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经验

2022-03-18 10:01胡水清杨和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设

胡水清 杨和英

一 中国共产党始终善于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会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2日,第1版。

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认识、分析并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而努力奋斗,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33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1页。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革命纲领,并结合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具体的革命政策和策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相应发生变化。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属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其间,1949-1952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残余力量的斗争。党的中心任务是彻底打败这些反革命势力,同时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953年,在完成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为新的目标,党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同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396页。党的八大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了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大力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管有失误,但总体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但是,由于受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影响,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未能很好地坚持下来。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最终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十年“文革”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全党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3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5)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82页。由此可见,邓小平将社会主要矛盾理解为“人民和国家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9页。这实际上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7)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87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不仅如此,党的十三大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到党的十八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一直没变。但随着世情、国情和民情的变化,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处在不断深化与发展当中。1992年党的十四大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8)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9页。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9)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党的十五大还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2年党的十六大继续坚持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并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如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能源消耗过大等。2007年党的十七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23页。。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两个没有变”的基础上增加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25页。。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这表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了深刻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民的生活需要从原来的物质文化需要向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迈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11页。。其二,我国的社会生产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居全球第二,在一些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不是中国的现实,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发展的新特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重要转变,现在正在向强起来迈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历史时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或者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经验?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二 坚持实事求是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前提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前提。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其用以分析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用以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

(一)重视学习,不断提高党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要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首要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学习,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阶级分析和矛盾分析方法,并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学习相关救国、治国理政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毛泽东强调,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把理论学习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毛泽东还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注意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研究历史,要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反对主观主义的态度。(14)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95-803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非常重视学习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作用。邓小平提出,要在全党形成学习的风气,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各种错误思想,推动事业发展。他还提出最根本的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此外还要学经济、学科技、学管理。(1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3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弘扬重视学习的良好风气。江泽民指出,时代的变化和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要系统学习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特别要注重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发展的新知识。(16)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1999年1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84-285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多次强调,学习对党的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注意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同时,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方面的知识。(17)胡锦涛《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2009年9月18日),《胡锦涛文选》第3卷,第25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要大兴学习之风。在他看来,学习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应对各种困难、风险、挑战的需要。习近平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18)习近平《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13年3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版,第404页。他还强调学习应是全面的、系统的,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还要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19)习近平《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13年3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404-405页。

学习是为了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理论。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掌握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矛盾分析、阶级分析、经济分析等方法,而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1937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系统阐述了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理论,大大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为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奠定了哲学基础。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创造性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只是局部方面和环节还不适合,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矛盾。(20)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216页。基于这一认识,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社会主要矛盾就不再表现为阶级对立,而且这时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着眼点也不再是进行政治革命,而是现代化建设。因此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解决不能从政治革命角度去寻找,而只能从社会经济领域去思考,即如何在技术、知识层面提高生产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当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各有侧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改革开放后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以及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阐述,都是从生产-需要,或者生产、分配-需要的社会经济学角度进行的科学概括,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经济分析方法。但是,无论是阶级分析方法,还是经济分析方法,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生产力标准是贯穿始终的。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虽有不同,但基本分析单位却都是“生产力”。从根本上说,革命时期的“三座大山”、过渡时期的资本主义因素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建设和改革时期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局部环节和方面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时代“不充分”的发展直接指向生产力发展的不充分,而“不平衡”的发展不仅仅是优化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二)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条件,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工具。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必须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重视调查研究,深入社会,掌握大量的一手材料,进而运用理性思维对其进行加工,准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解决。

毛泽东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中的作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通过对湖南湘潭、湘乡等地32天的调查,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中要求一切革命同志要重视农民运动对革命的重要性,指出:“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21)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1927年3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21页。。这一调查研究明确指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主要动力。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22)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09、110页。。他还分析了调查的技术问题,包括开调查会、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人数、制定调查提纲、调查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等方面。

解决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离不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支持。1956年初,毛泽东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听取了中央34个部门的汇报,最后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著名报告。根据唯物辩证法“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要求,他主张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也要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这样不仅使人民的生活需要得到保障,而且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会更加稳固,也就发展得更多更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专门到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东北等地调查了解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1992年,针对姓“社”姓“资”的讨论,邓小平还专门到南方调研,途径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江泽民指出,实事求是本身包含调查研究的内在要求,“因为离开调查研究,就谈不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24)江泽民《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1993年7月5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05页。。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实力壮大直接关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关乎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1999年,江泽民先后到内蒙古、四川、湖北、辽宁等地国有企业进行调研。以此为依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等改革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发扬我们党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传统。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开展系统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主动权。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离不开发展科学技术。2005年,胡锦涛前往河南、江西、湖北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调研,先后考察了17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他反复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重视调查研究。在他看来,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查研究,党的决策和指导方针就会符合客观实际,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认识容易脱离实际,导致决策失误。摆脱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初心,也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先后到河北、甘肃、湖南、内蒙古、四川、重庆、云南等地就脱贫攻坚进行考察调研。2019年4月,他先后换乘三种交通工具才到达重庆石柱县华溪村,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正落地。通过走访座谈,当听到该村“两不愁”已基本解决,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时,他叮嘱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通过调研,他对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很有信心。

