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视域下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发展策略研究

2022-03-17 22:53张岩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
体育风尚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原体育运动运动员

张岩 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

高原体育运动训练能够增强运动员有氧呼吸能力,这对于其在比赛过程中实力的充分发挥非常有利。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定期进行专项体育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在于使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进行体育训练,通过高原缺氧与运动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的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激发其体能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能够有效提升其运动能力的抵抗缺氧生理反应。要想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进程,有必要增加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强运动员对重点竞技体育项目的针对性训练,为运动员创设更多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的条件,有效激发并提升其内在体育潜力,进而使其在比赛中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实力。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应该积极构建相应的训练环境,以充分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

一、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起源与类别

(一)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起源

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最早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莱文(Levine BD)所著的《高原上的运动》一书,该书中提出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其运动能力相对于平原地区有显著的提升。之后一位前苏联学者通过实地演练的方式探索高原训练与平原训练的区别。在1968年,墨西哥在其首都墨西哥城举办了第19 届奥运会,墨西哥城位于高原地区,海拔达到2300 米,空气含氧量比较低,在高原环境中参加体育比赛,对运动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当时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有很多运动员难以适应高原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因而最终的比赛成绩都比较差,但是当这些运动员回到平原地区之后,其运动水平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一现象给德国带来了一定的启发,之后德国就开始将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方法作为实验,根据人体的特点与规律,选择在高原地带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在对运动员实施一段时间的严酷训练之后,发现运动员的体质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上升,而且其体内的血红蛋白与白细胞数量也得以快速增长,运动员的耐酸能力很大程度的得以提升,相对于平原环境中的训练,在高原环境中进行训练,对于运动员运动潜能的提升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类别

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类别可以根据参赛时间与训练高度两种方式进行划分,根据时间可以将其划分成三种:一是在比赛之前,先进行大约25 天的高原训练,然后进行21 天平原训练;二是在比赛之前,先进行大约25 天的高原训练,然后进行50 天平原训练,平原地区的50 天训练可以安排一个小周期训练;三是在比赛结束之后进行几天高原训练,以使身体能够快速恢复。根据训练高度划分,也可以将其划分成三种类别:一是在海拔高度为1000~2000 米的区域进行训练;二是在海拔高度为2000 米以上的中等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训练,该训练方式比较常用;三是在海拔高度为2800 米以上的环境下进行训练,由于该训练高度对运动员的身体伤害较大,因而运用得比较少。

二、体育强国视域下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发展策略

(一)促进体育体制改革

在对当前我国体育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政府的职权进行明确划分,改变以往政府在高原体育运动训练中负责全部事宜的现象,现如今只需要负责相关体育资源的协管事务,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在高原体育运动训练中,应该适当放权,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体育体制,对高原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责权归属问题进行充分明确。

相关部门应该对相关体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利用,进一步推进我国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效率的有效提升。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为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开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其次,进一步增加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规模,以为我国培养更多体育后备人才。再次,进一步优化相关体育部门的权责,对各个部门进行明确分工,构建权责分明的运行机制。最后,对参加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运动员进行统一管理,并定期组织开展各种顶尖的赛事活动,以对训练模式进行有效优化。

(二)打造先进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

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先进的训练基地,因而有必要打造先进的、国际化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以此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加良好的运动空间。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效率,我国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模式,为了保证运动员既能够在高原地区进行训练,又能在低海拔地区进行压力负荷的互补性训练,我国已经渐渐改变了以往平原——高原——平原的训练模式,开始广泛采用由平原逐层递进或者由高原逐层递减的训练模式。先进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多种训练方法的运用要求,既能够进行实时模拟间歇性低氧训练,又能够进行低压仓训练,同时还能够进行高低压变化训练等。通过对这些训练方法的运用,能够显著增强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增强运动员对高压环境的适应能力,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得以显著提升。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来建立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以为运动员提供更加优质的训练条件。例如,我国云南省有着比较特殊的地理结构,正好能够满足高低平原阶段式训练模式的运用要求,因而可以利用云南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海拔优势,构建集研究、训练、恢复等于一体并且覆盖多个海拔高度区域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主要包含有低海拔区域、亚高原区域、高原区域与高高原区域等,以充分满足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多方面需求。其中低海拔区域训练基地的海拔高度在100~500 米,主要与高原区域训练基地联合开展田径、游泳等运动的训练;亚高原区域训练基地海拔高度在1300 米左右;高原区域训练基地的海拔高度在1900~2100 米;高原区域训练基地的海拔高度为2100~3300 米,主要用于开展田径运动、游泳运动以及自行车等项目的训练。

