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阳西荔枝产业调研报告

2022-03-17 09:52王芝环
果农之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政策性果农荔枝

王芝环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州 51064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从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可见荔枝在岭南地区种植的悠久历史,而且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是广东省内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的水果。荔枝产业是广东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广东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突破口[1],为推动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 年初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期望以荔枝产业“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2],由此可见,荔枝种植业对于广东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深入了解广东阳西荔枝产业现状与发展问题,2021 年8 月22—25 日,笔者有幸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老师的指导下,组建阳西调研分队(图1),先后走访了阳西县2 个镇4 条村,共访问了100多位荔枝种植户(图2),在深入了解家乡荔枝种植现状基础上,对于阳西荔枝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

图1 调研团队合影留念

图2 荔枝种植户在村委接受访问

1 广东阳西荔枝产业种植现状

广东阳西地区水果种植以荔枝为主,尤其是农村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种植(图3),且当地所产荔枝以外销为主。2021 年阳西地区的荔枝收成情况主要表现为丰产不丰收,大部分受访农户表示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少数种植户因受荔枝价格低的打击而出现消极种植心理,其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图3 儒洞镇百荔园二分场

1.1 种植规模总体偏小,以散户为主

荔枝种植户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10~30 亩,种植规模较小,以家庭经营的小型种植散户为主,荔枝地主要为家庭自有的集中连片地块,且以坡地为主。

1.2 家庭经营为主,存在老龄化现象

果园经营方式主要为家庭经营,且园主普遍是年长者,果农年龄集中在40 岁以上,青年较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和小学水平[3]。在荔枝丰收期部分果农会选择雇佣短工帮忙摘果,其他的生产环节则更偏向自己完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由男性决定生产种植事务,女性对果园的管理情况了解偏少。

1.3 种植品种较为单一

阳西地区的荔枝种植品种主要是传统的双肩玉荷包、妃子笑、白蜡和黑叶[4],优良新品种的普及率较低,树龄集中于10~20 年。

1.4 荔枝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比大

荔枝收入在受访者家庭总收入中的平均比重大约为80%,特别是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经营荔枝年限较长的种植户来说,荔枝收入甚至占到家庭收入的95%以上。总体而言,荔枝收入在受访者家庭总收入中占有极大比重。

1.5 政策性保险覆盖率极低

在此次调研的104 位受访者中,只有不到10%的种植户参与了荔枝政策性保险,余下的90%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相关政策性保险,并且没有为自己的果树购买政策性保险。此外,在104 位受访者中,有90%的种植户认为自己不需要购买荔枝政策性保险,原因是在自己的认知里荔枝政策性保险并没有对荔枝种植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果农们对于荔枝政策性保险的了解程度以及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政策性保险在阳西地区的覆盖率极低。

2 阳西荔枝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优化

阳西地区的荔枝种植品种主要是传统的双肩玉荷包、妃子笑、白蜡和黑叶,这几个品种的荔枝生长期和成熟期差别不大,不能很好地错峰上市,在荔枝上市期,大量同品种或相似品种的荔枝涌入市场,容易出现荔枝产出数量过多而收购商相对较少的现象,外来客商们借此机会打压市场价格,造成丰产不丰收。

2.2 销售渠道单一

在荔枝收获时期,果农们的销售方式主要为摘下荔枝后在无包装无保鲜的状态下自行运往当地集镇上卖给外来货商,这种销售方式在小规模种植户中基本占比100%,只有极少数种植大户会同时兼有地头收购或者自行采用电商销售的情况,在这种单一的销售方式下,果农们对于市场信息的获取处于弱势地位,产供销链条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容易产生滞销问题而使果农们的种植收入无法得到保证。

2.3 机械化水平低下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型种植户除了基本的电动喷药器、果剪和田间运输三轮车以外,并没有其他的用于荔枝种植的新型设备,极少数种植户会配备疏花机,整体而言,在荔枝种植过程中机械化程度偏低,这不利于荔枝产业现代化的实现。要想实现荔枝产业现代化,需要在喷药、修剪、采摘、肥水管理等方面进行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探索,不断提高果园机械化程度[5]。

2.4 信息获取渠道不畅

农户们获取生产技术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父辈或亲朋好友间互相传授,二是当地农资店对消费农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渠道较少导致农户们获取的信息往往过时且不一定科学正确,这不利于生产种植技术的更新,进而不利于荔枝种植业的发展。

2.5 病虫害问题

在果树的管理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主要的难点,特别是在荔枝树开花挂果时期,特别容易造成落花落果,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蛀蒂虫造成果实大量脱落,从而使产量大大减少。

2.6 投入产出比有所降低

通过调研发现,农户们普遍反映近年来生产种植成本不断上升,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化肥农药价格不断上升。为了更好地提升荔枝的品质,农户们需要增加化肥农药的投入,但是化肥农药的售卖价格居高不下,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农户们的生产投入,加重了果农们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雇工价格偏高,人工成本增加。当地种植荔枝的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这就使得雇工较为困难,当地的平均雇工价格为130 元/天,属于中上价格水平,用工成本整体偏高。

3 建议

3.1 因地制宜引进多样化优良品种

组织相关专业人士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引进新的优良品种,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在原有荔枝砧木的基础上改善优化当地荔枝品种种植结构(图4),在提升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使荔枝品种多样化,帮助果农错峰上市,缓解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波动大的问题。

图4 成熟期的荔枝

3.2 创新销售方式

销路单一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型种植户没有渠道去主动联系到更多的收购商,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供销脱节问题。因此,政府可组织相关机构和专人帮助种植户们联系分销商,给农户们提供更多的销售选择,帮助农户们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连接能力;同时,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好电商快速发展的红利,加强组织对果农们进行销售技能的相关培训,提升果农自身销售技能。

3.3 加大农业机械设备购买补助的投入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果农有想要提高生产种植机械化水平的意愿和需求,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而无法真正增加机械化投入,因此,政府可以制定更多有关加强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性补助政策,给予农户经济上的支持,激励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

3.4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政府可以定期组织荔枝种植领域的专业人士举办公益性生产种植技术培训活动,并以此纳入新品种嫁接的奖励中,从而不断促进种植户参加技术培训的意愿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帮助农户及时获取农业生产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技能、激发种植信心[6]。

3.5 加强病虫害防治原理的宣传

影响荔枝种植的病虫害以蛀蒂虫最为严重,而一旦果实受到蛀蒂虫的侵扰,那么基本上都难以挽回损失,因此蛀蒂虫这种虫害的应对策略主要在防而不在治,应该加强病虫害防治原理的宣传力度,帮助果农更加清晰地了解病虫害的侵扰原理和过程,同时在防治方法和技术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对荔枝种植的影响。

3.6 加强市场监管,鼓励年轻人留乡发展新农业

对于化肥农药售卖价格持续走高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生产性物资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店的合规设立与运营,加大对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的农资店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稳定市场价格;对于雇工成本高的问题,政府可制定相关鼓励性政策,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来建设新农业,这不仅可以缓解农业用工成本偏高的问题,还能为新农村、新农业的建设输入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政策性果农荔枝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樱桃大棚赤松茸 果农致富好途径
岭南荔枝红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政策性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分析
政策性小微担保业务创新案例分析
林小丫 助力果农“杨梅”吐气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政策性银行合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