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桥梁、园林等建筑外宣翻译研究

2022-03-17 10:05汪小祥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运河意图译者

汪小祥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外语部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外宣翻译工作,能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显著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加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工作,对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杨永刚、蔡祥、胡胜林[1]在功能语境理论指导下,对扬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进行了研究。马星宇[2]运用韦努蒂的文化翻译观,探讨了淮安古建筑的翻译。邵颖[3]分析了江苏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中反映出的不足。张雪婷、杨洋、孔沛琳[4]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英文标识的撰写和翻译开展了研究。韩思格、王祥宇、杜冰[5]在译介学视角下对大运河镇江段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文本进行了分析。汪小祥[6-9]基于关联理论和翻译目的论,探讨了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旅游资源外宣翻译;借鉴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名人文化的翻译进行了研究;在语言顺应论指导下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制度规划外宣翻译开展了研究;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剖析了江苏大运河文化带自然风光的外宣翻译策略。

学者主要从翻译学和语言学角度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进行了研究。前者包括文化翻译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等,后者主要指语用学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等。从研究主题看,名人文化、制度规划、自然风光的翻译问题已得到专门的探讨,但至今未有专门针对古建筑的翻译研究。关联理论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但尚未有学者运用该理论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某一类型旅游资源的翻译策略进行系统研究。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借鉴关联理论,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桥梁、园林等建筑的外宣翻译进行探讨。

1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桥梁、园林等建筑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桥梁、河道、水闸、驿亭、衙署、寺庙、园林、古塔、民居、祠堂、会馆等。本文主要研究古代桥梁、古塔园林、寺庙祠堂的翻译。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著名景点非常多,限于篇幅,本文只列出部分景点。南京有秦淮文德桥、溧水天生桥、栖霞寺舍利塔、定林寺塔、鸡鸣寺、栖霞寺、夫子庙、高淳吴氏宗祠等。扬州有何园、个园、高旻寺。镇江有虎踞桥、石浮桥、甘露寺铁塔、僧伽塔、金山寺等。常州有白家桥、广济桥、文亨桥、惠济桥、天宁寺、文笔塔、宝林禅寺、清凉寺、史侯祠等。无锡有大成桥、耕读桥、南禅寺、惠山寺、华孝子祠、忠肃祠等。苏州有宝带桥、枫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寒山寺等。

2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他们认为新旧信息之间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产生语境效果,从而具备一定的关联性[10]:一是语境蕴涵,从作为前提的新、旧信息中推出更新的假定;二是增力,新信息为旧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从而使旧信息得到加强;三是矛盾,新信息提供了与旧信息相反的证据,使旧信息在语境中被删除。他们还指出效果和努力是影响关联程度的两个因素。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付出的努力越多,关联性就越弱[10]。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需要把信息意图明白地表示出来,听话人需要根据说话人所明示的语义信息推导出对方的交际意图[11]。

3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桥梁、园林等建筑外宣翻译研究

翻译不仅是两种文字间的语码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外宣翻译旨在向国外介绍中国,因此目标读者主要是外国读者。在翻译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桥梁、园林等建筑的文字材料时,译者必须正确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深入洞悉原文作者的言外之意,准确再现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此外,要为外国读者提供丰富的语境知识,使其在理解译文时付出较少的努力,达到较好的语境效果和较强的关联性。

3.1 古代桥梁

例1:虎踞桥为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跨度11米,桥两头宽9.9米,中心宽8.7米,全长30米。桥孔高敞,净空宽大,舟楫过往通畅。昔日该桥地处关津,“为郡孔道”,是通往丹阳、金坛等地的必经之地。

译文:Huju Bridge is built in a longitudinal sub-section parallel masonry structure with a span of 11 meters. It is 9.9 meters wide at both ends, 8.7 meters wide at the center, and its total length is 30 meters long. Due to the high and spacious bridge opening, and wide clearance breadth, boats can pass under the bridge very smoothly. The bridge is situated in the place that used to be the main artery of wat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 and a narrow passage providing the only means of access to such counties as Danyang, Jintan and so on. (笔者自译)

原文第一、二句介绍了虎踞桥的总体结构、跨度、桥长、桥宽、桥孔大小、净空宽度等。第三句描述虎踞桥的地理位置,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建设者的钦佩之情。介绍虎踞桥的建筑信息是原文的信息意图,赞扬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是原文的交际意图。译者在查阅“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等专业术语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译,再现了原文的信息意图。第三句中的“关津”“郡”“孔道”等在现代汉语中较为鲜见。对于这些词语,译者既不能因为困难而漏掉不译,亦不可凭借主观臆测而妄下结论。“关津”的意思是水陆交通的要道,译成the main artery of wat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郡”是县的意思,译成county。“孔道”一词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孔子之道”,即孔子的思想。笔者通过查阅字典,发现该词还可理解为通往某处必经的关口。但此处“孔道”的真正含义需依据上下文才能推断出来。根据原文第三句的中心内容以及“孔道”之前的“关津”,译者断定“孔道”为重要关口之意。由于必经之路与重要关口的意思较为接近,译者对两者进行了整合,将“‘为郡孔道’是通往丹阳、金坛等地的必经之地”译成a narrow passage providing the only means of access to such counties as Danyang, Jintan and so on。通过对上述关键词语的认真思考,译者有效地传达出原文的交际意图。

