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
——基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

2022-03-18 07:02杨睿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党史大学生发展

杨睿

(齐鲁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P8)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P6)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2](P286)大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其内在与外在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各项素质与能力全面提高,其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是大学生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全面、统一、协调而非片面、割裂、失衡的发展,它面向全体大学生而非一部分学生,既考虑客观实际更注重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

党的百年历史中蕴含着坚定信念、厚植情怀、奋发作为的精神养料,凝结着清醒把握政治大局、成功应对风险挑战、不断汲取奋进力量的实践智慧。建党百年背景下,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大学生不辱使命、立志奋斗的重要契机,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视角下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

从大学生群体自身现状及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来看,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都十分有必要。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改变大学生成长现状与成才困境的需要。当今在校大学生多出生在2000年及以后,社会环境比较安定,生活条件相对优渥,资源获取极其便利,其物质需求基本得以满足,但存在虚荣攀比、超前消费、好逸恶劳现象,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人际矛盾不同程度存在;渴望成长成才、建功立业,但自我认知有偏差,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较弱,知识储备、社会经验、实践能力不足,行动力滞后,“佛系”“躺平”心态常在;个体意识不断增强,但容易忽视他人感受与集体利益;个性鲜明自由,但多追求外在打扮标新立异,缺少主见与主观能动性。

改变大学生成长现状与成才困境,需要党史的滋养与教育。党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能有今天和平与幸福、成功与辉煌实属不易,我们的事业还要靠肯干、实干、苦干奋斗而来,绝不可躺在功劳簿上坐而论道、坐享其成。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优秀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先进模范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了榜样,能够引领大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中思考人生价值、寻找成长坐标,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将小我融入大我,将学业规划、择业就业建立在国家发展之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

(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适应新要求、应对新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与新兴产业日新月异、方兴未已,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变局带来了变数,机遇与挑战并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P4)随着中国崛起,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抬头,网络自媒体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中的“泛自由化”倾向严重挑战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4](P26)新时代、新格局对国家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只有把稳思想的舵、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搏击风浪、应对挑战,只有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才能使中国这艘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大学生思想单纯、易接受新鲜事物,政治敏锐性与政治辨别力低,易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要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激荡的社会思潮中保持清醒,要实现对现实中国的深刻、全面认识,必须要学习历史、研究历史。[5](P61)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辩证看待党的历史功绩和探索中的失误,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6](P7)等重大理论问题,从容应对变化与挑战。

二、大学生全面发展视角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党史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铸就大德大爱大情怀。中国共产党从十几人发展壮大到如今九千万余人的队伍,从一艘小小红船载着重托与希望出发,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劈波斩浪、逐梦弄潮,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成为领航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先锋。学党史,就是学习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在党的伟大思想与伟大精神指引下,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下,传承红色基因,把牢青春航向,站稳人民立场,铸就大爱大德大情怀,不断夯实人生厚度、提升人生高度、拓展人生宽度。

(二)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责任使命,投身强国伟业。历史是厚重的,它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历史也是沉重的,它满目疮痍、血泪纵横。近代中国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中国人民苦难深重、民不聊生。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从过去只能造桌椅板凳、茶碗茶壶,到后来开油田、炼钢铁、造汽车,再到神州飞天、蛟龙入海,中国以领跑者的姿态在世界各行业领域高歌猛进、阔步向前,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人才支撑与创新驱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感受科技助力祖国腾飞、人才驱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有助于大学生激发强国志、报国心,珍惜宝贵资源与校园时光,潜心求学、苦练本领,成为国家发展所需的栋梁之才。

(三)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练就强健体魄,磨砺意志品质。红军长征时,天当被、地当床,爬雪山、过草地,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经受住了极端环境的挑战与考验,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奇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乐观的精神、豁达的心态,是攻坚克难、取得胜利的有力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前方依然有无数险象环生的“雪山”“草地”、险滩急流,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接棒奔跑、接续奋斗。学党史能够使大学生感受沧桑巨变、感悟艰苦卓绝,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质,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乐观向上的精神筑牢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

(四)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奔赴美好生活。百年党史中从不缺乏美的元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信仰之美;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壮烈之美;红军队伍与人民群众一道甘守清贫、勤俭节约的朴素之美;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的智慧之美;苦难中相互守望、同舟共济的人性之美……党史学习教育中,绘画、剪纸、电影、歌曲等艺术形式将党史中的美具象化,为我们学习党史提供了更直观、生动的载体,有助于大学生学会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提高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理想、品格、情操,进一步匡正人生追求、升华思想境界,紧扣新矛盾、瞄准新目标,在物质日渐丰裕的生活里创造更多的美。

(五)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躬身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7](P56)过去有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荒种田、生产自救,今有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摒弃一切贪图安逸、不愿奋斗的想法,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同学做件事”等实践活动中涵养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感受劳动的幸福与光荣,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西部发展、基层建设的广阔天地中,投身到各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长、建功立业。

总之,党史学习教育中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有效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高校开展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锚定人生航向、增长知识才干、提升身体素质、塑造美好心灵、弘扬劳动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总结与建议

(一)建党百年背景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改变大学生成长现状与成才困境的需要,是适应新要求、应对新挑战的需要,有助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者要以此为契机,帮助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发现、平衡和满足个人发展中的内外需要,激励大学生提升有益于发展自我与奉献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关注个人需求也心系家国命运,崇尚个性自由也融入共性发展、寻求合作共赢,逐步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有必要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展开调研。赵文(2014)[8](P79-81)、古红梅与谢爱林(2020)[9](P127-131)曾做过调查,发现不同群体大学生在党史学习的认知、态度、行动、途径、成效上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问题。建党百年背景下大学生不同群体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认知与态度如何,对各种途径与形式有何偏好,学习效果如何评价、评价结果如何,是检验我们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注重活动实效,警惕形式主义,让党史学习教育以更加喜闻乐见的鲜活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才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走深走实。

猜你喜欢
党史大学生发展
第一次学党史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