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分级阅读研究现状述评

2022-03-21 19:05李蓉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分级阅读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李蓉

摘要:从介绍分析西方尤其是欧美分级阅读理论体系、理念到国内分级阅读理论体系的构建、分级阅读的实践研究,我国的分级阅读研究正不断受到各界的关注与重视。2011年8月由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表明分级阅读已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国内分级阅读体系不够完善、分级阅读标准尚未统一等问题与困境。故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搜索国内分级阅读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软件对国内2010年至2021年分级阅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分级阅读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分级阅读;阅读;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背景

分级阅读是“从少年儿童的年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选择、供应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的读物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的一种阅读方法与策略。”1

西方分级阅读历史的很长,早在1986年,威廉·麦加菲就开发了第一套供社会广泛运用的分级阅读标准《麦加菲读本》。到20世纪20年代,则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体系。而在国内,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分级阅读也已经有了十年以上的发展,大陆地区分级阅读则开始得较晚。2009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首届分级阅读学术研讨会”,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分级阅读的标准及其理念等。如王泉根(2009)探讨了什么是分级阅读,为什么要进行分级阅读以及如何进行分级阅读,并在2010年提出了关于分级阅读的四项基本原则:“服务大多数”“群体性差异”“量身定做”及“儿童本位”。陈邦、汪全莉(2019)提出了儿童中文分级阅读发展策略。与此同时,詹莉波、尤建忠(2010),吴亮芳、李建红(2010),安武林(2011),王新利(2012),徐建华、梁浩光(2011),漆秋香(2015)等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分级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也有一些学者把研究角度转向了国外分级阅读的研究或中外分级阅读的对比,如琳达·瓦理查(2009),姜洪伟(2010),孙南南(2011),罗德红、余婧(2013)介绍了美国的阅读分级方式及分级阅读教育体系。王晔(2013)介绍了英美两国的分级阅读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图书馆婴幼儿分级阅读实施方案。李云飞,袁曦临(2019)运用citespace对国外儿童分级阅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万宇、朱颖华(2016)从语系、研究方法及研究人员结构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我国分级阅读研究与西方的差异。李雅、张敬(2021)把德国、日本、我国港台地区、大陆地区的分级阅读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

另外,还有学者把分级阅读与阅读推广、教学等相结合。如张慧敏(2018)把分级阅读与阅读推广相结合,提出了分级阅读视角下儿童阅读推广的对策。王鸿滨(2016)以经贸类材料为例提出了留学生课外汉语分级阅读框架体系建设的构想。

通过对国内分级阅读研究情况的梳理,可以更好地分析我国分级阅读目前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从而促进国内分级阅读的发展。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我们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主题词“分级” AND“阅读”对数据库内2010年至2021年的核心期刊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2021年12月。共检索得到889篇文献。通过进一步人工筛查,剔除掉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我们最终得到了有效文献844篇。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Citation Space的简称,可译为“引文空间”)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Chaomei Chen)开发的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渐发展起來的一款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

本研究主要采用citespace(5.6R5版)对所收集的文献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和时区视图等处理。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把cnki的文献数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处理后再导入citespace软件。时区分割(Time Slicing)设定为2010至2021,默认切割频率是以年为单位。Text Processing默认项主要包括Title(标题),Abstract(摘要) ,Author Keyword(DE,作者关键词), Keyword Plus(ID,Wos增补关键词)。网络的类型(Node Types)选择Keyword,Keyword常常用来对文本主题进行共词(co-word)的挖掘分析。2Selection Criteria 阈值设定为 Top N=50,即提取每个时间切片内频次出现排名前50的关键词。为保证软件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将对数据分析结果呈现出的关键文献进行人工阅读分析和总结,以此来获得信度较高的结论。

三、国内分级阅读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文献的年度分布

通过对研究文献年发文量的统计,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分级阅读研究文献年发文量以200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分级阅读研究的起步期(2008年以前),该阶段发文较少,年发文量均在20篇以下。表明这个时期学者虽然已经开始围绕分级阅读或与该领域主题相关的内容展开研究,但是成果不多,关注度较弱。这主要是由于在2007年,香港、台湾在“世界青少年阅读力排行”中分别排名第2和第22(白冰,2009)。从而引起了大陆学者的热议。第二个阶段为分级阅读研究的快速增长期(2008年至2021年)。与上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分级阅读研究的发文量明显增加。200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等人提出引进“桥梁书”的概念,一场倡导儿童分级阅读的行动由此展开(詹莉波、尤建忠,2010)。随着南方分级阅读中心、接力儿童分级阅读中心的成立,以及2009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分级阅读领域。

(二) 高产作者统计

在citespace生成的作者合作知識图谱中(图2),共选择出100位作者,以及作者之间的22条连线。作者合作图谱中的节点大小表示作者、机构或者国家/地区发表论文的数量,之间的连线反映合作关系的强弱。3从图2中可以看到,发文量较多的为王鸿滨,经统计共5篇。根据普赖斯公式 K(p)=0.749×√Max(p) 进行计算, K(p)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Max(p)为所统计年限内发文量最多的那位作者的发文数。将Max(p)=5代入公式,则K(p)约等于1.67,按照实际运用中取整的原则,取K(p)值为2,即在统计年限内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可以入选核心作者群。经统计,发文量为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47位(图2)。

