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期间美国对越“春节运动”探析

2022-03-18 07:16朱美娣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理战南越传单

朱美娣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1955 年,亲美反共的吴庭艳政府为排除异己,稳定政局,开始大肆镇压共产党,发动了所谓的“反共告发运动”(Denounced the Communist Movement),大量共产党被捕甚至惨遭杀害。在北越的支持下,南方游击队从1959年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并在1960 年12 月正式建立了“民族解放阵线”(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号召推翻吴庭艳政府,在农村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南越政府这种 “四面楚歌”的状况,令美国十分不安。美方为消除越共①及潜入南越战斗的北越士兵,帮助南越 “反叛乱”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战。肯尼迪明确提出心理战、经济战和军事行动等要齐头并用,1961 年5 月11日他签署了52 号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NSAM52)要求:

防止共产主义统治南越……为实现这个目标,加速实施一系列相互支持的军事、政治、经济、心理的和隐蔽性的行动。[1]

1965 年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全面升级后,美国政府明确把心理战视为比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战争。约翰逊反复强调“另一场战争”(the Other War)即“争取心灵和思想的战争”[2]才是真正的战争。

为此,美方相关机构在越筹划并实施了不少心理战,“春节运动”(Tet Campaign)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所谓“春节运动”,是指越战期间美国利用越南春节文化所开展的一场心理战,其目的在于借助春节团圆之机引诱越共人员归降。因这种节日运动的隐蔽性,较少为外人所知,已有的研究也主要聚焦于传单的介绍。②本文即拟对此“春节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揭示。

一、“春节运动”之筹划

越南的春节即越南的农历新年,是越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可以说是集祭祀、祈福、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特大盛典。从农历12 月中旬开始,他们就置办年货,准备过节。春节前夕,四面八方的越南人都会回家团聚,然后走亲访友;还会祭拜祖先、占星祈福。这是越南人家庭情感最为浓烈的时候,也是心理防线最易被攻破的时候,因此美方非常重视这个越南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春节期间,美国都会联合南越政府发起规模宏大的“春节运动”。美国联合公共事务处(Joint U.S.Public Affairs Office,JUSPAO)在给美国新闻署的报告中坦言:“春节运动,已经成为年度最大的心理战行动。我们不仅要制作大量的宣传材料,而且需要美国更多在越组织的参与及南越广泛而紧密的合作。……我们希望利用越南新年季节性的思乡之情,鼓励敌军叛逃。”[3]

“春节运动”的主要目标受众有三个群体:其一,南越民众;其二,越共及其家人、朋友、同情者以及越共控制区或纷争区的民众;其三,北越士兵及干部。这三个群体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共性在于:作为越南人,他们皆对春节十分期盼,希望能够过上一个团圆美满、安乐祥和的年节。但这三个群体又处于不同的生存状态之下,处境迥异,因之心理战的目标也不同。对南越民众,美方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政府所带来的安定、富足,从而增加对政府的信心与支持”[4];对越共和纷争区的人民,美方试图让他们相信自己生活在专制、恐怖的环境下,不能欢度春节,如果归顺政府,“将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治环境下,不会继续遭受共产主义的专制统治”[4]22;对于北越,美方则希望通过这一运动“挫败北越士兵和领导层的信心,使支持越共事业的人民相信南越政府,并支持他们的工作。”[4]22总体上说,这三个目标又是互相关联的,第一个是基础,因为如果南越民众感受到春节的美好,便对越共产生极大吸引力,促使更多越共归降,从而削弱甚至瓦解越共势力;也会对北越产生强大的压力,使其产生挫败感。

为达到这一目标,美方对“春节运动”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制定了完整的方案。参与计划的机构很多,有美国驻越援军司令部(the US 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美国新闻处、美国国际开发署等,由JUSPAO统一提供心理战政策指导与协调。他们计划的心理战产品种类繁多,传单海报、漫画杂志、广播电视等不一而足,仅1967 年春节运动期间投放的传单就有3 亿多张。[5]整个计划总体说来,从1 月启动,至3 月底告终,[4]1持续时间长达3 个月之久。其实施过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1)计划阶段,主要是确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2)准备、配置相关材料。(3)春节前行动阶段,也称“软化期”,主要是提醒潜在的归降者,春节已临近,抓紧时机归降并享受假期。其目的在于在越共内部制造不安、不满,暗示南越政府政治、经济及社会各方面蓬勃发展,前景光明,而越共则由于持续战败正走向末路。(4)正式宣传的高峰期,从春节假期前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假期结束。此间材料的散发达到顶峰,尤其是发放大量的安全通行证(safe conduct pass card),为归降者提供凭借。(5)春节后行动阶段,主要是提醒那些仍未归顺者抓紧机会归降,并告诉他们如何操作。(6)评估、反思阶段,在每年春节运动彻底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为来年做准备。[6]

