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浅谈

2022-03-18 04:14周玉燕
读写算(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时期中学教学活动

周玉燕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江苏 常州 213131)

随着新课程教学时代的到来,对中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中学语文中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想要促使学生自愿进行阅读活动,老师就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结合教学的内容开展趣味的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活跃起来,自愿地参与阅读活动。同时,老师要在课堂中放开学生,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进而提升中学时期语文课程教学的成效。

一、设置“自读课文”教学的意义

自读课文是中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变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学时期的语文课程中增加了自读课文的数量,而且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标准中也提出了要通过自读课文对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检测和发展。指出了“教的目的是不教”的教学思想。通过自读课文能够检测老师精读教学的成效,而且也是发展学生精读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新的中学语文课本内容中增加了自读课文的数量,一方面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另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自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事物,学习自读课文需要通过实践,只有学生参与阅读才能够切实地感悟。自读课文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实践性质,在中学时期的语文课堂中是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之后通过自读课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锻炼和发展,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个人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现阶段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

(一)自读课文教学中缺乏阅读指导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自读课文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化的阅读,但中学时期是学生能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合理化指导与引领。但是通过对现阶段中学时期自读课的教学状况分析,老师并没有在学生进行自读的活动中给予过多的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找不到方向,最终的阅读效果也相对较差。长此以往,使学生对自读课文的学习活动逐渐失去探索的热情,降低了中学时期语文自读课堂的教学成效,同时制约了学生个人能力与思维的发展。

(二)对于自读课文教学重视度不足

中学时期学生面临中考升学考试,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老式的教学重点仍然存在于学生分数的提高,所以,导致在教学活动中过于注重重难点部分的学习,而对于自读课文的教学有所忽视。很多老师只是形式化地为学生安排自读任务,并没有注重自读课文活动的教学活动。由于老师的教学态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的影响,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认清自读课文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带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阅读体验,让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进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灵活思维,推动学生在语文领域的发展,提升中学时期语文教学的成效。

三、中学时期自读课文的趣味开展途径

(一)打造互动课堂,调动自读课堂氛围

课堂的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往的自读课文活动老师一般都让学生在课下自由进行,或者直接让学生进行自读课文。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只是木讷地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读课文的活动当中。所以在中学时期开展自读课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从课堂环境建设入手,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继而有效地减轻学生对于自读课文活动的抵触感。老师可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加深学生对阅读主题的理解,进而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愿、主动地对语文课文进行阅读。

比如,老师在教学部编版初三年级中的《故乡》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通过对话和学生开展互动。

老师: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故乡是什么模样的?

学生(预判回答):青山绿水;有着干净的街道;小街上的人们朴实善良……

老师:试想一下,如果要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感觉?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由此引出本节的主题。)

老师:那么作者笔下的故乡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之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本篇文章自行阅读。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进而建设出活跃的课堂环境。通过课前的互动,能够轻松地将学生引进本次教学的主题,使学生对文章产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切实地参与其中,进而保障自读课文活动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设计情景课堂,激活学生个人思维

情景环境下能够巧妙地引发学生的感触与思考,中学时期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重在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所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是自读课文活动中主要的任务。老师可以采用情景课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设计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深入探讨的欲望,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学生自发地对课文进行阅读。

例如,老师在教学部编版初中三年级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设计情景课堂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热情。首先,老师可以运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刘姥姥被凤姐捉弄的短片,学生在观看完短片之后会从内心产生疑问,“刘姥姥是谁?他为什么要到大观园中?”这时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读课文活动,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内容,从中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在情景化的环境中,能够从视觉和感官上调动学生的感觉,形象的故事片段展示能够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引起学生自读的欲望,便于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读课文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仅如此,情景化教学模式下,能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进而保障学生在自读课文活动中的积极性,促进中学时期自读课文活动的开展。

(三)采用问题任务,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开展自读课文活动之前,老师就可以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而问题的设计对课堂活动的开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合理地设计问题能够确保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的掌控。问题的提出应该能够将课文的内容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在自读课文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问题的设计,通过合理化的问题任务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方向,使学生能够在自读课文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通过阅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自读任务,使其个人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

