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1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回顾与反思

2022-03-18 01:58王雅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内涵文化

王雅婕,王 斐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涵盖上古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2016—2021 年,研究者深入探讨《说文》的文化内涵,下面对《说文》文化研究进行分类整理。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为《说文》文化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2016—2021年,较之先前的研究内容,研究者仍围绕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和器物文化即食、衣、住、用四个方面进一步探讨《说文》中的物质文化内容。

(一)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2016—2021 年,《说文》的饮食文化依然是一个较为核心的研究内容。学界对于《说文》饮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食物文化

首先是有关“羊”部字的研究。如余梦飞《〈说文解字〉羊部字与中国传统羊文化简述》以“羔”“羹”“美”“羞”为例字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羊的饮食文化[1];余秀丽《〈说文解字〉羊部字的文化学阐释》对羊在古代先民饮食中的地位进行阐述,认为羊在上古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2]。

其次是由“食”部字窥探饮食文化的研究。如潘越《〈说文解字〉“食”部字研究》在对《说文》食部字的编排、解说体例分析、意义分类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古代先民的饮食结构种类和食物形状,认为随着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食物种类丰富,根据有关描写食物腐烂之字发现当时已有剩饭现象[3];刘敏洁《文化视域下的〈说文解字〉“食”部字》以人为主体,说明《说文》中所涉及的烹饪技巧、饭前准备工作和就餐时的饮食礼仪等[4];此外还有谢月涵《〈说文解字〉“食”部字与饮食文化探究》等[5]。

另有个别针对“肉”部和“艸”部字的研究,如付妮《〈说文解字〉肉部字与中国古代肉食文化》分析古人肉食的来源、烹饪与加工、刀工与食用等方面的字,对中国古代的肉食文化进行探析[6];黄园园《从〈说文解字〉艸部看汉代饮食文化》在对艸部食物字阐释的基础上分析汉代与现代食物的异同,进而了解古今饮食的差异与变化[7]。

2.饮品文化

主要包括酒文化和茶文化。研究酒文化的有孟闯《〈说文解字〉与古代酒文化》从“酉”部字出发,肯定许慎对于“酉”的解释,具体分析与“酒”相关的汉字,从中捕捉东汉时期与酒相关的文化现象[8];刘秀惠《〈说文解字〉中的酒文化浅析》通过相关例字来说明古人的饮酒礼仪——重时、重序、重数和重令[9];陈翰昭《由〈说文解字〉“酉”部字看中华酒文化》主要对婚宴和祭祀中的酒品礼仪进行说明并涉及相关酿制酒技艺和成品品鉴等[10]。对茶文化的研究有张婷、邱国桥、黄琰冰的《从古汉字看中国的茶文化——〈说文解字〉中“茶”文化解读》,通过《说文》中有关茶形、茶味、茶礼、茶俗之字来窥见传统文化中的茶礼茶俗文化[11];还有杨洁《〈说文解字〉水部字自然义与饮食文化探究》,列举与水、酒、米、豆汁等有关的17 个水部字来弘扬古代饮食方式的文化内涵[12]。

(二)服饰文化

先民在对衣物实用性和审美性的不断追求中催生上古服饰文化。2016—2021年,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是服饰材料,如李彩云《〈说文解字〉中的服饰材料》反映出古人的制衣材料主要为植物、蚕丝和兽皮,指出其为上古先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13];二是服饰分类,如宋慈《浅说〈说文解字〉“衣”部字反映的古代服饰文化》以《说文》“衣”部字为依托较为详细地介绍衣服的等级分类、衣服的部件、衣服的状貌、与衣有关的动作等[14];三是将《说文》与文学作品相联系,深度挖掘作品中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杜超月《〈红楼梦〉中男子服饰及其文化内涵探究——以〈说文解字〉相关汉字为例》以“糸”“帛”“衣”“巾”“革”等部所辖诸字为例,分析《红楼梦》中以贾宝玉为代表的男子服饰所体现的礼制思想、等级观念以及审美追求。此类研究以《说文》分析文学作品,将语言学与文学相融,有其新颖之处[15]。

