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03-18 10:3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新型应用型创新能力

洪 梅

(长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开拓创新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应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我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进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工作岗位输送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只有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提升办学质量,凸显教学特色,真正为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服务。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理应全面地契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切实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尚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受传统办学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的现实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现象。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精细化目标,构建科学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培养实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精准和清晰,培养的学生既不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也不具备较强的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很难真正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因缺乏科学化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未能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1.2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社会工作岗位的真实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长效化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明显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没有真正开展系统化实践实训课程体系。比如,应用型本科高校通常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创新课程体系,也没有构建一定的实践平台,这无疑会影响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依托校企合作保障学生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校企合作的力度并不够深入,很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形式层面上,未能真正推进[1]。

1.3 双师队伍构建不够全面,教学平台有待完善

在新发展形态下,要全方面地提升教师素养,不断构建科学的教学平台,真正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根基。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为了全面地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优质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创建科学的教学育人平台,同时提升资源整合建设水平。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不断夯实人才培养质量,把握社会岗位的真实需求,凸显自身教学特色,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采用科学化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2.1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

全面推动专业建设,合理完善课程设置,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和科学保障[2]。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设置和调整专业,形成就业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专业,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综合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对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全方位整合和精细化选,明确理论课程的研究拓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实践课程展开深入的研究与论证,增加符合社会工作岗位真实需求的实践课程内容,积极开展实践实训活动。依托完善且全面化的课程体系,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效。

2.2 研发校本教材,凸显教学特色

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践中,要全方位加强教材内容的变革和整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工作岗位提供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社会工作岗位的真实需求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会不断推陈出新,这使得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对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培养和全面塑造。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过程中要全面地完善和拓展教材内容,积极研发科学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断融入新内容,细化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全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材体系。在具体化的应用实践中,立足于现有教材完善理论教学,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信息收集和整合工作,加强教材研发的力度,提高教材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组建教材编写教研室,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判,充分开展社会调研,在整合多方信息的基础上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编写高质量教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攀升,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成效,凸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整体教学特色。

2.3 立足校企合作,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素养和整体能力。对学生而言,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才能满足未来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托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实践育人体系[3]。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寻求与行业企业的深入合作,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特色,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广阔的实践实训平台。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实训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科学研究和实际岗位工作经验,在分担企业工作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不断拓展实践实训平台外,还应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考评考核体系,在用人、管人机制等方面与企业展开深入合作。以学生考核工作为例,在合作育人的过程中,企业要承担对学生的岗位测评和考核工作,按照企业真实考核标准来实现精细化考核,学校则根据企业的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这样能确保校企双方合作的有序进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防范可能出现的形式主义问题。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自身育人视角出发,科学地建构实践实训平台,将实践实训工作全面纳入教学环节,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开发实践课程。

2.4 依托实验室,开展长效化职业技能大赛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依托实验室平台组织开展常态化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应结合不同专业特色,加大软硬件投入,全方位建设规格优越且符合标准的实验室。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应保障这些实验室整体开放,便于学生随时进行实践演练。学校要配置专职实验室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进行实验,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引导,有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要创设宽松的实验氛围,着重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特别是在实验任务的创设阶段,要确保实验任务的精细化和层次化。实验任务的设置要由易及难,逐步激发学生的实验信心。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素养。依托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平台,也可在校园范围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方式选拔人才,科学配置辅导教师,继而组成职业技能团队,积极参与校际乃至更广范围的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整体实践能力。

2.5 将毕业实习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将毕业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着力点。对大学四年级学生而言,科学且长效化的毕业实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岗位认知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实习,依托科学机制着力形成完善的毕业实习体系。可以采用“3+1”模式,在学生进入最后一学年初,引导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毕业实习。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鼓励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同企业签署实习或就业协议。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场所或者实习平台,将学生介绍给合作企业。此外,针对准备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的学生,学校则可以组织他们留在学校进行科研攻关或者学习备考等。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为了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传统培养实践中突出存在的现实问题,采用高效的科学化保障措施。

3.1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能够指引整个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面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在精细化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进行。在具体的调研实践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寻求合作企业的支持与帮助,征询行业领域内的最新发展动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着力进行必要的延伸,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前瞻性。同时,应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化搜集和全面化整合,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3.2 以多元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全面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夯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在理论指导和实践锤炼中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长效化发展。

3.3 科学建构完善的双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科学建构完善的双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可组织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锤炼,同合作企业深入互动,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

4 结语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和清晰化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双师教师队伍的高效化建设,大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型应用型创新能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