二、“春节运动”之实施

按照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年节文化的传播途径,不外乎三个层面,即物质流、精神信仰和媒介。[7]事实上,美方的“春节运动”也主要通过这三个途径进行。

所谓物质流,指表现节日特征的具体实物,春节期间的对联、鞭炮、窗花、舞龙、舞狮、节日服饰等。每逢春节,美方便联合南越政府,向民众分发大米、贺卡、年历等过年物资,一方面营造春节气氛,另一方面则展示政府的关怀,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常在春节期间,南越政府特别拨款组织一些公民团体、学生,尤其是越共家属去归降中心,为到来的归降者组织特别的欢迎仪式,与他们共进晚餐欢庆春节[4]11,以此展现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春节前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给民众发放慰问品。如1968 年的春节,他们就制作了5 万个手提袋、5 万册占星册与5万本日历作为春节礼品,当面发给临近纷争区或越共控制区的民众;还印刷了100 万张春节贺卡,由武装宣传队当面发给各省、区和乡村的民众。每个手提袋中装满归降内容的动漫书、国际象棋、春节贺卡、照片插页、挂历、肥皂、给小孩子的铅笔橡皮和其他小玩具等。这些物资的表面和包装盒上,都附有心理战口号及欢庆春节的信息[4]15-16。此外,由各个军区的心理战工作人员发送特别的春节小报,他们还印刷春节海报邮寄到各省,包括不安全地区及纷争区。

1968 年3 月,美方计划展示南越政府帮助受越共“春节攻势”③影响的平民的举措。他们设计的传单2426,正面描绘了工作人员正将大量储存的大米运送到西贡分给当地民众的场景,重点突出农村发展干部的热心及民众的喜悦④。图片上方写着:爱民行动革命发展队分发大米给越共发动的“春节攻势”中的受害者。反面则写着:

亲爱的同胞,面对越共在首都造成的痛苦和破坏,革命发展干部决心摧毁不人道的共产党,还首都人民安宁、和平、正常的生活……革命发展干部是人民的孩子,是你们的兄弟姐妹。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只有人民、士兵和干部相亲相爱,相互理解,团结起来才能摧毁共产党,减轻人民的痛苦。[8]

这张传单所强调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越共春节期间也不放过民众,发起战争;二是南越政府无私帮助这些民众,还其节日生活。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春节运动”的意图。

美方不仅突出南越政府帮助民众,还彰显其经济建设的实效。如传单SP-2245,正面描绘了一群女人和小孩聚集在一起观看舞龙表演,旁边写着:“如果你不在家,这个春节你的家人会很悲伤。回来与你的家人欢度新春佳节吧,新的政府有‘归降计划’欢迎你回家。”反面则描绘了三个场景:一是两个农民在买水泵;一是两个农民正在操作水泵抽沟渠的水;最后是一个农民在查看水泵浇灌了一年的长势喜人的绿豆。图片下面附的文字写道:“在南越政府农村发展计划帮助下,超过5 万农民能以特别低廉的价格买上水泵了,他们不再担心水的问题,庄稼都能茁壮成长。政府的归降计划会给你提供机会,和他们一样享受这种快乐生活。”[4]86该传单可谓图文并茂,显示了南越政府带给民众的实惠。

此外,美方还在春节期间对归降者、规劝者进行物质奖励。为了感召更多的南越政府工作人员、民众及归降者参与其中,心理战行动机构还举行春节竞赛计划,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1968 年1 月8 日到3 月8 日间南越政府就实施了这样的竞赛。该计划规定:任何参与者,无论集体或个人,若成功帮助越共干部或士兵建立归降联系,可得到1000 越盾的奖励;成功规劝同一单位3 人以上集体归顺的,奖励翻倍;如果归降者来自不同的单位,再加50%的奖励。一旦当地政府证实无误,3 天后奖励即可兑现。此外,3 月8 日竞赛结束后,任何人能成功呼吁更多归降者,将有额外的奖励:一等奖,5 万越盾;二等奖,3 万越盾;三等奖,1 万越盾。对于武装宣传队,如果他们策反大量的越共干部和士兵将有以下奖励:一等奖,策反100 人以上的,奖励15 万越盾;二等奖,策反75 人以上的,10 万越盾;三等奖,不低于50 人,奖励5 万越盾。突出的个人和单位,有额外奖励。[4]AnnexD

