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精神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

2022-03-17 23:35孟亚玲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5期
关键词:南泥湾劳动精神

孟亚玲,刘 格

(延安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在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引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上下一致、共克时艰的优良作风以及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既是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1]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南泥湾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中小学教师、学生及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价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辛勤劳动。[2]

一、为教师涵养劳动精神提供重要借鉴

1.为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筑牢观念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南泥湾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为自己的鲜明作风,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3]南泥湾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师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承担者,肩负着培育热爱劳动、具有积极劳动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受南泥湾精神熏陶的教师会仔细阅读中央文件,领会中央精神,正确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浸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筑牢尊崇劳动的观念,以身作则,积极投入到劳动、工作中去。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教师要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积淀,培育自身尊崇劳动的品质,在工作中涵养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教师会用心从教,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让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成为自己的工作信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懈奋斗,真正做到在教育道路上坚持奋斗。

2.为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实践经验

南泥湾精神是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三五九旅”的劳动英雄们创造的劳动奇迹凝练而成的一种精神。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掌握具体情况离不开亲自调查”,[4]朱德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才选择了南泥湾。新时代教师需要根据南泥湾精神中的工作方法,对已经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学校进行参观、调研,参与实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结合本校地理特色与办学特色,设计与实施以人为本的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实地调查、试点等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探索、开发适合师生多元发展的劳动场地,开展常态化的劳动教育实训,掌握专业的劳动能力。教师会坚持知行合一,将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涵养劳动情怀。

3.为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工作方法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展现,也是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南泥湾精神的影响下,教师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学生共同劳动,培育教师的劳动素养。教师使劳动变得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不能让学生视劳动为一种简单的、令人厌烦的重复行为。[5]教师可以动员校长、行政人员参与到劳动中来,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中去,营造“上下一气、举校同心”的劳动氛围。教师能学习劳动楷模的精神品质,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乐于付出、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做好学生的劳动榜样。

4.为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滋养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南泥湾精神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动力,以数据平台为依托,实时记录学生的劳动状态,量化学生的劳动。教师可以借鉴“三五九旅”开荒比赛的形式,寓劳于乐,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增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考核体系,激励学生发挥出最好的劳动热情。教师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选择南泥湾精神中劳动楷模与典型人物的光辉事迹等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与学生共同感受南泥湾的艰苦岁月与劳动英雄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二、为学生锤炼劳动品质提供重要动力源泉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顾明远认为,劳动教育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础。[6]当代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南泥湾精神赋予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使学生具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专业的知识武装头脑,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劳动知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劳动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道理,树立“劳动光荣、不劳为耻”的劳动观念。学生自觉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守好自己的“劳动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培育“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力,彰显青少年的劳动本色。

2.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掌握真正的本领,习得工作方法与提高劳动能力。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教会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并不是拿来就用,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劳动。新时代中小学生在南泥湾精神的陶冶下能够掌握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劳动。学生可以组成小分队,按照劳动主题分组调研,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调研,分享劳动调研的基本情况,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系统的劳动程序,如前期调研准备、中期的劳动过程及后期的管理与养护,在劳动活动中学习必备的劳动能力,由劳动“他律”走向劳动“自律”。

3.有利于学生锤炼良好的劳动品质

在“大生产运动”中体现出的军民团结如一人、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等优良作风也是南泥湾精神的重要内容,军民、干群间齐心协力,实现了由小到大、以弱变强的转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受南泥湾精神影响的学生能够遵守劳动规则,有序参与劳动,在实干中习得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学生踊跃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劳动比赛与活动,体会劳动乐趣,在各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自身的劳动体验感。学生能够全员积极参与,不偷懒、不迟到、不早退,融小我于大我之中,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通过内容丰富的活动促进自己的品质培养,在劳动中实现个人价值。

4.有利于滋养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

创新离不开创造性劳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劳动中滋养积极的劳动精神,提升劳动素养,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劳动,在身体力行中树立高尚品德、提升智力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学生能够在劳动实践中锤炼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发扬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在劳动中发现美、创造美,体会劳动的本质意义,深刻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作为时代新人主体的学生应接过奋斗的接力棒,理解劳动对于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时刻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在劳动中精益求精,弘扬劳动精神,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三、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精神食粮

1.为培养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人才输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劳动创造了中国历史,也必将造就中国未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南泥湾精神作为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不断为中国教育输送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南泥湾精神赋予学生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促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中及未来人生道路上艰苦奋斗,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从小涵养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从劳动中不断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养分,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需要青少年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树立典范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劳动能让人们“领略到幸福之美感,获得精神之满足”,[7]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是离不开劳动。南泥湾精神赋予学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生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考察实际情况,对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调查。学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处处发挥实事求是的精神。青少年能够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规律,以科学态度开展客观实际的调查研究,为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实干家筑牢基础。青少年能向钱学森、屠呦呦等科学家学习,大胆假设、审慎思考、认真求证,通过科学的方法追求真理。

3.为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供给养分

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导向,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劳动英雄们乐于付出、甘于奉献,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了劳动榜样。在南泥湾精神的熏陶下,学生能在班级中为老师、同学做实事,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8]个人是国家的一部分,学生拥有大局意识,树立舍小家、顾大家、保国家的爱国情怀,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伟大奋斗之中,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学生秉持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充分汲取南泥湾精神中无私奉献的养分,弘扬南泥湾革命先辈们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践行积极进取的劳动精神,培养持续劳动力,在未来竞争中取得最佳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4.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奠定基础

当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一代的辛勤劳动。[9]南泥湾精神赋予学生创造的能力,不仅在劳动中创造,还将创新精神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劳动实现科技创新,抢占科技高地,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学生可以通过劳动助力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教育强国。南泥湾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我们要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劳动文化,借南泥湾精神之力,将热爱劳动的基因融入人民心中并化为实践,[10]推动青少年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谱写民族梦想。

猜你喜欢
南泥湾劳动精神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南泥湾途中》
南泥湾开荒志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