(三)建筑文化

古代建筑文化在2016—2021 年有关《说文》文化的研究中也时有体现。如陈秋月《〈说文解字〉所录宫室词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宫室基本建筑、政权附属建筑、宗教礼制建筑为研究角度,通过分析与屋形建筑有关汉字的形与义来展现古代房屋的建筑格局和规模等[16];韩妍《〈说文解字〉房屋建筑类字的社会文化内涵》同样根据《说文》中与房屋建筑相关的汉字来解析其所反映的先民的房屋居住类型、居住习惯、对风水和封闭性文化的关注以及社会的等级制度等[17]。

(四)器物文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上古先民对于生活生产的便利性要求不断增强,需要创造更多的器物来提高效率、服务劳作、便利生活。2016—2021年,对于《说文》器物文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金属器物类字的研究

主要为“金”部字,如占雪婷《论〈说文解字〉“金”部字与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联系》通过对“金”部字的分析来阐述与金属器具有关的古代金属开采冶炼加工技术以及生活、军事和艺术等方面的金属器具使用情况[18];周敬旻《〈说文解字〉金部字释义研究》对191 个“金”部字按照语义特征进行详细分类,以此窥见古代的相关文化特征[19];杨璐《谈古论“金”——浅析〈说文解字〉所反映的冶金文化》集中对古代冶金技术进行描述[20]。

2.对兵器类字的研究

张晓迪、魏娜娜《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冷兵器的文化意蕴》主要从石制、青铜和铁铸三大类来分析我国冷兵器的发展历史[21];韩妍《〈说文解字〉作战装备类字的军事文化内涵》通过作战装备类字来帮助我们了解上古时期的军事礼仪制度、军事作战指挥方式和军事科技发展水平[22];任建强《中国古代兵器文化探究——以〈说文解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兵器字探究古代兵器文化,揭示古人的战争观[23]。

3.对玉器类字的研究

任瑞婷《〈说文解字〉“玉部”字礼仪用玉管窥》探析“玉”部字用途,对汉及汉以前的祭祀礼仪、政治礼仪和丧葬礼仪用玉作简单探索[24];杨梅、化振红《〈说文解字〉“玉”部字的内涵及其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在对“玉”部字涉及的玉器类型和用途分类的基础上,揭示玉的文化内涵为灵魂寄托、道德楷模和延年益寿等[25];鲁钊宇《从〈说文解字〉看我国的玉文化》提及《说文》中与“玉”相关的字,同时对玉器崇拜意识和玉器装饰作用进行汉字文化学角度的分析[26];周伯莹《浅析〈说文〉“玉”部字及其文化内涵》从祭祀、等级秩序以及美好品德三个方面来解说玉文化[27]。

4.对鼎器类字的研究

黄交军《汤盘孔鼎有述作:〈说文解字〉宝鼎文化意识钩沉》对鼎类字的形状、用途进行分类,其功能由食器量器逐渐发展为祭器明器、法器刑器、味器香器、药器茶器等,并最终成为礼器国器,是上古时期中华器物文明、精神文明的杰出代表[28]。

5.对酒器类字的研究

杨潇潇《〈说文解字〉中的酒器文化》较为详细地介绍《说文》中所记载的盛酒器和饮酒器,并以此说明酒器作为礼器所体现的敬神、尊卑以及礼仪教化问题[29];曹子男《〈说文解字〉角部字所反映的酒器文化》通过对角部字的具体分析,揭示商周时期部分酒器的形制及其社会功能等文化特质[30]。

6.对量器类字的研究

主要为“斗”部字研究,如蒋倩《〈说文解字〉斗部字文化研究》中对“斗”部字进行统计和分类,同时提及相关量器文化[31]。

综上,2016—2021 年,《说文》文化研究中物质文化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和器物文化。其中,饮食文化又可分为食物文化和饮品文化,器物文化有金属器物、兵器、玉器、鼎器、酒器和量器等。较之前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016—2021年,研究者仍多以分析《说文》中相关汉字的字形字义为基础,进而窥探相关物质文化内容。

二、精神文化

(一)女性文化

长期以来,《说文》有关女性文化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2016—2021 年,女性文化仍旧是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篇目数量较多、研究范围较广、角度较细微。

1.从多方面研究“女”部字

李超颖《〈说文解字〉女部字的意义类属、文化意蕴及编排体例》在对女部字意义类属进行较为详细划分的基础上,对母系社会中的女子姓氏、女子地位,与女子相关的婚姻关系和亲属关系以及父权社会下对女子的社会审美和道德评价进行梳理[32];栾著、王芳《〈说文解字〉女部字的文化探究》在前人研究的内容中新增关于生物起源和女性的生育文化[33];沈晓莉《〈说文解字·女部〉看古代女子人生经历和文化内涵》选取女子从妙龄少女到衰老死亡的27个字以此展现古代女子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家庭地位,其中亦包含女性的正常聘娶和抢掠婚俗[34]。

