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路径探析

2022-03-17 14:35王洪洋
关键词:校报政治思想

王洪洋

(沈阳工程学院 党委宣传部 辽宁 沈阳 110136)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媒体的高校校报受到了巨大冲击,生存空间也遭到了挤压,因此其生存与发展问题就提上了日程,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校报的阅读量、关注度若想实现提升,应对校报的内容进行优化创新,确保满足师生阅读需求,同时应将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充分凸显出来。文章分析了高校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对制约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强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高校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特点

1.宣传导向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是自身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作为由学校党委主办的校园主流媒体,高校校报始终发挥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校报自创办以来,办报方向及办刊原则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大计,坚定不移地落实办报育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具体办刊过程中,高校校报注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理论,传递党的声音,旗帜鲜明地传达党的政治主张;同时,围绕学校的发展实际,立足于校园、服务于师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反映高校党委行政的工作意图,落实工作部署,具有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和导向性。

此外,高校校报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引导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校报内容在编辑审核中需要确保其宣传内容是正确的[1]。校报在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阐述中、对校园内外社会现象的评述中,高扬主旋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些宣传内容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三观的形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鲜明的思想引领和宣传导向功能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文化传播

高校文化体现着高校自成立以来长期发展的观念积累,高校文化能够体现出历届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及人生观念,高校文化也能对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进行改善[2]。高校校报一直发挥着促进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是营造和传播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校报所宣传的关于高校文化的内容,均为学校建设发展历程中的校史校情、重大事件等,刊登的都是具有时代价值、理论深度、思想高度、情感温度的文章。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仍处于未成熟阶段,校报的优秀作品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高校校报通过宣传引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发挥传承文明及培植高校文化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具备多元化的个性特点,虽然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的走向是一致的,高校校报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育人、文化育人,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植和传播特色校园文化。

3.典型示范

高校校报中典型示范的功能可以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其功能在思政教育中占据重要作用[3]。校报是树立典型示范的最好平台,校报对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及先进事迹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真实、生动的身边典型事例使学生得以信任,读起来也能倍感亲切,容易受到鼓舞,使大学生见贤思齐。榜样示范的力量,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升。高校校报在开展宣传工作时,深度挖掘典型人物,精心策划新闻内容,准确及时报道典型事迹,对真善美的行为加以宣传和赞扬,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校报平台通过优秀作品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培养大学生塑造优良的精神品质;通过正能量的宣传提升大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使学生能够端正思想作风、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示范作用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二、制约校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

1.编辑团队的思政教育意识不强

目前,高校校报虽然仍是重要的宣传阵地,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未充分体现出来。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组织部门,发挥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部分编辑认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共青团及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具体开展的工作,并未对校报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及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校报编辑普遍接触学生较少,工作中较少深入群众、深入学生,对学生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导致其并没有完全掌握和了解高校学生的特征与需求,以至没有在工作中探索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及方式方法。同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校报的功能与作用正在逐渐萎缩,学校对校报的投入也在逐年降低,编辑队伍中普遍存在人手较少、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校报编辑普遍存在受培训机会少、专业度不高、工作量较大、编辑任务重等现状,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校报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2.校报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校报工作开展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报刊出版周期较长,致使报刊时效性较差[4]。高校校报一般都是旬刊、半月刊或者月刊,校园新闻及相关工作动态在报纸中刊登出来时已经属于“旧闻”了,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普遍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新闻信息,因而校报这种传统媒体的信息呈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师生对阅读信息时效的需求,导致现在高校校报无法将其思想引领及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校校报的版面有限,能够在校报版面上刊登的信息量较少,同时报刊的形式较为单一,其内容也相对枯燥。由于学校很多新闻信息已在其他多媒体平台发布了,所以当前的校报更多只能发挥“存档”的功能,所刊登的内容大多是学校近期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新闻事件、教研科研成果及获奖信息等新闻,同时有部分板块需要刊登学校党政会议信息及领导讲话等,而且所配的图片大多都是领导照片或是会议照片,吸引力相对较小。这些都导致当前校报无法引起思维活跃的高校学生的普遍关注。

3.新媒体冲击传统纸质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传播技术日臻成熟,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所获取到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5]。在各类新媒体竞相出现的环境中,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深受影响从而发生改变,现在学生更习惯通过手机等智能网络设备获取各类信息,及时了解当下资讯信息,在这种状况下校报已经“少人问津”。目前高校中的各部门也都有各自的网站及公众号等信息发布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将各部门重要的新闻动态第一时间进行发布。越来越多的高校成立了校内新媒体联盟,使其在发生重大事件或者危机事件时能够进行快速应对,同时通过对联动机制的应用,对高校内部的舆论导向进行引导,有效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反观高校校报的关注度却一再下降,其思政育人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不突出。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路径

