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2-03-21 09:34逯乘池孙浩宇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逯乘池 孙浩宇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高考语文增加了文言文阅读的比重,文言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应试,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字词句本身,加上文言文语言历史久远,晦涩难懂,文言文教学常常出现枯燥乏味,高耗低效的问题,因此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兴趣,重视积累和运用,以及更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比重的增加,文言文教学应试化严重,教师也只是按照“套路”教学,只是简单的根据高考考察的重点梳理字词句意和一些文化常识,这就导致课上学生没有参与感,只是老师说学生记,既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记忆,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望文生畏”,造成恶性循环。而文言文自身承载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其重要性熙然不言而喻,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篇目,更是精品,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走近文人,领略文人的价值追求和理想志趣,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近几年,课程改革蓬勃发展,教师也更加重视文言文教学,也更重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只重视字词句忽视文言文本身的现象有所缓解,但并没有真正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为顺兴新课改要求,如何提高文言文有效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1。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许多学者针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多以研究教师特征和教学有效性为重点,后转向以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有效性为重点。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西方有效教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为综合性研究,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吸收掌握成果之间的关系。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但流于表面,没有涉及核心问题,直到80年代,才出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观点,邵瑞珍在《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有效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设计与应用”2,陈厚德也在《有效教学》3一书中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基本观念,他认为有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形成的“有效学习的过程”,论述了有效学习的基本原则、基本要素、基本模式以及有效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有效教学是由国外引入的理念,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尚不完全,且针对不同文体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仍不足,研究成果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没有太大的突破。

以往对“有效教学”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指有效率的教学,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尽可能的节省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投入,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另一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界定的,是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掌握教师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两者虽然主体不同,但出发点都是为了高效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师高效教学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结合下,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4中谈到的“有效教学,不在于教师有没有教完或者认不认真,而在于学生从中有所收益”的观点进行探究。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无效教学的表现

文言文是现代汉语形成的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幾千年的历史文化,许多文言篇章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文言文阅读试题在高考比重中有所增加,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重要,但目前来看,文言文教学仍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本身文言文基础薄弱,只是被动地接受课上老师速降内容,课下死记硬背,不具备理解文意的能力,缺乏自己大致阅读一篇文言文的素养,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花大功夫死记硬背的积累,考试却“无用武之地”,费时又低效,导致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而且,随着高考文言文试题比重的增加,文言文阅读学习成了得分工具,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教师往往不重视文言文本身优美的语言以及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使文言文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教师不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灌输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文言文教学课堂仍然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梳理知识点,学生不加思考的记,并不能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吸引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重点把握不准确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其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来说,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偏向于工具性,则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句的积累,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偏向于人文性,则会将教学重点放在文言文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目前新课改大背景来看,教师越来越重视文言文篇章背后多具有的思想文化内涵,在教学方向上也有意的侧重于文言文本身,但大多只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完全脱离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作者的思想情感,忽视文言文本身的人文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5要求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而多数教师对这一要求落实不到位。

三、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文言文篇章不论是语言文字本身、创作背景,还是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情感,都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过遥远,无法达到对文章内容的感同身受,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常会设置一个教学环节叫“走进作者”,可就实际教学效果而言,只是简单的认识,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如果把文言文学习只看作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学,而不是出于自身爱好,学习一定会变得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在保证所有学生实现共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教学目标,同时也要给学生信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文言文阅读不再是学生眼中避之不及的“硬骨头”。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类叙事性强的文章,在讲授文章之前,可以多交代一些当时的故事背景,两国交战情况,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想去探究本篇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主动地去理解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二)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想读懂文言文,只有字词句方面的古代汉语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古文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现实,涉及古代社会的典籍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等文化情况,所以,让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如《曹刿论战》中曹刿“登轼而望之”,有的同学译为“曹刿登在车前横木上,向前望去”。其实,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是供乘车者手扶用的,不能登。又如《促织》中说成名“为猾胥报充里正役”,有的同学问:“让成名当官,怎么说算是欺压他呢?”这是由于对古代社会职官情况缺乏了解。明清时的“里正”类似后世的保甲长,是管理乡里事物的办事人,不是政府任命的官。里正负责征收捐税,摊派徭役等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人的称谓、纪年法、地名和官名及科举名称、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等方面的情况,对解释字句和理解文章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文言文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三)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

刘奕在《对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中说,“在影响有效教学的众多因素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说,要想做到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对教学重点有一个准确把握,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等都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就高中文言文教学而言,要力求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消耗上,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能准确把握文言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要不断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同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应墨守成规,坚持原有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研究学生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投其所好”,让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

文言文教学除了涉及到大量文言文字词句的积累外,还需要教师对所学文言篇章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经历、思想内涵等多方面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保证在文言文课堂上适时引用,信手拈来,经过加工,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加以讲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在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方面,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多数采取教师讲学生记和死背的形式,学生记忆困难,应试时不会用,耗时长,效果差。如在讲授文化常识时,可以适当是引入一些史实,让文化常识的积累带有一些趣味性。处理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等这类难以区分、易错的知识点时,可以从字形的构造和演变上来加以区分,从字音字形上来推断字义。文言文的翻译理解,同样是学生面临的一大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学生感知文章大意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平时的积累,了解文章的语境和大意。更重要的是,教师也要重视文言文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局限在字词积累,应更多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教师翻译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枯燥,学生没有参与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留有悬念,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如在讲授《劝学》时,针对荀子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荀子的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适用,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给学生留下了思考探究的空间,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文言文阅读越来越重要,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重点是要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文言文篇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不再“谈文色变”,同时,文言文教学应更多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感受文言文篇章中古人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闭[J].教育评论.2006,( 6 ): 46-48

[2] 李付萍.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6-17.

[3] 杨云. 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

[4] 劉越. 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对策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5] 陈素云. 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6] 邓令.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62-63.

[7] 周林炜.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6.

[8] 于欢. 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