(三)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和信息中心

首先,建立系统完善的科研服务中心,并配备数量充足、技术水平高的相关人才和先进完善的相关设备,如各个项目的教练员、营养师、生物学家等。同时还应该配备系统化的人体指标监测设备,以对运动员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对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运动员的测量有数据针对性地制定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方案,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将各项科研成果充分运用于高原体育运动训练中,有效促进运动员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以及体育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

其次,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因而有必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对运动员的相关信息广泛收集、汇总与分析,构建运动员信息资料库,对同一个项目的各个运动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记录,从而为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与方向。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全面的运动员信息采集表,主要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营养情况、心理状况、训练安排、体能数据、特定阶段训练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构建运动员数据信息库,以便于教练员能够清晰全面地了解各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各个运动员的训练问题,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二是安排相关人员对运动员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与整理,以构建系统完整的高原体育运动员信息交流共享系统;三是各个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之间应该充分实现运动员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同致力于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

(四)加强高原体育训练医务监督

首先,相对于平原训练,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有更高的要求。由于高原地区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很容易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容易导致运动员原先有病兆的地方继续恶化,增加其发病率,因此,在对运动员进行正式训练之前,应该先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以避免旧伤复发、小病恶化成大病的现象。其次,在开展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由于高原地区早晚温差较大,而且阳光照射处的温度也明显比背阴处的温度高,运动员很容易受凉,进而并发成呼吸道感染,大大降低运动员的抵抗力与适应能力,再加上寒冷的环境又容易增加机体的耗氧量,这就为低氧环境中的体育运动训练带来更大的挑战。最后,加强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合理的膳食营养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运动员体育运动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气候环境特殊的高原地区中进行体育运动训练,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再加上由于低氧环境也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降低人体的消化功能,因此在训练之后需要为运动员配备容易消化的食物。另外,高原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饮食应该以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为主,并注意补充铁元素,禁止空腹参加运动、剧烈运动之后大量饮水等不良行为。

三、结语

高原体育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运动员有氧呼吸能力,这对于其在比赛过程中实力的充分发挥非常有利。相对于平原环境中的训练,在高原环境中进行训练,对于运动员运动潜能的提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相应的训练环境,以充分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但是由于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难度相对较大、环境较为恶劣、对人体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一定要做到以下几项:首先,在高原体育运动训练中,应该做到适当放权,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体育体制,对高原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责权归属问题进行充分明确。即,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开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进一步增加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规模,为我国培养更多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优化相关体育部门的权责,对各个部门进行明确分工,构建权责分明的运行机制;对参加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运动员进行统一管理,并定期组织开展各种顶尖的赛事活动,以实现训练模式的有效优化。其次,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先进的训练基地,因而有必要打造先进的、国际化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以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加良好的运动空间。目前,为了保证运动员既能够在高原地区进行训练,又能在低海拔地区进行压力负荷的互补性训练,我国已经渐渐改变以往平原——高原——平原的训练模式,开始广泛采用由平原逐层递进或者由高原逐层递减的训练模式。先进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多种训练方法的运用要求,既能够进行实时模拟间歇性低氧训练,又能够进行低压仓训练,同时还能够进行高低压变化训练等。通过对这些训练方法的运用,能够显著增强运动员的体能素质以及增强运动员对高压环境的适应能力,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因此,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来建立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以为运动员提供更加优质的训练条件。再次,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所以有必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对运动员的相关信息广泛收集、汇总与分析,构建运动员信息资料库,对同一个项目的各个运动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记录,从而为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与方向。同时,我们在建立系统完善的科研服务中心时,既要配备数量充足、技术水平高的相关人才和先进完善的相关设备,又要配备系统化的人体指标监测设备,来对运动员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为高原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便利,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最后,由于高原地区所具有的特殊性,应当在对运动员进行正式训练之前,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并在开展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强运动员的营养补充,为训练之后的运动员配备容易消化的食物。

猜你喜欢
高原体育运动运动员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高原往事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