精神信仰层面则包括节日信仰、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越南春节期间,全家团聚、祭祀祖先、祈福等是比较重要的。因此美方尽其所能的利用了这点。

其一,以祭祀祖先、祈福为主题的宣传。越南传统,祭拜祖先的活动通常在阴历12 月25 至30日之间即开始,除夕之夜的祭拜仪式颇为隆重。每当夜半新旧交替之际,家家燃放鞭炮,寺庙里也钟鼓齐鸣。一家之主点燃香火双手合十喃喃低语,祈求祖先回来一起欢度春节、吃团圆饭,祈愿各路神仙保佑自己与家人健康长寿、幸福顺遂,财源广进,并祈求神祇原谅平日无心的冒犯。[8]新年第一天,所有的佛教徒去寺庙拜佛祖,天主教徒去教堂祈祷,回去时顺便折一些树枝祈求好运。

美方制作的传单,很好地表现了这种祭祀、祈福的主题。如1971 年1 月19 日制作的传单073-71,描绘幸福的越南人民聚集村头去参加新年庆祝、祭拜活动的场景。图上描绘了端着装满祭品盘的妇女、欢乐的儿童去参加祭祀的场面,传单反面附有归降符号和文字:

有两个群体的人不能以和平的方式过春节:你——和追捕你的人……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记住,这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也是规划家庭来年计划的时候。

你在丛林度过了多少个春节?春节归降![8]在越南社会,祭祖一般都是男性主持,这里却强调越共家庭只有妇女、儿童参与祭祀,意在揭示这些男性没有尽到这种义务,不仅愧对祖先,也愧对家庭。只有归降,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而1972 年11 月10 日制作的传单4604 则旨在描绘传统新年的第一天早晨祭祀祖先的场景。画面是一个摆满水果的托盘,旁边有几根冒着青烟的线香。部分文字是这样的:新年的第一天早晨,鞭炮声此起彼伏,神龛上的托盘已摆满了美食。妈妈在点线香,“五果盘”⑤里放了鲜桃,大哥在切卤猪肉饼……[8]诸如此类的宣传品,将祭祀传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使人浮想联翩,很容易刺痛那些远离家乡的人脆弱的神经,勾起他们回家过年的心理冲动。

其二,是春节团聚的主题。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欢乐时刻,不管离家多远,在春节前夕,人们通常都会赶回家与亲人共度春节。因此,美方心理战人员就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

他们刻意渲染不能归家团聚的“叛乱分子”及家人节日的凄凉。如传单SP-2246,描绘了一个年迈的母亲、一个忧心忡忡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在饭桌前默默垂泪的场景。旁边以妻子口吻写道:“我们想与你一起吃年夜饭!每当此时此刻,我们就想起你!”[4]89正如这张传单所揭示的,在美方的这些传单中,妻子的期盼与伤心成为这类传单核心主题。如题为“回到我身边,我的爱人”的传单4451,描绘了春节期间一个孤独的妻子坐在大树下哀伤,思念自己的爱人:

今晚,在寒冷而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当暮霭笼罩着大山,当猴子们焦急的呼朋唤友,小鸟悲伤的歌唱,你感到乡愁的剧烈疼痛吗?你觉得希望在你心中挥之不去就像暮霭笼罩大树吗?思念家和故乡你会感到痛苦吗?你知道吗?春天已经来了,春节快到了。一想到分离,你觉得无精打采吗?我的爱人!没有你,家里没有人会庆祝春节。[9]

这两个传单假借妻子之口,细腻、深刻地表现了越共离家后妻子的孤独、焦虑、无助,与传统热闹温馨的新年气氛形成强烈反差,很容易触动目标受众的心弦。

对越共、南越境内的北越士兵这两类潜在招降对象而言,他们都无法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但后者更甚。他们远离家乡,长期音信全无,对节日更加渴盼,美方特别制作一些专门面向北越士兵的传单开展活动。如一封妻子写给丈夫的信:

我的爱人!家里人在这伟大时刻正欢度新春。每个人都很开心,除了我。没有你,我的爱人,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别人家里,妻子们开心的欢迎他们的丈夫和儿子回来。但是于我而言,你是如此的遥远,遥远……春节期间我们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母亲不停的谈及你,尤其是除夕的晚上。那个晚上我是多么悲伤,我发现一切黯然失色,因为我感受不到快乐。我想知道,怎样、在哪里我才能找到你?那晚,我一直想念着你,思念让我一夜无眠,我幻想听到了你的笑声,你和我说话的声音,我永远难以忘怀。[9]81-82

这个传单是美方根据缴获的北越士兵的家书创作的。真可谓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怎能不令远离故土、思念亲人的士兵们动容?