1.进一步增强校报舆论引导功能

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增强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化舆论引导作用。作为具有固定出版刊号的正规传播媒体,校报在党委的领导下应坚持弘扬主旋律,守好主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以正面宣传为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进行宣传,坚持科学解读、深度解读、权威解读。始终围绕学校工作大局,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及时发布学校重大新闻、重大决策等,让校报成为师生了解党的大政方针、了解学校大事小情的窗口,不断提升校报的公信力和不可替代的权威性。

校报应充分利用校报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平台,对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和评价,同时要加强深度报道的力度,在深度报道中旗帜鲜明地表达立场、表达思想、表达态度,向高校学生传递正能量,不断发挥校报的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增强校报编辑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高校校报编辑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懂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深刻领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更好地把好舆论方向,守好舆论阵地。校报编辑还要有全局意识和大思政格局,坚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出发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校报编辑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与时俱进,守正不渝,创新不已,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素养,通过工作实践让主流声音始终占据校园舆论高地,不断发挥校报坚守正道、弘扬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校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应重视校报工作,不断加强对校报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同时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制定人才激励政策与成长方案。编辑是校报工作的主体力量,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编辑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专业化水平,加强对校报编辑队伍的思想理论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开展理论研讨和对外交流,拓宽培训渠道,使校报编辑能够正确把握相关理论政策及行业标准。

3.打造精品内容吸引读者

在新媒体时代下,校报传统媒体若想脱颖而出,就需要校报编辑对校报内容以及模块策划进行创新,使其可以创作出更为精品的栏目以及内容[6]。校报编辑在工作中要树立精品意识,体现原创性和深度性,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要将校报特有的深度报道、专题报道及系列报道作为吸引读者从而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核心优势。

编辑要主动出击挖掘新闻素材,工作中深入群众、深入学生,了解其呼声与诉求。每期校报都要精心策划版面主题与新闻选题。新闻内容要精心采写,要灵活、有新意、有深度,以深邃的思想、人物或事件背后的故事等去感染、鼓舞和引导大学生,同时要转变思维方式,转变话语体系,在不违反政治方向和新闻政策标准的前提下,引入一些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思维与网络流行用语,尽量减少枯燥的“程式化”新闻。版面要精心编排,从视觉上下功夫,使版面既美观又有内涵,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审美观。总之,校报从内容到版面都要出精品、吸引人,在文字报道甚至新闻图片中融入思政教育内涵,以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

4.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应与新媒体进行融合,重构和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推动高校校报创新发展,共同促进思政教育有效开展。

现在高校校报可以以多种媒体的方式展现内容,新媒体传播渠道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PC端(电脑)、智能移动端(手机),校报可建设网站,制作网络版数字报,建立校报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和企业微信公众号,通过电脑与手机传播新闻信息;另一类是学校内的宣传电子大屏幕、电子宣传栏、电子滚动屏及学生广播站等,可展示校报的版面,滚动展示新闻图片、重要新闻及短信息等。

校报要高度重视在智能移动端的应用与发展,利用多个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引出“话题”,积累“粉丝”。校报编辑在对校报内容进行编辑时,可以对网络中学生感兴趣话题或新闻进行报道,对新闻线索进行跟踪采访,使其形成舆论热点,并及时对舆论进行引导。同时充分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促进线上互动交流与分享,实现新闻信息的二次或多次传播,最大限度拓展新闻信息传播面,提高传播效果,最大化提升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发挥学生记者队伍的作用

校报应成立学生记者队伍,选择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经过专业培训后在校报编辑的指导与帮助下参与校报各项工作。

学生记者队伍在校报发挥思政教育作用中具有独特优势。学生记者是校报与师生沟通的桥梁,他们与其他学生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相似的兴趣爱好与审美,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与动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参与校报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相对准确地把握校报以何种方式引入思政教育内容,能让广大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从而不断提升校报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效果。

学生记者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报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等状况,让专业编辑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思考与探索校报的教育功能,同时编辑与学生记者在工作实践中,可以从师生互动角度对校报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交流。学生记者参与校报工作,在培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电脑排版与设计等方面技能,在与编辑老师的工作接触中其思想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这其中,优秀学生记者更是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通过定期对学生记者进行培训,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在学生记者任职期间,还应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及考核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及奖惩标准等,以调动学生记者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利于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校报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