2.从单一方面研究“女”部字

钱文娟《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古代社会女性地位的演变》主要通过相关女部字阐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女性地位经历由以女性为尊到男女平等和女性地位低下[35];秦妍《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的传承与消亡看女性地位的变化》在对女部字义类归纳的基础上梳理女部字的传承与消亡,进而从历时角度揭示女性地位的变化[36];林丹娅《〈说文解字〉女部字的性别文化之辨析》通过辨析相关女部字来解释历史中的传统性别歧视,同时谈到人类为消除性别歧视所做的努力和嬗变[37];许娥《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古代婚俗文化》以“娶”“嫁”“聘”等七个字为代表来展示古代婚俗的劫掠婚、交换婚和聘娶婚[38]。

3.较为新颖的针对“女”部字的女性文化研究角度和内容

首先,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如徐英《〈说文解字〉女事字文化及其对外汉语教学》以对外文化教学为立足点,具体分析《说文》中的女事字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探讨,从而将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39];其次,与其他著作进行比较研究,如高丽云《〈说文解字〉与〈汉语大字典〉女部字比较研究——以释义与文化内涵的变化为例》运用文献计量统计法,借助文献史料对《说文》和《汉语大字典》中的女部字进行系统的训诂和考据,在对两者对比的基础上,解释女部字的意义变化和更为深层的文化内涵[40]。

综上,2016—2021 年,《说文》有关女性文化的研究多围绕女性姓氏、亲属关系、女性地位、婚俗文化等展开,除少数与其他辞书比较或与其他学科结合的研究篇目外,研究内容较统一,有待挖掘创新性的内容。

(二)鬼神与祭祀文化

1.鬼神文化主要集中在“鬼”部字

史慧超《从〈说文解字〉“鬼”部字看鬼的起源原型》将“鬼”部字分为鬼的外形、对鬼的态度以及祭祀鬼神的风俗,并认为鬼的起源是以雷电为代表的鬼神崇拜[41];陈延金《浅析〈说文解字〉中的鬼神文化》从鬼神崇拜、鬼怪成灾、对鬼神的畏惧以及鬼神混淆四个方面来分析《说文》中的鬼神文化[42];黄交军、李国英《认知语言学理论背景下〈说文解字〉“鬼”之文化探秘》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建模和相似理据来窥探中国先民对于鬼的心理认知[43];黄交军、李国英《从甲骨文到〈说文解字〉——论鬼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通过对甲骨文到《说文》与鬼相关的资料考察,论证鬼的原型是先祖尸骸,是先民对于信鬼念祖的人文情怀与精神旨趣的一种寄托[44]。

2.祭祀文化主要通过“示”部字和“巫”部字来研究

一是“示”部字研究。季峰、张艺鸣《〈说文解字〉示部的文化阐释》以对《说文》“示”部字的字形、字义研究为基础,解释其所反映的上古时期神的种类、祭祀类别、宗庙等[45];田红欣《〈说文解字〉“示”部字的分类及其反映的祭祀文化》对“示”部字进行分类,揭示其所反映的古代祭祀对象、目的和物品[46];王维佳《〈说文解字〉看先秦祭祀文化》分析新增祭祀的含义和祭祀的方式[47]。二是“巫”部字研究。李小虎、成海霞《〈说文解字〉音乐文字释例:“巫”与祭祀及礼乐文化》根据《说文》对“巫”字的解释来解释上古祭祀礼仪,同时提及相关礼乐文化[48]。除此之外,还有对“豕”部字所反映的祭祀文化的研究。如龙世行《从〈说文解字〉“豕”部字看古代的祭祀用猪》首先介绍“豕”部字的编排体例,后对古代祭祀用猪的要求、选择和过程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古代祭祀用猪的礼仪制度[49]。

另外,2016—2021 年,有关“门”部字的研究同时反映祭祀和鬼神文化。如焦利源《汉字中的“门”文化》从“门”的由来出发结合《说文》中的“门”部来探寻蕴含于其中的等级制度、祭祀与鬼神文化以及“雅俗人”的价值追求等[50]。

