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东部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2022-03-17 19:05吴晓雨刘忆龙覃艺马煜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反贫困可持续性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吴晓雨 刘忆龙 覃艺 马煜

摘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通过对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从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反贫困风险三个维度探究适合我国东部地区乡村产业可持续和扶贫效果的方法,为反贫困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反贫困

“乡村振兴”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被提出,着重强调了农业、农村、农民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如今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仍旧突出:农业科技发展有待提升;农业人才与乡村振兴要求难以匹配;农村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乡村振兴在挖掘当地旅游产业潜力同时,应注重生态保护,探索归纳其可持续发展模式。

针对“东部地区相对贫困问题突出”的特点,立足于东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从而总结分析出对于该地区具有普适性的产业类型,进一步研究产业植入的可行性与返贫风险的评估与控制,为产业植入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多元化带动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徐州市贾汪区在扶贫过程中不断调整当地经济结构,坚持以生态为根本,开发自然风光、人文特色,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通过选取徐州市贾汪区作为研究主体,针对贾汪区现有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将“贾汪样本”推广宣传。研究侧重于乡村现今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全国具有该类型制约因素的地区乡村有借鉴意义。

一、贾汪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规划定位

贾汪区在2011年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资源枯竭城市,以此为契机走上了一条建设环保和生态山水文化的城市道路。贾汪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整治”的原则,首先开展以“搬迁村庄、修复农田、复垦采煤沉陷区、绿化环境、治理大气、开发湿地景观”为核心的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工作。同时,依托区内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和丰厚的人文文化积淀,大力开发旅游项目,统一协调各个部门和企业,使全社会广泛参与,逐步完善全域旅游要素供给,构筑一个“资源整合、产业聚集、体系完备、参与广泛”系统化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规划理念

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原则,逐步恢复踩空塌陷区的生态问题,推进“还田、治气、治污、绿化”的工作,同时易地搬迁或改造棚户区,解决村民生活和交通上的不便,创造城市新面貌。

二是通过创新思维,发掘采空塌陷区旅游价值,打造湿地景观;同时,构造以“一山一湖”为核心,次级景区为搭配,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格局。

三是通过推进生态保护、设施完善、产业培育、服务提高、素质提升的五大工程,逐步实现贾汪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的发展目标。

(三)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过去,贾汪区煤矿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过度开采而资源枯竭、环境破环严重。为了更好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贾汪把生态旅游业作为转型的方向,投入超过20亿元的资金来恢复当地的生态面貌。

目前,賈汪有“二湖”(潘安湖、督公湖),“一山”(大洞山),“一海”(凤鸣海),共计4家4A级景区,卧龙泉1家3A级景区,2家省自驾游基地,以及数目众多、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和农家乐。通过主打“一山一湖”为核心的景区观光,搭配多样的休闲活动,开发特色的乡村旅游及民俗文化体验,打造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表1可见,贾汪区旅游的人数逐年增长,综合旅游收入也随之增长。其游客的主要来源为徐州市境内、安徽、上海、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区。

(四)全域旅游格局下贾汪区规划改造内容

为了“旅游旺贾”的持续发展,贾汪区政府以系统化思维布局旅游业的建设,通过加大开发创新旅游项目,提升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来提高山水休闲城市知名度。

在旅游项目方面,在原有“一山一水”的旅游格局中,深挖地方人文内涵,开发文化产品。提炼大洞山景区内的茱萸文化、王维文化、佛教文化,形成“一山、一寺、一树、一古人”的观光休闲之旅。

在乡村旅游方面,当地以“一村一品”为目标,鼓励各村培育自身特色。马庄因中药香包而扬名,当地传承香包技艺,创新香包产品,并通过网络拓展销路;许阳村由能人带动全村开展锦鲤养殖和特色观光活动;磨石塘村因磨刀石和石磨闻名,当地大力整修民房,保留石头房、石磨、青石板路等村庄特色,发展特色农家乐活动。

在城市公共服务保障方面,贾汪区打造立体交通体系。投资建设“三纵两横”景观道路,开启专用旅游巴士,畅通区内旅游和乡村旅游;与区外合作,构建省内旅游专线。开发智慧旅游app,打造智慧旅游城市。

