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智能财务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2-03-16 21:4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业财会计专业

冉 彤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 402246)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愈发广泛,迫使企业朝着科技创新型方向发展。2017年,以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为代表的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上市财务机器人以及财务机器人解决方案。金蝶推出财务机器人、用友研发了“财务云”等,一场对于传统财务行业的变革正在进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时期已经来临。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会计专任教师务必重视的教学环节。“业财融合”是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迫在眉睫的企业管理转型向企业财务会计岗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作为未来新型财务人员培养的主阵地,面对智能财务时代业财融合对财务人员素质新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对口就业,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1 实践教学目标制定未契合 “业财融合”智能财务时代发展背景

基于企业智能业财的发展背景,高职会计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目标未契合“业财融合”时代特点,大多注重培养的是懂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和理财一体化等方面的传统会计人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展,现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手工或者会计软件操作,会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基础技能的培养,而这些技能只能满足短期内的企业发展需求,却远远滞后于企业未来智能财务岗位需求。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缺乏财务共享、计算机编程与安全维护等方面的实训训练。

1.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适宜“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缺失前瞻性和系统规划性,实训项目设置相对独立和单一,没有形成适宜“业财融合”发展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各实训课程之间缺乏目标和逻辑性,实训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内容设置过于陈旧和缺乏连续性。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性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智能业财发展脱节,与企业岗位要求不匹配。

1.3 实践教学缺乏“业财融合”的实训条件

要培养智能财务时代的新型会计人才必须提供与之匹配的“业财融合”实践平台。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训机房严重滞后,现有的实训软件中的财务流程设计绝对独立,缺少业务流程模板,使得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之间缺少必要对接口径,“业财融合”不足,缺乏企业实战中仿真资源,例如财务共享、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财务应用等智能化实践教学设施与环境未能建立。实训条件局限导致学生无法把握“业财融合”的内涵,无法深入接触业务层面和全面了解业务流程,无法对业绩评估提供依据和作出决策,实现财务与业务的紧密对接,进而也无法根据实训教学培养目标开展智能财务时代所需要的财务人员培训。

1.4 “业财融合”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业财融合需要实现业务、财务与信息三方的融通交流,会计从电算化向智能化阶段发展,而这核心技术的巨大变化依靠互联网、数据库、知识图谱、RPA等应用,智能化业财不是单一的财务解决方案,除了要对数据的运算和处理之外,还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度的处理,打通业务、财务和供应链全链路集成式数字化解决方案,整合了财务、OA、ERP、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系统功能。这一切新的变革,对只懂财会专业知识而不熟悉大数据和信息化知识应用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2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进建议

2.1 制定契合“业财融合”发展的实践教学课程目标

实践教学课程目标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总体方向,为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依据,进而也反映了高职学校对会计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业财融合是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变革,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事后的核算监督“账、证、表”能力培养,还需要注重管理会计思维的重塑,掌握数字化、信息化的财务共享等专业技能,形成适应新型财会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匹配的课程目标。

2.2 依据智能业财岗位需求,重新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立足企业对新型会计岗位职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全面分析岗位需求,分为职业素质实训、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及专业综合素养实训四大模块。同时根据高职会计学生招生情况和学生基础素养,分年级、分阶段、多层次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业财融合”新型财会人员“职业素质实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宏观视角,瞄准业财融合发展方向,明确自身定位,加强职业素质培养,以实现自我认知和岗位认知。“专业核心技能实训”项目以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职能财务技术应用等课程提升学生职业专长,以发展财务人员独特素养。“专业综合素养实训”依托智能业财仿真实训平台,打破传统实训中财务管理与企业业务之间壁垒,梳理业财融合流程,并利用财务手段归纳业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 优化实践教学条件,搭建校内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

实现学生实践能力转型,需要改造和整合现有资源,全面规划构建与智能业财相匹配的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校内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或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在仿真实训平台搭建上,应推进财务共享、中心任务分配、工作稽核,构建报账平台等,实现全业务报账、预算和资金管理等模块,营造信息化、智能化业财融合模拟环境。还应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转型契机和智能业财平台建设资源,共同搭建多维度的财务分析架构,拓展大数据平台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助于打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在企业岗位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2.4 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能力转型培训

基于“业财融合”的发展新趋势,需要建立健全会计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加强校内师资队伍能力建设。依据“业财融合”发展,定期安排教师参与智能财会相关培训,及时获取最新知识和技术,利用智能化平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向学生传递最新财会资讯。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跟岗或顶岗实践,主动接触企业业务,深入了解智能业财系统,提升“业财融合”平台应用能力,了解企业财务人员岗位需求,将企业实践案例引入实践教学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从企业邀请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来校授课,不仅能将丰富的企业经验和实践案例真切展示在实践教学内容之中,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还能加强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实践交流,在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能力水平。

3 结语

业财融合是未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向,到2022年中国智能业财市场规模将达到320.4亿元,而适应这一变革的高素质财会人员缺口较大。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会计人才培养重要阵地之一,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顺应智能财会时代的发展,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新和重建与时俱进的仿真实训平台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同时还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来保证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同时也能提高专业就业对口率,提升学校声誉,帮助学校获得更好质量的生源,从而使学校高职会计专业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业财会计专业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