(三)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属《说文》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较为冷门的分支。2016—2021 年,杜晓彤《从〈说文解字〉谈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从死亡指称、丧葬方式和丧葬习俗品来看古代丧葬文化[51];祝海玉《〈说文解字〉中的丧葬文化》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进而考证《说文》中所蕴含丧葬观念、丧葬仪式以及丧葬用具等相关内容的丧葬文化[52]。

(四)法律与教育文化

法律与教育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说文》中有关法律与教育思想的内容表现出我国法治与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与久远,2016—2021年,首先对于《说文》法律文化的研究有李晓宇《从〈说文解字〉的法律词汇窥探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从司法词语和刑法词语角度揭示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53];周美玲、曾婷婷《〈说文解字〉中有关刑罚命名的用字》对上古时期刑罚所包含的内容、施刑场景和施刑方式进行分析,显示古代刑罚制度的严厉与残酷以及古代刑罚的等级性和不公正性,反映当时的法律思想与文化[54];张静《从〈说文解字〉看汉代人对刑罚文化的认识》分析30 个刑罚字的字形与字义,揭示汉代的刑罚类型、力度、工具的发展以及制度的演变[55]。其次,针对教育思想研究的有陈鑫鑫、王栋《〈说文解字〉“攴”部字的形义分析及其文化阐释》中根据“教”“敩”“效”“啟”“孜”等五个字来看上古社会的教育思想[56]。

(五)审计文化

审计文化是2016—2021 年有关《说文》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创新点,有关审计文化的研究不仅表示其存在的悠久历史,而且为当代的审计制度和精神提供有效借鉴。如杨飞《论〈说文解字〉中的古代审计文化》以时间为线,对从远古时代到元明清时期的有关审计的官员、制度、方法、业务、职能、机构和标准等进行分析和梳理,探求蕴藏在汉字中的古代审计文化[57]。

(六)动物相关文化

《说文》中有多个与动物相关的部首与汉字,通过对相关汉字的研究能够窥探出上古社会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2016—2021年,研究者主要从马部、牛部、鼠部、鹿部、龙部和犬部字展开探究。

1.“马”部字与马文化

朴兴洙、闫慧娟《探析〈说文解字〉“马”部汉字中马的特征与文化》对有关“马”的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进而揭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阐述上古社会中与相马方法和相马文化有关的文化内容[58]。

2.“牛”部字与牛文化

张玉金、吴媛媛《〈说文解字〉“牛”部字文化生态研究》以“牛”部字为例,分析先民是如何在观察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创制的相关汉字[59];黄交军、李国英《牛行华夏:〈说文解字〉牛部字涵括上古牛文化意识斠诂》同样以“牛”部字为考察对象,从汉字文化学角度证实牛是上古平民百姓农耕的得力助手、祭坛圣洁之物、图腾徽识等文化意识,并表现出人与牛的和谐共生[60]。

3.“鼠”部字与鼠文化

黄交军、李国英《〈说文解字〉蕴涵鼠之文化镜像与民族秘史探赜》通过鼠类字窥探其背后所蕴含的鼠文化——鼠类品种繁多、古人猎鼠讽鼠、皮毛可用肉可食、鼠肖至尊[61];通过古代“鸟鼠同穴”来警示人们敬畏生命与善待自然,如黄交军、李国英《与鼠同行:〈说文解字〉鼠部字文化意蕴发微》从汉字文化学角度分析与“鼠”相关的汉字,由此折射出古代文化中重秩序、求安居、尚实用、励生育的哲学思想[62]。

4.“犬”部字与犬文化

一是狩猎文化,如龚梅《〈说文解字〉犬部字与狩猎文化管窥》分析与狩猎有关的犬部字,统一对犬部字中狩猎方面的汉字字进行系统阐述,探寻上古时期先民对犬及狩猎方面的认知[63];二是图腾和当代养犬文化,如徐路路、田立《浅析〈说文解字〉犬字部及其古今文化》对犬类字进行分类分析,并阐述与犬相关的图腾文化,并联系当下社会情况,窥探当代养犬文化[64];三是祭祀和司法制度思想,如何亚婷《〈说文解字〉的形义分析及文化内涵》[65]。此外,李阿康《〈说文解字〉犬部字研究》认为鼠部字体现出古人的造字思维、古代社会的阶段发展、古代狩猎、古代民族概念和语言意义等[66]。

