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目标导向下政史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2022-03-17 15:38周双平许春凤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周双平 许春凤

【摘 要】历史与政治学科的融合是一线教学中惯有的思想和模式,但就此展开的实践研究却不是很多,在强调素养目标的今天,政史学科的融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许春凤名师成长营确立了“素养目标导向下的政史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主题,通过加强目标和人格建设提升共同体的内驱力,通过主题和研讨加强共同体的行动力,通过示范和磨合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

【关键词】素养目标;政史融合;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1-0019-03

【作者简介】1.周双平,江苏省常州市金坛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200)校长,高级教师;2.许春凤,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苏常州,2132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学科素养,突出素养目标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学科素养内涵的确定原则必须坚持关联性,要求进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许春凤名师成长营成员来自不同学科,其主体为中学政治、历史教师,这给高中政史融合研究提供了契机和重要平台。经过成长营全体成员的反复研讨、论证,确立了成长营的宗旨:素养目标导向下的政史学科学习共同体建设。

一、目标与人格:提升共同体的内驱力

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素养型人才,教师团队必须是以素养目标为导向的共同体。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许春凤名师成长营的领衔导师是一位普通的历史教师,成员是全区遴选的优秀教师,大部分是行政、教学“双肩挑”的骨干,他们申请进入成长营,是因为对中学教育的热爱和追求,更是因为自身进入成长的“高原期”,要促使这样的团体成员实现较大的突破,必须从根本着手。所以,目标预设和人格锤炼是帮助成员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前提。

1.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相互融合。

名师建设团队是自主开放的学习型组织,是互学互促的精神家园,是孵化专家型教师的摇篮,这样的团队必须有共同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使命感,使每一个成员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融合。为了帮助成长营成员形成清晰的发展规划,导师要求成员写一份自传体简介,写出自己的教学经历、专业背景、所带学生层次等情况,在个别交流中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帮助每个人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然后,集中交流,寻找共同的发展愿景,确定全营的研究中心和发展方向。

为了使共同的目标、个人的规划落到实处,导师特别设计了《名师成长营学习手册》,明确了成长营中成员的任务。每月完成“六个一”案例:编写一节课教案和一个同步课件案例,开发一个政史融合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个人听课学习总结,编辑一期成长营工作报道,撰写一篇课例评析。每学期做好“四个八”笔录:八篇精品读书笔记,八篇提炼的听课笔记,八篇完整的教学反思,八篇评课简笔。

2.人格培养与内涵发展互为补充。

名师的成长是专业发展与人格建设的同步提升,而这两方面的发展又离不开外在的培养和自身的追求。成长营导师对成员个人发展目标的要求中第一条就是“做一个有理想有韧性的教师”。内涵发展是教师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更是教师健全人格的过程,这样,才能增加团队前进的内驱力。

为了推进“六个一”和“四个八”的落实,导师为每个成员制定读书指导计划,要求全体成员在成长营培养的一个周期内(三年分两个周期)至少读30本书,包括学科专业类书籍10本、教育教学类专著10本、其他学科或修身养性类书籍10本。

二、主题与研讨:加强共同体的行动力

多学科教师组成的名师成长营建设需要设计一个个主题,来推动活动的有序进行,提升共同体的行动力。主题式研究包含主题研讨和主题教学。成长营通过主题教学促进政史学科融合,以教促教,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主题研讨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以研促教,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

1.围绕素养目标设定主题研讨。

成长营提倡学科融合,认为学科融合的中心是解决学生的问题。其研究方式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主题研讨和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中,要以某一学科目标为中心,其他学科的知识只起辅助作用,或者是作为一种媒介和手段,不能本末倒置。是否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其关键是学情,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挖掘出学科背后蕴藏的知识,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将学科融合的情境作為条件或是通过学科交叉渗透的任务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营还开展“史政融合背景下的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让主题研讨和课题研究相互推动。

2.突破学科局限开展主题教学。

政史学科之间存在大量的交叉内容。如政治学科在教材必修一涉及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必修四中有先秦朴素哲学思想;历史学科在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的中国史部分讲述不同朝代的更迭演进,世界史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相关内容与政治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重复。由此,我们基于知识逻辑,突破学科局限,开展学科融合主题教学。我们围绕“史政融合”进行了系列主题活动,例如,“民主政治”探索系列、“爱国思想”教育系列、“人文精神”探究系列等。这些主题从历史、政治的角度对所研究内容进行不同的诠释和理解,引导学生进行价值生成,通过学科融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示范与磨合: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

成长营成员都是长期坚持在一线的教学骨干,要引领他们走上专业成长的“高速路”,实践研究是重要路径。鉴于成员分散在不同的学校,提升共同体的凝聚力显得尤其迫切。

1.示范引领成员快速发展。

导师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导师要有计划地促进成员的教育理论、教学艺术、课堂实践水平的提高。在集中研读中,导师整本导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其中的目标、原则和方法,部分导读《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同时开设公开课,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个体经验变成可供学习、借鉴、提升和完善的有效方法。为了让成员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导师除了全面开放自己的课堂外,还先后以“历史学科中的政治原理”等为主题开展“半交流、半总结”形式的研讨评析活动,并邀请一些大学教授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成员开展课题研究。

2.教学磨合促成师生共修。

实践是教师成长的途径。基于学生认知的教学磨合是学习型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实践手段,它包含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过程,包含针对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更包含课堂生成过程。教学磨合需要教师了解学情,针对调研中学生问题进行分解——是什么,为什么,与哪些相关?也需要在教学前后和教学过程中充分“磨课”。

【参考文献】

[1]贺克春.学科融合:指向核心素养的品质诉求与路径探微[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10):30-3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 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824.

[3]曹宏斌,刘伟燕.对统编版三科新教材的认识和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9/10):13-15.

3429501908283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简论中学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