二、贾汪区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一)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生活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利于城镇形象的提升,也很大程度改善了居民生活体验,保证了居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福利,实现了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例如磨石塘村,毗邻国家4A级景区督公湖景区,因而通过原村原建,保留原村特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文化礼堂、特色民俗等功能设施,成功完成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二)区域划分合理,各个产业分类提升

根据各个村落的特色,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园。如许阳村锦鲤文化产业园,通过约1.2亿元投资实现了180亩集园艺设计、科普教育、亲子娱乐、休闲放松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文化园;花庄村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建设蔬菜、水果大棚,研发农产品的深加工,利用科技建成观光旅游新型农业。

(三)积极鼓励村民,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通过企业与村民、村委会签订协议,鼓励农户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如许阳村通过村企合作,让农民参与养殖,扩大产业规模。一方面有利于产业实现,另一方面提高村民收入。例如位于青山泉镇花庄村的太阳农业科技生态园,实现了以休闲采摘为主要经营业务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模式。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太阳泉农业科技生态园创设性的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通过对于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等技术的指导教育,赋予残疾农民新的增收技能。

(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三乡工程

贾汪区坚持“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的举措,成功实现城乡融合、农旅融合、三产融合。贾汪区能人,带资返乡,通过引进科技、资本,成功建立新型文化发展公司,成立文化产业园:马庄村徐娇,学成归来后,积极回乡创业,投资近600万元,成立集餐饮、阅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杏花村农家乐,举办多次艺术交流、私人聚会等活动,广受好评。

三、贾汪区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产品服务同质化,缺少地域特色

开发模式相对单一,缺少个性化,无法满足深层次旅游需求。景区销售的产品多为相似性极高的普通塑料玩具,没有反应当地文化特色,也缺少鲜明特征。产品与项目的同质化,降低了相对于其他地区景点的竞争力,不利于提高复游率,也无法提高贾汪区的知名度。

(二)管理模式较落后,各种乱象频出

贾汪区的景区管理模式尚未完善。景区乱象频出,噪音污染严重,环境卫生较差,高分贝的音乐影响游客体验,也不利于凸显文化内涵。景区各个商铺标价不一,产品定价无参照标准,存在乱定价现象,损害了游客利益,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三)配套设施未完善,影响游客体验

经过实地考察与走访,发现各个景点的洗手间较少,且位置偏僻,无法给旅游者带来便利。垃圾桶覆盖度较低,乱扔垃圾现象严重,而保洁人员较少,直接导致了卫生环境较差,垃圾众多,既影响了景区及周边环境,也降低了游人的体验。酒店与宾馆数目较少且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游客的居住需求,极大减少了游客的旅游时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游率。

(四)公共交通不便利,较限制游客量

前往贾汪区旅游的旅游群体,普遍以家庭、团队为单位。交通工具的选择多为旅游大巴、私家车等。而公共交通设施较不完善,例如最靠近墨上集民俗文化园的公交站点约有两公里,需要步行30分钟左右;景点间的公共交通不便,例如墨上集民俗文化园至潘安湖湿地公园需要换乘两次,步行2.2公里以上。公共交通不便一方面限制了旅游者的旅游方式,让个人旅游大大受限,增加了游客的负担,不利于拓展游客量;另一方面极大的增加了当地交通负担,节假日时自驾游旅客的激增,导致出现交通拥堵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五)旅游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较低

贾汪区各个景点知名度较低,未得到广泛宣传。经过实地调查与数据查询,贾汪区的游客百分之八十以上为徐州市区及安徽、上海、山东、河南、浙江等临省人员。贾汪区的宣传范围较小,未能形成广泛影响力。在蘇北乃至江苏的知名度较低。通过高德导航数据可知,贾汪区的景点仅有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与墨上集民俗文化园在景点排行榜前列,仅有共计约6.8万人次游览。

四、贾汪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贾汪区依托乡村旅游调整经济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的贾汪区属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模式的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旅游以观光式为主,缺少深度与内涵。应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多元化开发旅游产品

