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的策略初探

2022-03-16 21:45陈燕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绘本儿童幼儿

陈燕云

(泉州市惠安县第三实验幼儿园,福建 泉州 362100)

1 用心甄选,投放绘本

1.1 绘本的种类

绘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围绕某一绘本进行深入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绘本的运用有多种途径和方式,需要依据绘本的特点而定。因此,明晰开展绘本主题活动时各种绘本的分类,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绘本资源,发挥出不同绘本的教育价值。

1.1.1 系列绘本

系列绘本呈现的是发生在特定的某一或某几个主角身上的一系列的故事。如《暖暖心系列绘本》《卡梅拉的故事》等。系列绘本涉及的内容很广,是主角(们)成长过程中的故事集。

1.1.2 主题绘本

主题绘本是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的绘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开展活动的需要选择。主题绘本有助于幼儿自主阅读或亲子阅读的活动开展,让幼儿进行主题探索、实现主题目标。如,关于爱的主题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先左脚,再右脚》《长大做个好爷爷》《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等。这些主题绘本里,有的绘本单本就具有特别丰富的内涵,可以引发幼儿深入学习以及有充足探索空间,有的绘本相对比较浅显易懂。因此,主题绘本可以是一本至多本,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2 各年龄段选择的建议和参考

小班(3-4岁):(1)最好单页单幅,色彩鲜明,形象可爱,内容短小有趣。(2)最好有重复的情节,并且情节贴近生活。(3)最好有重复的语言,儿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促进语言的发展。(4)最好有猜想,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中班(4-5岁):(1)最好画面生动有趣,色彩鲜明,形象鲜明。(2)最好有重复的情节,但情节内容相对不再单一,并且情节贴近儿童生活。(3)最好有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儿童在阅读时进行模仿表演,促进语言的发展。(4)最好有猜想,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

大班(5-6岁):(1)最好画面丰富有趣,有细节刻画,提升儿童阅读时的观察能力。(2)最好有跌宕起伏(反转)的情节,儿童边阅读边思考推理增强逻辑思维、判断能力。(3)最好有长句或诗意的语言,进一步在阅读中促进语言的发展,为升入小学做准备。(4)最好有隐藏细节的猜想,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

2 尽情悦读,用心记录

2.1 悦读方式

(1)区域时间:教师可以将甄选的绘本投放在班级阅读区,引导幼儿利用区域活动时间自主阅读。

(2)起床与餐后时间:中午幼儿午餐、下午幼儿起床的先后顺序不同,可以设置一个自由阅读区,先准备好的幼儿可以自由阅读。

(3)亲子阅读:可以提前布置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先大体认识绘本,初步感知。可以说一说,聊一聊,每个家庭的理解不一样,也可以给教师启发。教师及时记录孩子的发现和想法,为接下来的网络图制作收集素材。

2.2 观察记录

在上一阶段的阅读中,教师要充分观察和分析幼儿自主阅读的情况:如幼儿有没有基本的阅读习惯(逐页翻书,仔细观察……);幼儿对画面观察时间长短能不能完整获取画面中隐藏的信息幼儿在阅读中能否提出问题,能否发掘绘本隐含的含义。

为了确保和每一名幼儿互动,让幼儿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象和描述自己的观察,教师可以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和幼儿一起精读绘本,精读中,教师先隐藏了文字、用提问的方式支持幼儿学会读图。如:画面中都有谁(引发幼儿的注意)他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画面)他们的心情怎样(想象和推理)你是怎么知道的(学会有逻辑的表达)。

幼儿能够按照这一线索进行观察、想象、发现和描述。孩子们的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然后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同伴,告诉老师,幼儿的每一次发现都弥足珍贵。作为教师应该记录幼儿的每一次发现,让幼儿更多的机会表征、想象、表达自己的发现。

3 发现兴趣,预设主题

3.1 主题的概念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它的特点是有核心、有主体、有连续性和发展性。它打破了学科、领域的界限,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开展主题,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生成五大领域的一系列课程。

3.2 绘本主题的生成路径

幼儿园的主题探究活动本旨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出发,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动手操作、自主选择,主动探索,在感受、体验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得出结论并以自己的方式表征,在与教师、同伴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与体验。

开展绘本下的主题探究活动前提是为幼儿创设良好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园所绘本馆、设置班级图书区,放置不同类型的绘本,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要,让幼儿随时翻阅,从绘本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杜威:“兴趣是儿童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是“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当幼儿意识到绘本对其具体生活活动的意义时,他们就会对绘本的内容开始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挖掘自己所需的经验,借此,绘本就可成为主题的来源或延伸。

4 活动推进,及时生成

4.1 利用系列绘本开展绘本主题活动

利用系列绘本开展绘本主题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等因素,选取某一系列的绘本作为主题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依托。比如,以《小卡车系列绘本》这套书作为班级主题开展的内容,围绕发生在小卡车身上的事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系列绘本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即绘本画风一致,传递和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如《暖暖心系列绘本》传递出温馨的亲情、友情等。除此之外,系列绘本设计某一或某几个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共鸣与归属感,适合小班和中班开展。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某一系列绘本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小班的幼儿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教师可以围绕《小鸡球球》这一系列绘本,根据幼儿生活需要,开展《妈妈在哪》《小鸡球球帮妈妈做家务》《好朋友》《摸一摸,软绵绵》等相关的主题活动,围绕着一系列绘本开展关于不同内容的活动,开展的各个活动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4.2 利用主题绘本开展绘本主题活动

主题教学活动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为了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在开展活动时,根据主题的需要,可以甄选和主题相关的绘本。这样教师可以拓展主题教学内容,对主题教学进行补充和延伸,提升主题教学的教学效果,发挥绘本的作用。例如,在班级开展“地铁”这一主题互动时,随着幼儿探索的深入,教师可以逐步提供《地铁是怎么建成的》《地铁开工了!》《地铁是怎么运营的》等绘本,支持幼儿逐步深入探索、了解地铁的秘密。又如,在班级中开展绘本《月亮姑娘做衣裳》这一主题时,幼儿对月亮的周期变化产生兴趣,教师继续投放《爸爸,我要月亮》以及《月亮的味道》等图书,鼓励幼儿阅读或家庭亲子阅读,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主题活动开展中,主题绘本能够帮助教师整合资源,使幼儿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

5 从走进去到走出来

绘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一个系列性完整的过程。我们要从老师自己出发,去沉浸,去探索,去感受,去挖掘,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刻里,寻找“哇”时刻,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这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从一本书延伸出一系列的研究性的主题学习活动,让幼儿享受阅读的乐趣,感知从文本到呈现的过程,实现了孩子们的一次探索发现之旅。发现好书,研究绘本,研究儿童团,在研究中发展儿童,成就教师。第一个层次:这本书给了你怎样的体验。从中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感受了世界的美好决定要保护环境等等。第二层次更进一步:原来绘本、书本这么美妙,薄薄的一本书,竟然蕴含了这么多神气的东西,使我们了解到、探索到、挖掘到、感受到这么多知识和体验,阅读真美好!我还想看书,还想看更多的书。这是绘本教学、绘本主题活动的终极目标:阅读,悦读。

猜你喜欢
绘本儿童幼儿
绘本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留守儿童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