由此可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有所不同,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以贯之的。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学习,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而且重视调查研究。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前提。

三 坚持党的领导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保证

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毛泽东认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离开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取得成功。毛泽东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25)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52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针对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26)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1957年5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03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邓小平非常重视党的建设。他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27)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9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多次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2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282页。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问题。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文选》第2卷,第652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强调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3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20页。

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确立自己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党的中心工作的开展和主要任务的完成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一)党的政治领导为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的实践探索,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为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八大准确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主要矛盾决定了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带领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党的新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好中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紧密关联的具体政策措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党的思想领导为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发挥思想领导作用。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尤其是着眼于认识和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实现科学发展等,这些都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的重要思想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尤其是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三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八个明确”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指导思想;而“十个坚持”、“四个必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行动纲领。

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注重对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的教育,以此发挥思想领导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党员多数来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党内存在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对此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页。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要加强思想领导,改进思想工作。他提出,“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32)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8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针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对党员思想造成的影响,江泽民指出:“党内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告诉我们,必须把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作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提到全党面前。”(33)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94页。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他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胡锦涛指出:“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也不可能是具有高度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党。”(34)胡锦涛《增强忧患意识,把党建设好》(2007年12月17日),《胡锦涛文选》第3卷,第1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他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3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63页。

(三)党的组织领导为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已发展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组织特征和组织优势。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崇高历史使命的使命型组织,是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服务型组织,是一个具有严明组织纪律的纪律型组织,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追求创新的变革型组织(36)蔡礼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领导优势的组织特征》,《中国领导科学》2019年第5期,第40-43页。。

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组织特征和组织优势为党的组织领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组织保障。具体而言,党的组织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党的组织队伍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7)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6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信仰坚定、军事指挥才能卓越、领导能力强的革命者。建国后,培养了一批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的干部。改革开放以来,按照邓小平提出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优秀干部。二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到地方和基层建立了设置科学、职责明确、运行高效的严密的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三是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广大人民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一百年来,党自身不断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巩固,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共产党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便于联系群众,更重要的是他们立足岗位,很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在革命时期,涌现了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先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了雷锋、王进喜、时传祥等先进典型;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杨善洲、孔繁森、张定宇等先进典型。正因为有党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才得以不折不扣地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遵循。

(一)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目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着眼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目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8)卡·马克思《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87页。。人民的利益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利益表现为不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利益主要表现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的利益主要表现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的利益主要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创作方向。之后,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时进一步强调和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他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9)毛泽东《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4页。。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上升为党的宗旨。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40)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1095页。。这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党的根本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其目的是为了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奴役中解放出来,实现独立、自由、平等这些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才能避免新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中华民族才能发展起来,真正获得独立主权,从而避免重新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主要矛盾直接指向人民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的满足,体现了党对人民生存发展重大利益的深入关切。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所提出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等论断都是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现代化的实现,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41)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4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80页。。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36页。无论是“先进生产力”,还是“先进文化”,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44)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文选》第2卷,第9页。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不断改善民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45)胡锦涛《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文选》第2卷,第166-16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弘扬人民的主体性,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6)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4页。“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47)习近平《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2017年11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4页。他还强调,要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帮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办好事,“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23页。。

(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方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方法。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法和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条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要正确认识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放手发动群众,才能为赢得战争提供无穷的力量,革命才能取得成功。他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49)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6页。“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50)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9页。正是依靠党的群众路线,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我们才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正是依靠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强调群众路线对党的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党提出的每一项重大任务,都是依靠人民完成的。如果哪个党组织离开人民群众,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会失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51)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2页。邓小平还尤其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他说:“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5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6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突出优势,是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要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调动他们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他指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参加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获得成功。”(53)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26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胡锦涛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其他劳动群众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基本力量的作用,又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5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文选》第3卷,第16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要将群众路线贯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贯穿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55)习近平《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365页。。他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56)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依此发展趋势,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将在这一新征程中逐步得到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必将梦想成真。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