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融入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2022-03-18 09:46张铁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化资助困难

■张铁成

(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资助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伴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跟进,我国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面临着新时代教育新的要求,因此,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论述中指出,学生资助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将育人作为资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近年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推进,但现有高校的资助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偏重物质资助,忽视心理精神关怀和素质能力提升;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过程中被动性较强,缺乏主动成长意识;缺乏资助和育人的有机统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2]。

因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教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常常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问题。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一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新环境,通过申请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努力学习等方式来克服困难;然而确实有部分学生存在消极被动依赖心理和“等、靠、要”思想,经济上的困难不仅影响学生的生活,也抑制了能力的发挥和战胜困难的行动,最终制约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从心理学视角可以发现,在这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存在着对“贫困”标签的自我认定。“贫困”本身不是问题,“贴标签式”的自我认知才是问题,帮助学生重塑自我认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成为资助育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

二、“叙事疗法”的内涵

(一)“叙事疗法”的理论来源

“叙事疗法”来源于后现代心理治疗,由麦克·怀特夫妇和大卫·爱普斯顿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咨询师带着尊重、放空、好奇、珍惜、合作等态度,倾听来访者的故事,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通过倾听、外化、解构、见证等技术,引导来访者走出自己的困境,建构起积极的自我认同和健全的人格[4]。

(二)“叙事疗法”的关键技术

“叙事疗法”的关键技术包含倾听、外化、解构、见证等,咨询师充分倾听来访者讲述自己充满问题的故事,通过使用外化语言将来访者和问题分离开,并且将问题解构,引导来访者重塑看待问题的观点和视角,进一步发掘自身的力量和资源,构建新的人生故事,从而建立自信心和合理信念。在叙事疗法中,咨询师是故事的见证者、陪伴者,尊重来访者的差异性,不给来访者贴标签,通过语言艺术探索个体叙事背后隐藏的意义,其独特的哲学观和极富人性化的咨询语言给来访者带来慰藉和力量。

(三)“叙事疗法”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可行性

近年来,“叙事疗法”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影响日益扩大,关于“叙事疗法”的研究,大多数的学者停留在对其治疗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上,而对其如何更好地贯彻到教育工作中则研究较少,“叙事疗法”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为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方向。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当坚持育人为本的导向,关注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叙事疗法”和资助育人工作两者都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目标上具有相似性,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运用“叙事疗法”将高校资助工作的重心转向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扶志”“扶智”的心理精神帮扶和励志成才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资助育人工作对经济困难学生“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的重要作用[5]。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为学生物质资助提供支持,还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资助和育人的有机统一。高校辅导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资助工作有效融合,可以借鉴“叙事疗法”中的语言艺术,引入倾听、外化、解构、见证等技巧,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叙述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故事,从而重塑自我认知、激发内在动力、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

三、“叙事疗法”融入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一)基于“叙事疗法”的资助育人工作方法探索

高校辅导员将叙事疗法中“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运用到资助育人工作中,结合倾听、外化、解构、见证等技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优化资助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提升资助工作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6]。

1.故事叙说:识别隐藏的故事,寻找特殊意义事件,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叙事疗法”认为,故事创造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价值。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叙事不是单纯讲述,而是从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高校辅导员通过故事叙说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窗口,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获得向上的力量和对自我更深层次的认同。

面对现实生活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压力问题,学生内心的情绪和个人感受会出现波动,进一步可能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讲述个人生命成长中的成就故事、感动故事、未来愿景故事等,透过故事可以帮助学生重写生命故事,理性分析和面对眼前的困难,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2.问题外化:外化与解构问题,将问题逐步化解

“叙事治疗”认为,来访者的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别等文化环境营造出来的。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问题外化之后,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贫困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身的家庭情况羞于启齿,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这恰恰证明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支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更客观冷静地认识自身经历,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解构,对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归因,将自身与问题剥离开,实现自我认同并且找到自身解决问题的资源,逐步将眼前的问题化解,并且从未来的视角,去做好规划、实现理想。

3.由薄到厚:见证并巩固正向力量,营造温暖支持的氛围

“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力量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视而不见。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学和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应对问题的经验,这些经验也是学生应对困难的重要心理资源。

辅导员可以积极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价值,比如这些学生自身可能拥有的自立自强精神以及更加坚韧的心态等。引导学生重构自身的积极有力的故事,挖掘学生自身的心理资源和内在力量,引导学生成为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7]。在叙事过程中,辅导员要为学生提供安全、接纳、温暖、支持的氛围,帮助他们进一步探索自我,寻求问题解决的正向力量。

(二)“叙事疗法”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策略研究

1.从“被动”到“互动”,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温度

将“叙事疗法”融入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当代的大学生个性鲜明、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辅导员要借鉴“叙事疗法”中欣赏和尊重的态度,为学生营造一种尊重、平等、安全、温暖、支持的氛围,让资助育人工作走向积极的双向情感互动,变得更加有力量、有温度。在聆听学生叙说生命故事时,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运用“叙事疗法”中的语言艺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暗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觉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从“输血”到“造血”,延展资助育人工作深度

将“叙事疗法”融入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战胜困难的心理资源,营造道德浸润和精神激励,充分发挥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作用,在“育人”中实现“育心”与“育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量,只是这些资源和能量因为各种原因被掩盖。辅导员要运用“叙事疗法”的方法和技巧,不是针对问题本身,而是透过故事敏锐地抓住学生潜在的能量和资源,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找自身的力量以解决自身的问题,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着力提高学生的成长发展能力和社会竞争实力。

3.从“单一”到“多元”,打开资助育人工作维度

将“叙事疗法”融入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始终坚持“扶困”“扶智”“扶志”相结合,努力推动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开展。辅导员定期地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个人故事以及思想动态,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奉献互助、拼搏进取、全面发展。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资助宣传活动,营造资助育人良好氛围,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用自己的成长进步“反哺”学校与社会,让学生成为资助政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成为学校资助工作的贡献者、知恩感恩的践行者。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实现由“单一”物质资助向“经济、心理、能力”等维度的“多元”资助组合转变,适应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要求,也促进高校辅导员不断学习发展和探索实践,有效实现了资助育人工作能量的双向传递。

四、总结与启示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重要课题。贫困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成为成长的财富,也可能成为成长的绊脚石。很多学生会不懈努力去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当他们倾尽全力仍处处碰壁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时,往往会产生自卑甚至产生自弃的想法。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对学生多些关心和爱护,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将“叙事疗法”融入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辅导员要借鉴“叙事疗法”中“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运用到资助育人工作中,结合倾听、外化、解构、见证等技术,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叙述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故事,发掘学生的内在能量,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并重构生命故事和自我认同,将资助工作化于一项项行动,强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扶、心理关怀、学业指导、能力培育,引导学生重塑自我认知、激发内在动力、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

将“叙事疗法”融入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多层次需求,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资助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提升资助工作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资助育人工作常态化、动态化,从而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引导高校学生培养能力素质,健全人格品性,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外化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河南新乡推进“德润新乡”建设工作的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