贾汪区拥有丰富的文化与环境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型资源,开发适合市场的旅游项目。

1. 红色文化:积极打造宣扬爱国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的红色文化之旅;山水资源:基于生态湿地,利用国家级旅游景区,开展生态旅游。

2. 特色小镇:保留地域特色建筑,开发农村特色小镇深度游。

3. 养生度假:迎合如今健康养生潮流,提供温泉、按摩、美容等养生项目。

4. 运动健身:在全民健身热下,贾汪区应该进一步开发户外运动,丰富运动种类。

5. 文化民俗:总结类似于马村香包文化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各个村庄,打造各个村的特色文化与产业。

6. 观光农业:发挥现代化农业的优势,通过休闲采摘、体验生活等吸引游客参与观光。

根据多元的景点风格,制定多样的旅游路线,打造创新且生态化的贾汪区旅游新格局。在扶持有地域特色的龙头企业、引进IP文创项目等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旅游地点特色,开发适合市场的旅游产品。

(二)改良旅游管理模式

针对贾汪区如今景区管理现状,为了满足游客日趋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建议贾汪区相关管理部门推行一体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服务,推动乡村旅游模式从“乡村观光”向“乡村生活”,单一游览向休闲、度假、旅居复合型的转变:

1. 界定各部门职责。策划部门、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各司其职,形成高效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有效杜绝定价不一等不良乱象。

2. 统一的规章制度。从乡村旅游所涉及的四大主体出发考虑,在以下四个方面应做到统一:景区公共服务政策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商户质量与经营许可的标准;员工服务规范与管理考核的制度;客户反馈处理的机制。

3. 相关部门应积极引进人才与优秀的旅游管理模式为文旅发展赋能,从而增加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的互动合作。

(三)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配套设施应该与贾汪区当地特色相互结合,从三个角度(道路交通设施、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进行完善与改善:

1. 完善道路交通设施。随着客流量的增长与外地游客的增多,完善基础地点设施(如道路、服务驿站、景区指引系统等)、引入智能化技术高效运作刻不容缓。

2. 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桶等)。适当增加相关设施数量,合理分配保洁人员的数量,并做好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提高环境卫生质。

3.完善服务设施。一方面,重点打造宾馆,农家乐、景区接待区等服务区设施,做到保质与保量;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服务,如游览标识的设立与维修,网络通讯设施的建立与维护等。

(四)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利用网络传播便捷开放、多元互动、高共享度、传播广泛、强时效性等特征,对贾汪区进行广泛宣传。

1. 积极建设与及时更新景区网络平台信息:对贾汪区 “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行及时介绍与信息更新,做出按时更新的四季旅游指导帖,鼓励当地年轻人与游客同步更新“贾汪旅游地”,涵盖旅游景点、美食小店等,供平台使用者互动和反馈旅游感受。保证公开信息(如公开开放的接待时间和联系方式)的及時性与准确性,从而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利用多渠道传播:在交流分享类社交平台(如微博、抖音、小红书等)进行。

3.增加生态旅游体验项目:以贾汪百年煤城的城市历史为背景,回顾采煤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过程,归纳整理现在的生态旅游特点,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项目。

(五)文旅融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1. 丰富乡村旅游内容,由最观光式逐渐向沉浸体验式转变。

2. 为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该地商户应发挥各地的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可以利用乡村的山水村落、民风民俗等元素,从民间手艺、美食旅游、乡土工艺、农艺生产等等方面为游客定制路线。

3. 发掘各村特色文化,通过文旅融合为主要手段创建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 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荫凯.资源枯竭型城市怎样实现结构调整[J].宏观经济管理,2002(01):30-32.

[2]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0,29(12):1597-1605.

[3]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49-55.

[4]叶兴庆.中国的反贫困政策[J].经济研究参考,1996(01):8-18.

[5]刘彦随,陈百明.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地理研究,2002,21(03):324-330.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0327051Y)。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反贫困可持续性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基于反贫困的农村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基于反贫困的农村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如何创新施工管理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