与此相对,美方另一方面则着重突出归降者节日的温馨。如题为“回家享受春节”的传单SP-2244,背面展示几个越南人围在一起吃丰盛的年饭的场景。旁边写着:“归降者正在归降中心享受年夜饭。”[4]83传单2971 则表现归降者在越南战俘营庆祝春节的场景。他们贴对联,享用丰盛的年夜饭。旁边附的文字是:“临时战俘营春意盎然。虽然春节来临时他们远离亲人,却可以自由欢度新年,再次体验传统习俗。虽然没有红酒、鞭炮、年糕,但他们是快乐的,他们笑迎新春,相信很快会与家人团聚。”[8]可谓图文并茂,充满煽动性。

除了物质流与精神信仰层面之外,媒介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渠道。所谓媒介,是指节日文化传播的中介,包括节日的信息、符号、语言等。在越南传统文化中,年画、对联、桃花,腊梅、金橘、鞭炮、迎春竿、米糕和蜜饯、压岁钱等都是象征春节的特有符号[10],它们象征着万家团圆的新年,预示着冉冉的生机,暗示了新生与希望。这些春节符号,会让“叛乱分子”想起春节已至,勾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从而促使其归降。

JUSPAO制作的“春节运动”传单、海报等心理战素材中巧妙的运用了这些符号元素。如传单2917,题为“春节期间归降”,传单上描绘了一幅传统的新年场景:一枝代表越南春节最重要特色习俗的桃花鲜艳绽放;一个穿着新衣服的小孩正在点燃鞭炮庆祝新年。[9]81又如题为“我们想念你”的传单SP-2250,正面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开心的欣赏桃花的画面。[4]130再如传单SP-2252,它正面描绘了一串长长的鞭炮,桌上摆满了各种礼盒和一束桃花。[4]104这些传单里反复出现的鞭炮、桃花正是越南新年的代表性符号。鞭炮与春节的关系人皆共知,无须赘述。这里重点说下桃花。由于地理位置关系,春节期间,越南气候比中国温暖,其时正是桃花绽放的季节,因而家家户户必要插一枝桃花来庆祝,这种习俗至今依然保留。正如学者所言,“按照传统习惯,越南人过春节,经济再困难,家里也总要插一株桃花,其重要性大概不亚于中国北方人过春节总要吃一顿饺子。花农们为此也精心培育,使桃花在春节期间准时开放。”[11]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利用大量传播工具渲染了越南浓郁的春节氛围。但美方的本意并不在弘扬越南节日文化,而是为了借助这个特殊时刻招降。那么,其效果如何呢?

三、“春节运动”之效果

从一些数据来看,“春节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功效。在1961—1972 年间,每年春节期间,归降人数不断上升。数据统计显示,“春节运动”开始后,归降者的数量通常是平时的2 到3 倍。[12]例如1967 年,2 月份的归降者数量高达2 917 人,3 月份归降总数为5 557 人,较2 月多了2 640 人,该年春节期间归降人数高达7 474 人。[5]656-657

当然,事实本身是十分复杂的,每个“叛乱分子”的归降都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促成的结果,不能全部归因于“春节运动”。不过,据美方的调查、访谈,“春节运动”起了直接诱发性的作用。1967 年5 月,JUSPAO对归降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4%的归降者自称归降是由于春节宣传。他们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归降,因为他们想跟正常人一样过个好年。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而言,这种愿望更为强烈。[13]

在“春节运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最有效的是传单。根据JUSPAO的调查评估,不论文化程度高低,97%的归降者承认看到过南越政府或美国的归降传单,95%的人认为传单是促使他们归降的最有效手段。[13]3

在这些传单中,与家人幸福团聚主题的图画是相对最有效的。据JUSPAO调查,这些归降者,无论婚否,家庭团圆的主题(无论用文字还是图画)的传单是最为有效的。他们看到画中的女子,就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妻儿、父母,特别是一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场景。[14]其次有效的传单是展示归降者在归降中心快乐生活的。归降者自述,看到归降者的新生活,打消了他们心里的顾虑。[14]138