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对部编版中学三年级中的《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内容进行自读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下面这种任务型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安排学生略读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形成整体认知,并解决以下问题:初步阅读,简单描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之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了解文章人物形象:1.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2.这些称呼能够反映出菲利普夫妇什么样的态度?3.找出文中描写菲利普夫妇的段落和句子。

最后,分析文章内容,做出整体总结:请同学们依据文章中的内容对菲利普夫妇的做法和反映的社会现实进行总结。

在任务活动的驱使下,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读的方向,同时能够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与核心,帮助学生提高自读的效果。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依据课文的主题由浅及深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也可以依据课文的内容或者描写结构实际任务,从而使学生产生清晰的文章结构,找到自读的方向,进而有效地提高中学时期自读课文的教学成效,让其精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含义。

(四)进行多样诱导,促进探索欲提高

鉴于中学时期学生面临升学问题,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对自读课文有所忽视,致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可以不学”的错误思想。对于自读课文,老师可以合理把握课余时间,例如可以在自由阅读课中进行,或者可以安排在每堂课的末尾阶段。在开展自读课文活动之前,老师要关注学生对自读课文内容的探索热情,开展多样的导读活动,从中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老师可以进行故事诱导,其内容可以是课文的背景故事或者延伸故事等。

例如,老师引导学生自读部编版初中三年级中的《三顾茅庐》这篇故事的时候,就可以先为学生们讲一讲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国家局势,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故事,进而对本节课文产生好奇感。或者老师可以从《三顾茅庐》的主人公入手,给学生讲一讲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了解主人公故事对课文故事产生探索的热情,进而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活动中保持积极的态度。激活学生对课文故事的探索欲望,带动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确保中学时期自读课文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开展多样活动,促进学生阅读课文

在以往教学中自读课文活动通常都是照着课本进行阅读,学生容易出现厌倦、懈怠的学习状态,致使课堂变得枯燥无趣。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将自读课文融入到其他活动中,进行融合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例如,老师可以将叙事类的自读课文编译成话剧或者舞台剧,让学生课本内容表演出来,用演绎活动促进学生阅读课文,避免课堂环境过于枯燥。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三年级中的《枣儿》这篇文章的时候,本篇文章出现了“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课文阅读,参与到活动之中。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结组,分配好角色之后熟悉剧本(课本内容),之后将故事的内容进行演绎。老师可以关注学生的语气、神情、动作等,选出优秀的一组上台表演。学生在还原课本内容的时候能够积极地进行课文的阅读,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以及人物形象。学生在课堂中也会变得更积极、主动,增强自读课堂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提高中学时期语文教学的成效。

(六)组织自读竞赛,调动学生自读积极性

中学时期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叛逆心理较重,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过于强制,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中学时期学生的好胜心较强,老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自读课文竞赛活动,为中学时期的自读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感。而且还能够通过竞赛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自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例如,老师在组织部编版中学三年级的自读课文活动时,就可以选好自读的篇目,然后设计好自读任务,组织学生进行竞赛,以学生的自读效果和任务完成程度作为最终的评比内容。通过竞赛的方式激活学生在自读课文活动中的积极态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中学时期自读课文的教学成效。

(七)合理开展评价,增强学生自读信心

评价是整个教学中或可或缺的环节,想要提高学生在自读课文活动中的热情,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读的信心,由此增强学生对自读课文活动的参与兴趣。评价是一门艺术,以往的教学中分数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们应该转变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评价找到学习的自信,进而推动中学时期自读课堂的开展。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阅读时的状态、阅读的方式进行积极地评价,同时对于学生阅读方法不对的地方也应该给予合理化的指导。老师要多给予学生赞赏和认可的评价,进而让学生产生自信心。或者老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自读排行榜,对学生的自读情况进行综合性的排名,让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态度,进而增强学生对自读课文活动参与的热情,增强课堂的趣味感,有效地减轻学生在自读课文活动中的压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新时代的教学以学生为核心开展,在自读课文活动中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打造趣味的课堂,让其主动、自愿地进行阅读活动。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帮助其掌握自读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而促成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进而打造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阅读能力,提高中学时期语文自读课堂的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时期中学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在多解中学创新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