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策略研究

2022-03-17 23:17张蔓张春志张培琛王甜王俊发王妍玮张彦坤
科技资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应用型

张蔓 张春志 张培琛 王甜 王俊发 王妍玮 张彦坤

摘  要:该文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现状,引出应用型高校和企业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分析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找出产教矛盾的原因;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机制和策略,通过制定法律制度、改变课程设置、提高教师工程实践水平、实行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建立行业学院等多层次、多方位策略促进产教融合;并举出典型实例证明策略的可行性。

关键词:应用型  产教融合  新工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1(a)-0000-00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ining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raws ou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mismatch betwee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finds the reasons fo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chanism and strategy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engineering background, and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by formulating legal system, changing curriculum setting, improving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level of teachers, implement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guiding graduation design, establishing industrial colleges and other multi-level and multi-directional strategies. A typ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rategy.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new engineering; Strategy

新工科的概念包括“復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三部曲如图1所示;其中, “复旦共识”是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上参会专家针对新工科内涵特征、建设和发展路径达成10条共识。“天大行动”是同年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会议,确定目标,制定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北京指南”是教育部随后在北京召开新工科建设专家会议,制定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从此新工科建设拉开帷幕。

应用型本科是新型本科和高层次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探索模式,是介于学术型本科和高职院校教育之间的办学模式。以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一线工程师为己任,培养具备主干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是指,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紧密结合产业与教学,做到产业和教学相互扶植、共同进步,使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多层次教育实体,使得学校与企业一脉相承的办学模式。

1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培养新工科人才现状

1.1 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挑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大给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带来重大挑战。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先行工业化国家纷纷实施制造业回流与振兴计划,重心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领域,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高度趋同,我国产业在中高端领域将受到更多压制[1]。

1.2 国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2]。近年来,因逆全球化回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受到干 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这种趋势,导致企业跨国投资趋于谨慎,国际经贸活动放缓。在此背景下, 区域化、分散化、本地化将成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人均GDP已经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十四五”末期我国有望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需求结构将由数量型向质量 型升级,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将成为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1]。

1.3 提升高校教育质量迫切性

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等的要求。

国务院《关 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是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3]。2005年5月,原人事部等18个协代表我国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 实现了工程教育本科学位课程的国际互认[4]。2013年6月19日,中国科协代表中国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以全票通过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按照《华盛顿协议》的毕业生素 质和实质等效性的要求,以出口为导向进行认证工作,并与各缔约方相互 观摩学习,共同研讨工程教育的未来方向[5]。

1.4  产教融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等不完善,产教融合“校热企冷”、“四链”衔接不畅、工程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的脱节

正如中国经济历经30多 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一 样,校企合作也进入发展缓滞的“瓶颈期”和徘徊不前的“卡顿期”[6]。 “产教融合十四链联动”模式下,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看作是创新主体能力、加强创新主体合作、优化教育制度环境建设等的条件与基础,以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与教育链的协同互动为核心,通过不断提升链条上各类创新主体的实力与协同能力[7]。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新经济蓬勃发展,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急需创新型工程人才作为支撑,并且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需要,尤其表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8]。《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工程教育毕业生能力的评价中,“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得分较低,折射出工程教育对工业发展的现代需求适应性存在不足[9]。一些高校毕业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很多创新型企业都反映目前面临较大的发展问题是人才难求[10]。许多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高的企业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11],这反映了企业用人难找;另一方面,有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高校的人才供给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矛盾如图2,直接影响了产教融合。

3 产教融合的策略

为解决产教脱离的矛盾,本文提出以下8种策略,如图3所示。

3.1  学校适应区域经济,专业设置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使人才类型和产业结构相匹配。避免为迎合家长和考生意愿,设置重复率高的热门专业,造成就业困难,产教更远地脱离。

3.2  从法律层面保障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

国外产教融合较为完善的国家有德国、美国、英国等。德国制订《职业教育法》,保障企业和学校必须共同设置专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保证企业工作和学校教育接轨,使毕业生能够进入企业直接上岗工作。英国建立“现代学徒制”,旨在大力推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澳大利亚建立了全國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以市场为参照设置专业。

3.3  提倡专业团队主动自我调整

通常专业调整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调整。其中内部调整效果较好,通过专业团队根据内部调研和用人单位反馈数据,修订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专业方向。外部调整主要体现在招生、就业,企业反馈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强令缩减招生人数,取消或整合某一专业;这种出现问题后的专业调整较为被动,使产教融合的消极助力方面。

3.4  提高应用型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北京指南”提出加强应用型高校教师工程企业背景,探索建立一支适应新工科教育的教师队伍。其中《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

实际上,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没有足够的储备;据统计只有不到39%的教师有过企业工作经历。企业工作经历是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指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科技竞赛、科研活动的关键。通常,参与过企业生产加工过程的教师实践学习能力强,能在较短时间内引领学生掌握新仪器新设备的用法,培养学生对课程实践的兴趣,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敢于实践,选取正确方式实践,是很多工程背景的教师育人的特色。与之相反的是,多数教师是从高校门毕业输出,经过理论培训后直接上岗任教,即使跟班助教学习,学到的也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法、课程理论教学的着重点,与实践教学、实践育人是两股平行轨道,不相互促进。因而,很多学校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着力培养和提倡双师型教师。目前,在应用高校中依然存在着,教师本身对新仪器新设备不懂,教学中照本宣科,只有传承没有创新的情况;学生应付学习,机械记忆,平时不听,考试求过,从而造成就业难度大,用人单位不满意。因此,促进产教融合,工程背景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的着力点之一。