5.“鹿”部字与鹿文化

裴超《〈说文解字〉“鹿”部字与“鹿文化”概述》对“鹿”部字的形音义进行解说,并由此分析与鹿相关的权利、德音和爱情象征[67]。

6.“龙”部字与龙文化

朱勇希《从〈说文解字〉龙部字看中国龙文化》从个别与龙相关的汉字出发,探究龙的神性功能、龙形态与龙角威能、“龙鱼互化”观念和“双龙”起源[68]。

综上,2016—2021年,有关《说文》精神文化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女性文化、鬼神祭祀文化、丧葬文化、法律与教育、审计文化、动物相关文化等展开。与2016年之前的研究内容相比较来看,这五年的研究一直关注的重点内容还是女性文化,但也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对象,如法律文化、审计文化等。

三、其他文化内容

2016—2021 年,《说文》文化除以上方面外,还涉及其他文化内容。

(一)综述类研究

2016—2021 年,除上述各种针对《说文》中特定部首的相关文化研究外,另有综述类文章对《说文》文化内容进行总结。如袁晓光《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中有特定章目对从2019 年前四十年的文化研究内容进行梳理等[69]。

(二)颜色文化

针对颜色文化的研究有危丽娟《〈说文解字〉颜色词疏解》对《说文》中的颜色词从类别、来源、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揭示其所蕴含的古代五行文化、尚色文化、畜牧文化和染织文化[70];王文奇、郑璐《〈说文解字〉吉服颜色词研究》[71];王慧丛《“青”“蓝”“绿”词义考释及其文化内涵——基于〈说文解字〉的视角》[72]等。

(三)竹文化

竹文化在2016—2021年的《说文》文化研究中主要体现在信仰崇拜和音乐娱乐两方面。如尹莲丽《〈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信仰崇拜》着重阐释竹的生殖、图腾和巫术崇拜[73];王慧丛《从〈说文解字〉“竹”部字看“竹器”的娱乐文化》提及与“竹器”相关的乐器和娱乐游戏[74];张鹏《〈说文解字〉竹部字与传统“竹文化”例析》涉及物质、制度、行为、观念等四个方面的文化[75]。

(四)山岩文化

蔡宇莎《浅析〈说文解字〉“山部”字的文化意蕴》将山部字分为部首字、地理特征、地理名称三类,根据各类典型字探究其文化内涵[76];张硕勤《〈说文解字〉石部字及其文化内涵阐释》对各类石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应用范围和与“玉”的关系[77];钱瑞《〈说文解字〉山岩义类字研究》选取12 个与山岩义相关的部首中的184个字,对其进行归类和考释,并依据古代先民对山岳的利用、对山岳的崇拜与审美、对山岳的敬畏来窥探此类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78]。

(五)人体器官

对于人体器官的研究以“心”部和“耳”部字研究为主,如越月《〈说文解字〉心部形声字研究》对心部形声字所反映的原始、取象思维和直觉经验进行分析[79];胡志天《浅析〈说文解字〉中“心”部字的文化意蕴》研究“心”部文化[80];王诗语《〈说文解字·耳部〉的组织体例与文化内涵》研究“耳”部字[81]。

此外,有个别篇目将《说文》与文化传播、心理学理论相结合考察其文化内涵。如江远胜《论许慎文化在高校的传播途径及重要意义》[82];乔俊杰《〈说文解字〉释义基元的文化原型与汉人元认知理念》[83]等。此类研究属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异于常规说解字形字义,分析文化内涵的方法。

本文主要对2016—2021 年有关《说文》文化研究的内容进行归类与梳理,将其大致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其他三类。每一类中又具体细分为几个小类,其中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和器物文化,精神文化有女性文化、鬼神祭祀文化、丧葬文化、法律与教育、审计文化和动物相关文化等,其他类中提及颜色文化、竹文化、山岩文化、人体器官等。通过对2016—2021 年《说文》文化研究的梳理,发现对此类内容的研究仍是《说文》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其内容主要对单个部首所反映的文化研究或跨部首的某种文化研究,除此之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占比甚小。今后的研究要尽可能减少重复,应采取更为新颖的研究视角,运用更多的研究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说文》中的文化内容,以更好地显现《说文》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内涵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谁远谁近?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