫群体自信、自立和自强,提高其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的能力。职业教育这种至高追求的功能定位及价值追求与精准扶贫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心理资本有正向影响。

2.3 能力资本与乡村振兴

只有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过硬,才能使个体适应、融入和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通过利用良好的职业教育公共资源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丰富和增强文化意识观念,激发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才可更好繁荣农村文化,加强人才支撑,蓬勃乡风文明。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有正向影响。

2.4 心理资本与乡村振兴

心理资本是激发内生动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切实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并且,心理资源富且脱贫意愿强烈的农民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上贡献更大的力量。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心理资本对乡村振兴有正向影响。

2.5 能力资本的中介作用

贫困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收入问题,而是“可行能力的剥夺”。增强贫困群体的自我生存能力,才能保障其生活福祉的稳步提升。能力资本作为精准扶贫的必选之策,只有精准对接贫困人口,提升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能力资本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有中介作用。

2.6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职业教育具备心理素质的教育功能,能够有效深入乡村建设的细微环节,满足乡村人群的精神需求,改变乡村人口的行为方式与精神面貌,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心理资本强调激活贫困人群的积极心理品质,使生活于具有满足感、幸福感,其可助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心理资本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有中介作用。

2.7 教育信息化的调节作用

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其不仅提供了贫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也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从城市向农村延伸。还能帮助精准扶贫数据的收集以及利用大数据平台技术进行扶贫成效的阶段性评估,对学生问题的反馈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其能够对贫困生能给予更多的学习能力和心理上的帮助。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7: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能力资本之间有调节作用。

H8: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心理资本之间有调节作用。

3 研究設计

本文初始调查量表经预测试,最终形成了由33个测量题项构成的调查量表。2021年5月至7月,在全国主要贫困地区采用电子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需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人群主要包括政府机构、贫困家庭、贫困学生、教师等。共发放390份问卷,最终收回359份问卷。

4 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

4.1 信度与效度检验

数据分析表明,各潜变量的Cronbach's α值都在0725~0853之间,量表内部信度较好。用AMOS 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题项的标准化载荷结果高度显著,AVE也高于05,表现了较好的收敛效度。量表的区分效度也较好,各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0256~0667)小于AVE平方根(0750~0801)。

4.2 结构方程建模分析

采用AMOS230软件进行检验,拟合指数为:x2/df=1988<3,NFI(0913)、IFI(0941)、GFI(0931)、CFI(0924)、TLI(0948)均大于09的标准值,RMSEA(0053)小于008的标准值,模型拟合良好。假设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H1、H2、H3、H4和H5获得实证支持。

4.3 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能力资本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乡村振兴影响路径中的间接效应是0073(95% CI[0037,0114]),直接效应为0625(95%CI[0537,0713]),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乡村振兴影响路径中的间接效应别是0085(95%CI[0047,0126]),直接效应为0614(95%CI[0523,0705]),起部分中介作用,即H5、H6获得验证。

4.4 调节效应检验

通过SPSS中PROCESS宏插件对调节效应进行检验。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能力资本、心理资本间存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β1=0.274,置信区间CI=[0.261,0.488];β2=0.380,置信区间CI=[0.177,0.541]。可见教育信息化会正向促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能力资本及心理资本的影响过程,即H7、H8获得验证。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应注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政府应保证在招生、资助、培养、培训及就业等每个系统和部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应采取如免费职业师范生、引进企业技术能手任教等方式,采取更为积极的政策来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应加强贫困群体能力资本和心理资本质量。政府及教育部门在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应注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升脱贫质量,帮助其在立足岗位、稳定岗位而获得相对长久的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应充分考虑目标扶贫群体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精准识别贫困群体个体特征,分别提供更有实用性、针对性地技术培训服务。

第三,应加强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政府应将信息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统筹做好乡村地区信息资源的规划与建设。要打造好供职业教师发展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规范和完善好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此外,应及时掌握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需求,解决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信息化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参考文献

[1]涂云友.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01):28-30.

[2]李晨旭,周姝.乡村振兴视阈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J].经济师,2020,(10):249-250.

[3]Fieldsend,A F.Rural renaissance: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J].Studi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3,115(2):85-91.

[4]Gladwin C H,Long B F,Babb E M,et al.Proceedings issue || Rural entrepreneurship: On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9,71(5):1305-1314.

[5]李长学.“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与逻辑成因[J].社会科学家,2018,(5):36-41.

[6]钱先保.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黑河学刊,2019,(04):183-18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1QN100,20YB049);江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1001)。

作者简介:万德敏(1995-),男,硕士,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研究;沈鹏熠(1980-),男,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研究;朱丽珊(1992-),女,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1079501705323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