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归降者的亲朋好友起了重要作用。据JUSPAO调查,2/3 的归降者称有人鼓励或帮助他们归顺,和家人的联系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大约1/2 的人是因为家人或亲戚的鼓励或帮助。[14]131而这种家人、亲戚、朋友的鼓励,又和美方美化自身与南越政府的宣传密切相关。这也正是美方“春节运动”也针对南越民众的重要原因。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敌人”的反应上看到其效果。美国方面通过研究缴获的越共资料发现,越共和北越对美国的“春节行动”非常敏感,他们的文件称美国的宣传导致了大量逃兵和越共行动的妥协。如一份1966 年7 月20 日越共政委签署的文件称:“……敌人使用奸诈的手段,例如欺骗、蛊惑人心、威胁、挑起家庭情绪等,借由直升机散发传单,鼓动我们的战士投降、重新回归家庭以与父母、妻儿共度春节。”[15]另一份缴获的1966 年越共报告称:“……敌人归降活动对人民,干部和村游击队员的精神产生极大影响,使乡村干部堕落,不少人已经转移到敌占区。”[15]3为此,越共制定了专门的教化计划,要求基层领导“熟悉和理解敌人心理战和归降计划;定期宣传和教化以增加对敌人的怨恨,保持革命必胜的信仰;同时要定期教化士兵,强化安全;调查研究以提出反制措施;与当地紧密协调以便与敌人心理战和归降计划活动斗争。”[5]648

事实上,美方通过对归降者的调研发现,10%的归降者提及,他们的领导特别强调“春节运动”的危害。60%左右的归降者说,他们的领导告诫他们,归降会被虐待,关监狱,甚至被南越政府杀害。还有17%的人称领导说他们归降会被迫参加南越政府军,并送到远离家人的地方。还有3%的人称,领导强调,如果归降,会被美军杀死。[13]5除了这些告诫之外,越共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叛逃。这些措施包括:组成3人小组,令其互相盯防;不准捡传单;若叛逃,家人将受牵连;等等。[13]5

资料显示,美方开展“春节运动”过程中,越南共产党开始担心这个运动所造成的强大威胁,1966 年晚期,专门针对西贡的心理战办公室进行了轰炸。不仅敌人如此,南越士兵也明显受影响。由于灌录春节主题的歌曲和磁带被运送到各省,在当地的电台和扬声器中播放,JUSPAO警告这些歌曲可能引诱南越士兵逃回家过春节。[4]15由此可见,“春节运动”对各方民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结语

综上,“春节”本是越南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越南民众庆贺新年、举家团圆的重大时刻。然而,美国却处心积虑地利用这一特殊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其心理战,通过传单、广播等媒介营造春节气氛,彰显南越政府领导下民众节日之富足、生活之欢快,突显翘首期盼男性回家团圆的父母妻儿形象,唤起了在敌对阵营中越共人员对家庭团圆温馨生活图景的向往,在节日热情洋溢的渲染中悄然传播其反共意识形态,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这种借助节日文化开展的心理战,因与节日习俗相结合,形式上较为隐蔽,又因民众特殊的节日文化心理,易于产生较大影响力。当然,这也无法改变美国在越南最终失败的结局。不过,在美国霸权不断扩张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警惕。

注释:

①美国和南越政府将越南民族解放阵线成员称为“越共”,意为越南共产党。

②关于美国在越南利用春节开展心理战的研究主要有:Robert Chandler:U.S.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in Vietnam,1965-72,Washington,D.C.: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PhD thesis,1974;Robert Chandler:War of Ideas:The U.S.Propaganda Campaign in Vietnam,Westview Press,Inc.,1981.它们对春节运动做了简要介绍,阐述了春节散发的少量传单;真正与“春节运动”心理战有关的是Herbert Friedman 的 “TET PSYOP”一文(http://www.psywarrior.com,Accessed 2013-05-02),该文介绍了多种主题的春节传单。总体而言,这些论著大多只是介绍了春节传单,而对 “春节运动”在节日文化方面的深层意义较少涉及。

③1968 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俗称北越)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武装力量(俗称越共游击队)发动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这场大攻势虽然没有取得军事胜利,但它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④革命发展队成立于1965 年,是美方资助的准军事组织,主要组织当地居民自卫和自助生活,帮助南越政府宣传工作。

⑤“五果盆”里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 种水果,用于供奉祖先,意在祈祷祖先保佑他们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猜你喜欢
心理战南越传单
美国对越心理战中越南女性形象论析
冷战初期美占区广播电台与美国对民主德国心理战
南越宫苑遗址出土石刻文字杂识
赵佗时期南越与西汉的博弈分析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秦汉南越国包装设计
发传单
风的兼差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
从南越与闽越的砚台出台比较两地的社会发展进程
掀起打工的盖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