3.5  建立深度校企合作

从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来分,分为基础合作、深度合作和终极合作;顾名思义,基礎合作是停留在表面的校企合作,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基地,学校派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现,学习企业的加工流程、工艺、企业文化等,企业为学生表现打分,并反馈到学校;这种方式的合作缺点是学生在企业里以观看学习为主,为了不耽误生产,企业一般不会真正让学生参与生产。学生实践学习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校企深度合作是指按照企业岗位需求设置冠名班,根据企业文化技能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的课程执行计划、课表、授课内容,涉及企业的部分,由企业派人授课。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就业优先选择冠名班入职。校企终极合作是理想的产教融合模式,学校的专业课程根据企业产业结构设置,校企互补,培养出企业需要工程教育人才,同时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某种专业人才过剩,而另一种专业人才缺失。

3.6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采用双导师制,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毕业设计指导,选取企业实践课题,鼓励学生到企业里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了解实际的工程实践、加工工艺、行业标准;有条件的情况下到企业里开展毕业设计答辩,提出实践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由学校教师指导学生理论内容,实践环节由企业导师负责,校企共同监督毕业设计选题、方案设计、论文进度、完成质量。并且能对毕业设计给出更客观、更权威的评价。

3.7  建立行业学院搭建校企合作的专业桥梁

行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承载校企合作各方面事宜的二级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学生实习实践学分,考核制定统一准则。扩大了各二级学院,专业的实习实践范围,拓宽了学生实习工作的范围,为学生进入市场后有效监管提供准则。行业学院之间的横向联系,快速高效地增进不同院校间实习就业信息互换和交流学习。实现教育和行业的资源共享。

3.8  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第一学期的通识教育课程

补充学生基本专业不足,拓宽学生眼界,增加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4  产教融合机制与策略实行实例

应用型高校以X学院为例,简单介绍为响应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做出的探索和实践。一直以来,X学院非常重视机械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理论课、课程设计、校办工厂实习,与Y机床厂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实现基地。为更好地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制订新的培养方案,增加实习实践学时,根据专业需要调整理论学时;在2015级建立企业A冠名班,企业B冠名班,并制订相应的教学执行计划,把企业需求和学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派教师深入企业为学生授课;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在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并深入企业举行毕业设计答辩;组织学生参加卓越工程联盟主办的毕业设计大赛,并收获佳绩。

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诸多问题,如:各专业相似度高,各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结构冗余,课程多,任务重;课程结构单一,课程方向不突出,未能实现学生多元性选择。针对上述问题,X学院制订2017版培养方案,特色是适应X专业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明确Z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满足现有师资的基础上,整合课程,符合认知规律;增加校外实践环节,增强社会适应性。服务地方行业,推动地方经济。将专业和地方产业联系起来,推动地方经济。“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建设加入到2020版培养方案,实施课程“3+1”,即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践学时分配“3+1”。

教育教学方面,双师型师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X学院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参加实践应用锻炼,应用型专业教师为例,教师可通过调研,赴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等行业、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行业企业和单位对本学科专业的需求;顶岗实践,到企业、行业,校外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实体岗位顶岗;指导学生见习、实习;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学习或企业跟班学习。

5  结语

通过以上实例验证,产教融合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创新。

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学生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应用型人才的成果是学生的培养结果;所有的成功源于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掌握消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思政要素是贯彻在所有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实习实践的主线,让学生珍惜实践机会,实习岗位是思政要素的主旨。

通过调整实习实践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制让学生参与生产,了解过程,明确目标;从而提高技能,真正成为智能制造的一线工程师;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实习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的需求,所学所得更好地服务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学能力、实践水平,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

研究学校和企业一起参与办学,整合专业设置,增删课程,提供企业所需工程实践类的复合型人才,解决高校的就业率是研究产教融合的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做法也很重要,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都需要剖析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汉权.加快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现代产业体系[J].中国经贸导刊,2021(5):8-12.

[2] 李新华,杜亚娟,乔雅梅.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2):139-141.

[3] 杨红玲.市场需求导向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重构[J].职教论坛,2020,36(10):140-145.

[4] 吳晨.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J].施工企业管理,2021(4):58.

[5] 方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175.

[6] 张健.深化产教融合须破解校热企冷[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4):1-3,9.

[7] 王佳.“产教融合+四链联动”背景下会展设计实训课程改革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158.

[8] 高颖仪.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0.

[9]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摘要)[N].中国教育报,2016-04-08(6).

[10]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11]惠晓丽,吉莉,徐鹏.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26(6):65-6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JB1320160)。

作者简介:张蔓(1975—),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单片机教学及机器人研究。

2501500783349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产教融合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