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疗卫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2-03-19 23:36黄子伦刘磊刘洋李默涵高振萍柳可心
中国市场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培养模式医疗卫生

黄子伦 刘磊 刘洋 李默涵 高振萍 柳可心

摘 要:我国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依旧成为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要想提高现代化的医学技术水平,进行医学人才和队伍的建设是重点。尤其是,此次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得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卫生;培养模式;人才

中圖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8-0078-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8.078

2020年3月1日正式出版的第5期《求是》卫生杂志在全国纸上首次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论述《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该文在论述中再次明确指出我们首先要坚定地学习贯彻以大病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关系工作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其从预防大病攻坚战的胜利关口一直向前面推移,避免因卫生小病而突发酿成严重的大疫。要加快建立健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继续深入实施推进医院全科医师人才培养、分级综合诊疗等服务体系工程建设。增强社会风险意识,完善对公共卫生服务领域重大社会风险的政策研判、评价、决策和风险防控的部门协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保障制度,科研卫生技术专业人才和体育教学必须首先得以实现。

1 国内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医疗服务水平随之不断地提升,但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依旧是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所以要振兴现代化的医疗制度,提高现代化的医学技术水平,人才和队伍的建设就成了重点。医疗水平提升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我国高等医疗院校的教育规模明显增加,医疗健康专业的人才学位和职称组织结构逐渐优化

其一,普通中职高等院校医科专业应届毕业生约占一般中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1/10左右;其二,医学硕士专业毕业生总人数应占普通本科院校硕士专业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

从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医疗卫生人才总数大幅增长;执业医师总数也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人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逐步优化。

1.2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能够适应专业化和市场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基本形成确立了以“5+3”(5年助理临床医学硕士专科专业教育+3年助理住院医师本科规范化专业培训或3年助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本科专业教育研究生课程培训)专科课程专业为教学主体、“3+”(3年助理临床医学硕士专科专业教育+年三级助理临床全科医师专业培训)专科课程为主体辅助和教学补充的新型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21世纪初始,我国开设了医疗相关专业,以培养面向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标志着我国医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正式确立。随之而来的我国多所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了医疗卫生专业,我国医疗卫生专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 国内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现状分析来看,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临床管理工作压力很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上超负荷工作,可见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专业人才仍十分稀缺。虽然我国在基层医疗健康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步,但是基层医疗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也为基层医疗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2.1 医学人才培养门槛渐高,给医学生就业带来了强大的阻力

因为医务人员和工作者的岗位比例相对较少,致使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很难顺利地就业。医院对于医务人员学历的要求,以及经常性的考试,医患矛盾的产生致使一部分医务人员放弃医疗事业。医护人员培养周期长,相当多的人无法坚持下来,医生就意味着要学习一生,一开始报考医学院的学生,并未想过如此,只是想到毕业就工作,心理上对该专业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对待态度。这一专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该专业的课程广度和难度远超其他专业。医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基本上都具有一个性质:生死攸关、人体生命和疾病科学本就是一个深奥且复杂的科学,需要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部分临床经验作为支撑,大多数医学生并没有,因而放弃了从事医疗卫生行业。

2.2 部分医学类高校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学校缺少了实习的各个环节,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理论上脱离实际,实践技术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很难被单位认可和重用甚至选择。同时,对于我国医务和社会事业管理相关专门人才的培训也是存在许多欠缺和不足:首先,培养的目标笼统,专业定位模糊,难以充分体现自己的专门技术优势。其次,课程配备不合理,师资严重短缺。即对于某些具有医疗专业特点的课程开设少而多数可能导致非本专业的毕业,缺少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体系与专业素养,而且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实践机制。

因此,对于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已经逐步转化为在医疗卫生方面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加之疫情的严重影响,各个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了扩招,预计同比增长18.9万。将其重点放在了临床医学、公共健康等相关专业,以其他相关专业学位的培养为主,以提供更多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相关专业学位培训。同时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加大临床医学专硕的扩招数量。可见发展医疗卫生人才刻不容缓。

3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3.1 加快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认真地对待公共卫生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具有社会性价值,政府积极投资于公共卫生事业的科研和教育进行实践,公共卫生在医疗领域的定义是泛指针对社区或者整个社会的健康保障措施,有别于其他医院整体性诊疗技术手段,是针对个人进行的个性化检测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健康保障制度,它与疾病治疗为主的各级医院制度既不相同又彼此相互融合、共同成长。两者的关键性交叉便是面临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管理制度。在众多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中,构建公共卫生技术和科研教育制度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中国公共卫生的科研、教育工作存在的短板,因此政府有必要动员各界力量、加强这一工作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重点培养优质公共卫生事业人才,加强投资医学院校公共卫生学院建设。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应对突发状况。

3.2 加强社区分级就医制度的建设

加强对社区中国青年医师的培养。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这场毫无硝烟的斗争中,如果方舱医院已经成为了主战场,那么一个个社区和基层单位也就是备战的基地。基层建设一直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建设对象,基层建設短板就是人才不足、设备不全、没有诊疗经验、没有先进的理念。远程会诊是现在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案,但也存在弊端,比如救治不及时,在治疗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就应该对基层医院实行输血与换血。培养社区医生,加强分级诊疗制度,让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3.3 建立科学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及科学技术逐步发展,医疗救治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也相应的有许多问题,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医疗卫生行业的优秀人才少,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少,医生全面素质还有待提高。这次疫情下,让我国充分认识到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医疗卫生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部分医学高校已经在进行扩招,使得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数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对于当今的教育体制,大部分医学院校仍然处于理论大于实践,并没有做到平衡理论课与实践课,使得医学生毕业只有理论知识,而实践经验相对欠缺。通过实践课程的增加,可以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医学生。全方面培养医疗卫生人才,从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医生护士感染,这有可能是由于上学期间并没有重视传染病等公共卫生课程。由此,造就的对这次传染病的不重视,因此应该从各方面培养医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各个学科的重要性,全方面提升其素质,这样他们就能在面对任何情况时都能够游刃有余。

4 结论

未来的医疗卫生行业制度将会变得更完善,而且通过大量的人才培养,我国应对任何突发的医疗紧急情况都能从容不迫。高素质的医疗卫生行业人才,能够以精湛的技术、热忱的态度服务于人民,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造福当地百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紧密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发挥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社会服务职能,促进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实现共赢。对于患者来说,医生的素养不断提升,可以使医患纠纷逐渐降低。根据社会需求,会形成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科学的教学课程,并且实践也会变得重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医院的环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诊疗手段更多,治疗方法更全面。

参考文献:

[1]莫中成,蔡恒玲,谢远杰,等.“卓越医师计划”培养保障体系构建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2).

[2]杨云霞.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质量监测路径探究[J].教育探索,2013(1).

[3]李德玲,张朝慧.尊重:医疗实践中的德性意蕴[J].医学与哲学,2014(9).

[4]田润平,傅骞,周嫱,等.以医德教育为核心的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建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

[基金项目]牡丹江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新冠肺炎疫情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09)。

[作者简介]黄子伦(1998—),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学士;通讯作者:刘磊。

1451500783338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培养模式医疗卫生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