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2016-12-06 15:24袁亚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问题教学学习共同体

袁亚梅

摘 要:学习共同体是课堂最本质的形态。“问题教学”能够促进课堂学习共同体更好地进行。尤其面对复习课,通过“问题教学”促进学习共同体活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问题教学 生物课堂

“问题教学”是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建构主义为基础,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建构、创新等思维活动,在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合作和个体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从而实现生物问题解决。

在近几年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问题教学”与“学习共同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动态生成,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协同发展及整体提高。

一、学案预习,提出问题

高中生物复习课,大多数学校采用统一征订复习教辅用书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一般。为了让所有的学生认清自己并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尺度,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自身教学特点和每节课应达目标,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钻研,积极思考。

例如,笔者根据“基因的表达”知识建立的自然过程,为学生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1)尝试列表对 DNA与 RNA进行比较。(2)基因的本质。(3)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异同点。(4)什么是基因的表达?它是如何实现的?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仅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和充分思考,还能将预习时遇到的困惑上升成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预习过程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困惑所在,节省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

二、自学质疑,探究问题

“问题教学”能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原理依据不同要求拆分成“问题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地自我构建知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当遇到困惑时,首先自己会独立思考,在自己解决不了时,就会和共同体内的其他成员交流讨论,这样还可以将共同体学习从课堂延展到课外,从而拓宽了共同体学习的时空范围。

例如,在辨析“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区别与联系”时,笔者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串让学生提前预习:(1)什么是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2)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载体和功能分别是什么?(3)某一含有 n个碱基对的 DNA携带遗传信息昀多多少种?为什么?(4)自然界密码子一共有多少种?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多少种?为什么?反密码子有多少种?

学生根据导学案阅读教材,明确学习目标,通过问题探究,对相关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上课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充满期待,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共同体合作,解决问题

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基于沟通的社会过程而并非个体单独的认知或感悟过程。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以小组或大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在共同体学习中,各成员可以集思广益、交流讨论,深化对问题的认识。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学生相互切磋,找准错因从而达到自主纠正,并昀终解决问题。

例如,在分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归纳“转录翻译的条件”时,笔者没有将问题拆分,而是直接设计成上面的问题,先让大家独立思考和共同体合作讨论。5分钟后笔者挑选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上台试讲,通过试讲这名学生的错误问题被暴露出来,全班学生为其找错、议错、改错后,问题昀终得到正确解答,昀后老师展示 flash动画“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强化重难点。

反思讨论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他们发现、分析、改正错误的能力,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修正,使他们思想方法更恰当、解题过程更规范。

四、促进迁移,拓展问题

多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生物复习课中昀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生物过程的分析和生物模型的构建。一个实际的生物问题,首先就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舍去其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模型。在模型建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变换思维角度,进行多途径、多方向、多侧面思考,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启迪,进入持续思考和深入理解,并以此为学生搭建更高的思维平台。

例如,在复习“基因表达中的简单计算”时,设置如下问题:

(1)填写右图中的相关碱基和氨基酸。

(2)在图上写一写编码氨基酸的基因、mRNA中碱基数与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的关系。

(3)计算中“昀多”和“昀少”的分析。

变式:已知一个蛋白质由 2条肽链组成,连接氨基酸的肽键共有 198个,编码该蛋白质的 mRNA和相应的 DNA至少需要碱基多少个?

分析:这道变式题为“基因表达中简单计算”的综合运用。教师指导学生审题时注意找出已知条件,思考隐含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总结解题方法。

拓展1:已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 2条肽链组成,连接氨基酸的肽键共有 198个,翻译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 mRNA中有A和G共200个,则转录成信使 RNA的 DNA分子中,昀少应有 C和 T共多少个?

拓展2:一段原核生物的 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环状多肽,则此 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 tRNA个数分别是多少?

通过改变题目条件,看起来只在一个知识点上做文章,实质上解决了一大类型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真正实现跳出题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共同体学习中开展“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观的体现,它不仅可以摈弃传统复习的“题海战”,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唤醒、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而且对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训练学生的生物思维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陈瑶. 课堂:一种有限的学习共同体[J].教育探索,2010(2).

[3]赵蒙成.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J].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2003(1).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问题教学学习共同体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