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三重逻辑

2022-03-17 14:36鲍伯丰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

鲍伯丰

(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 理论研究室,天津 300350)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在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他们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现实基础上,努力探求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之路,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的历史逻辑

在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前,中国一直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农业国。然而,封建统治下的农业经济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初步萌芽。如果没有外部条件的重大变化,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严重冲击,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真正产生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内在动力。落后就要挨打,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的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腐败的清政府彻底被列强打败,泱泱中华面临被瓜分、被灭种的危机。

自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特别是孙中山先生有着清楚的认识,率先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领导了辛亥革命,举起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1911年10月,在他的领导下,辛亥革命爆发,直接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和中国的封建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同时,资产阶级革命者也忽略了中国革命最坚定最忠诚和最有力量的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其他底层劳动民众,也没有勇气完全切断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联系。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刚刚成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只维持了几个月就夭折了。从此,中华大地出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就如同李大钊所言:“十月革命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感到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2]俄国工农大众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取得的胜利,就如同一座灯塔,为当时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向。从此,“走俄国人的路”逐渐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他们中的一些人到学校和工厂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就是在这种影响下爆发的。五四运动作为一种政治实践,不仅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震撼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而且实际上形成了由知识分子领导的第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此后,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厂和广大农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在党的早期斗争中,由于缺乏革命经验,犯了一些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损失惨重。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价值在于,它找到了社会变革最强大的力量。在封建土地制度和帝国主义的压榨下,广大农民的革命意愿最为迫切。谁能动员亿万农民,谁就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真正领导者,从而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工人阶级是革命性最强、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阶级。只有它能够充分发动广大贫苦农民起来斗争,并克服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进行到底[3]。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历史翻开新篇章;经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铁的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可改变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持续了一百年的悲惨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的任务。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改革开放,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了新时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民最满意的回应。

二、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的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与人民的幸福融合在一起,从而引领中国迈向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道路,并且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自我革新、勇于大胆探索的政党,唯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永葆生机与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它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华民族自从鸦片战争以来遭受的屈辱历史,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中国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社会现状。从此,中国人民彻底“站起来”了,真正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成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的各项任务,特别是迅速从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中恢复过来,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条件。另外,中国人民志愿军历时近三年时间,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使社会主义中国稳立于世界的东方。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转折,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推进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从沿海口岸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改革开放在全国全面展开,彻底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党的十三大后,为了调整产业结构,遏制通货膨胀、平衡国内供需矛盾,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整顿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七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为加快实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就在这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了历史性低谷,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直接影响。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时,对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缺乏信心的一部分人,又重新提出姓“资”和姓“社”的疑问。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敏锐意识到:能否解答这一疑问,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彻底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稳住了阵脚,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信心。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接轨,使中国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真正为新中国“强起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后,中国共产党又分别在几次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五大发展理念等内容,以此来指导并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达到强国富民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向前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带来了显著成效,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巨大,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

在对外方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成功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事务中愈来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5%以上,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左右。2020年,千百年来一直困扰中国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三、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辩证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批判地吸收了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后被实践证明了的永恒真理。其次,这是近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只有坚持以阶级斗争的暴力方式,才能使中国真正摆脱亡国灭种、瓜分豆剖的危机。最后,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使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农结合所产生的强大力量,从而为大规模吸收马克思主义扫清了思想障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初步结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运用于改造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当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怎样革命”的问题,实现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对严重破败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恢复经济秩序、发展生产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新的考验。与此同时,还面临着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和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严峻挑战。经历了三年多的恢复,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不但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为国家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及超额完成,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也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以独创性的视角阐述了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划分、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党的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外交原则、文化繁荣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把握时代发展形势,积极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全局性重大问题,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曾说:“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应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至少要注意到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问题,中共十二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小康”概念,并进一步就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做了重要阐述。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外宾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三步走”战略是邓小平在1984 到1987年期间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提出来的,它将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的“四个现代化”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增长潜力,具有科学的根据。在指导思想上解决了过去中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求成过急过快的问题,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与目标。

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做了系统的阐述,指出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外,大会又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单单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还要在政治、文化及社会综合指标等多方面进一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使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更加丰富。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就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新观点、讲出了新思路、开创了新视野,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为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更为具体的方向。同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此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八大以来,世界形势波谲云诡,国际政治秩序的法理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浮出水面,党风廉政建设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变化。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构架中。十九大以后,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5]。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理论内涵和科学方法,正确地运用到中国具体实践中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挂在心上,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伟大情怀,不断增强执政本领,提升领导能力,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进入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