3.2 古塔园林

例2:文笔塔有八面,共有七层,因塔形似文笔而被常州文人视为笔魂,古时学子上京赶考前必来登塔祈祷。

译文:Writing Brush Pagoda has eight sides and seven floors in total. Looking like a writing brush, the pagoda is regarded as the brush′s soul by Changzhou scholars. In ancient times, students would come to the pagoda to pray for successfully passing the imperial exams before going to the capital. (笔者自译)

例2是关于常州文笔塔的介绍。译者须正确译出塔面和塔层的数量、塔的形状、塔名由来、塔的象征意义以及文人登塔的习俗。此外,译者须明确指出古代学子“祈祷”的目的,从而减少外国读者阅读译文时所付出的努力,达到更好的语境效果和关联性。为此,译者不拘泥于原文的语序,将“上京赶考前必来登塔祈祷”改写为“上京之前为成功通过会试而祈祷”,即pray for successfully passing the imperial exams before going to the capital。

例3:个园始建于明代,名为寿芝园,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寿芝园的基础上改建成家宅,因主人“爱竹”而得名。

译文:Originally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Ge Garden was named Shouzhi Garden. In the 23rd year of Jiaqing in Qing Dynasty (AD 1818), Huang Zhijun, the head of salt industry of Huainan and Huaibei, built a house based on Shouzhi Garden. The reason why the garden was called Ge Garden is that its owner loved the bamboos whose leaves resemble the shap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个”. (笔者自译)

例3介绍了扬州个园的历史、主人姓名、官衔以及爱好。对于原文的这一信息意图,译者必须忠实、完整地译出。个园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竹叶的形状酷似汉字“个”。因此,笔者将“因主人‘爱竹’而得名”译成The reason why the garden was called Ge Garden is that its owner loved the bamboos whose leaves resemble the shap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个”。外国读者阅读该译文后,不仅能知晓个园的主人热爱竹子,而且能弄清个园名称的来龙去脉。

3.3 寺庙祠堂

例4: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夫子。

译文: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was first built in the third year of Xiankang (the title of Emperor Sima Yan′s reign)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D 337). According to Politician Wang Dao′s suggestion that "the state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talents", Confucius Temple was set up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Qinhuai River. In the first year of Jingyou (the title of Emperor Zhao Zhen′s reig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D 1034), it was moved to the north of Qinhuai River, and a temple was built in front of it to worship Confucius, the Sage. (笔者自译)

例4介绍了夫子庙的初建年代、建设初衷和具体位置,以及后来的迁址与扩建。夫子庙倾向于被译成Confucius Temple。但是,如果对这个译文进行回译(back translation),便成了“孔庙”,容易使读者将夫子庙与曲阜孔庙相混淆。笔者译成Nanjing Confucius Temple,即南京夫子庙,明确了夫子庙所在的城市名称,为外国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语境知识,使其在理解译文的过程中付出较少的努力,达到较好的语境效果和较强的关联性。原文中的“咸康”和“景祐”分别是司马炎和赵祯的统治年号,译成Xiankang (the title of Emperor Sima Yan′s reign)以及Jingyou (the title of Emperor Zhao Zhen′s reign)。王导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译成Politician Wang Dao。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孔子思想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孔夫子”这一称呼传递出人们对孔子的无比尊敬和爱戴。将“孔夫子”译成Confucius, the Sage(孔圣人),正确再现了原文的交际意图。

例5:吴氏宗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木雕工艺,戏台穿枋下四角雕刻垂莲花篮,篮内刻满桃花、荷花、菊花、水仙等,象征四季繁荣。

译文:Wood carving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u′s Ancestral Hall.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stage are carved with flower baskets in the form of hanging lotuses. The interior of the baskets is carved with peach blossoms, lotus flowers, chrysanthemums, and narcissuses, symboliz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four seasons.

例5是关于高淳吴氏宗祠的介绍。译者不仅须忠实译出其中的建筑信息,还要呈现原文所蕴涵的中华文化元素。原文中的“桃花”“荷花”“菊花”“水仙”是花朵的名称,由于文化差异,外国读者很难理解这些花与“繁荣”存在一定的关联。为了使外国读者在理解译文时付出较小的努力,达到较好的语境效果和较强的关联性,译者除了译出这些花朵名称的字面之义外,还须译出其象征意义。一般而言,在中华文化中,桃花象征着美好生活和长寿;荷花象征着清白、高洁、爱情和友情;菊花象征着坚贞不屈;水仙象征着万事如意、吉祥、团圆。所以,笔者在译文中添加如下注释:Peach blossoms symbolize a comfortable life and a long lifespan. Lotus flowers stand for innocence, nobility, purity, love, and friendship. Chrysanthemums represent perseverance. Narcissuses imply satisfaction, fortune, and reunion.以上注释有助于外国读者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4 结束语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古代桥梁、古塔园林、寺庙祠堂等建筑的外宣翻译进行了研究。一方面,译者要呈现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展现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另一方面,要为外国读者提供丰富的语境知识,使其在理解译文时付出较少的努力,达到较好的语境效果和较强的关联性,从而拉近原文与外国读者之间的距离。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融考古学、文化学、传播学、翻译学、语言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6]。笔者期待更多学者加入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的研究中,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风采,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大运河意图译者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大运河,行走山东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