由图2可见,核心作者队伍已初具规模。原因如下:一是核心作者群中既有学界泰斗,如王鸿滨、王泉根等;又有年轻学者。且他们的发文具有连续性,表明他们对分级阅读领域的持续关注与研究。二是作者群的发文质量和发文刊物质量较高,包括语言教学与研究、出版广角、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工作、出版发行研究等核心期刊。三是这些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量位居前列,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三) 高频被引论文分析

引文是学术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期刊论文质量和影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4笔者以知网2021年12月最新更新的数据为依据,对分级阅读研究领域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后选取了其中被引次数排名前十的文献(图3)。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十篇高被引文献中,有五篇文献与欧美分级阅读有关,有两篇研究对象是英语分级阅读,有两篇的研究对象是少儿图书馆,有一篇是以儿童分级阅读为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上来看,有五篇是分级阅读方式,两篇是分级阅读教学,两篇是图书馆分级阅读,一篇是阅读推广。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我们可以发现分级阅读研究领域目前还处在发展期,分级阅读体系还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分级阅读起源于西方,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分级阅读发展较成熟。通过对欧美分级阅读体系的介绍与分析,有利于我国分级阅读体系的建立。分级阅读研究领域的发展,有赖于教育学、心理学、图书馆学、出版学等学科的支持。

(四) 分级阅读研究的热点主题

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就是对数据集中作者提供的关键词的分析。词频是指所分析的文档中词语出现的次数。词频分析方法就是在文献信息中提取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频次的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的方法。5图4为本研究的关键词共现视图,图5为关键词共现频次表。结合图4和图5,通过耦合关键词词频与中介中心性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对分级阅读研究主要关注“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儿童阅读”“阅读教学”“分级教学”等。分析图4和图5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和频次统计,结合人工文献阅读和整理后,我们发现,分级阅读逐渐受到教育学、图书馆学及出版学等领域的重视。这主要跟我国分级阅读的研究主体有关,正如万宇、朱颖华(2016)所提到的一样,我国现存的众多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与系统,其背后的研究主体基本是出版商和一些阅读推广人,是一种单一的机构模式。而在西方分级阅读发达的国家,研究人员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等专家学者团队。且国外儿童分级阅读研究多关注儿童阅读文本的易读性,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读写能力、阅读障碍及教育等方面(李云飞、袁曦临,2019)。

关键词中心度数值越高则说明该研究方向越处于整个研究网络的中心位置,越具有影响力和支配地位。6图5显示,关键词中心度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其余中心度比较高的还有分级阅读、儿童、阅读、阅读教学等。

综合分析高频词和高中心度词,我们可以发现分级阅读研究领域频次与中心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例如公共图书馆的频次是73,中心度是0.5。说明在分级阅读研究领域,一些具有明确指向性的高频词已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且研究人员也是围绕着这些词进行研究,因此中心度也较高。

(五) 分级阅读研究的热点演进

关键词共现视图(见图4)显示的是研究领域的细分分布情况,而时间线视图则更着重于反映根据时间的变化,各个研究领域的演变趋势及相互影响。图6为本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视图,通过时间线视图即可看到分级阅读2010年至2021年十年间研究热点的迁移与演变趋势。通过图6时间线时间线聚类模式,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分级阅读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级阅读、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分级教学等领域。而在这之后研究方向进一步细化,如分级阅读研究开始与出版学、分级标准、教学相结合。2009年南方阅读中心发布了国内首个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标准,国内分级阅读研究开始关注阅读分级标准、分级阅读出版读物及分级阅读推广。我国出版行业关于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以分级阅读标准和分级阅读出版物为主,教育行业的研究多关注以语文教学为目的的中文读物分级和对应于语言学习的英文读物的分级,而图书馆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级阅读读物和分级阅读推广的实践领域(桂定君等,2021)。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citespace分析了我国分级阅读领域2010至2021年近十年的研究现状,从刚开始的理论探讨到分级阅读的实践研究,从出版社主导到国家层面发布与分级阅读有关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到我国的分级阅读领域正逐渐受到国家、社会、个人等的关注与重视。但是我国的分级阅读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境。如漆秋香(2015)提出我国分级阅读领域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分级阅读的推进主要以出版社为主;二是分级阅读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三是分级阅读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合力。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分级阅读研究领域虽然在研究文献数量上在不断增加,但是在质量上却还大有可为。比如对阅读标准的探讨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研究主体上学科分布较窄,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较少,跨学科研究较少等。以上面临的种种问题,都需要形成一个由国家主导,借助教育学、心理学、图书出版学、图书馆学等各学科专家学者团队,学校、社会、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合力。

因此,笔者尝試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一是建立由国家主导,各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团队协同合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特色的分级阅读理论体系,制定一个统一的分级阅读标准以及完善的评价和测评标准。如美国的《蓝思体系(Lexile Scales)》正是由美国国际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NICHD)制定的。有了国家的主导以及相关法律条文、制度的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分级阅读领域的繁荣发展。

二是建立长期的标准反馈机制。分级阅读标准及体系等的确立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分级阅读实践,而建立长期有效的标准反馈机制,分级阅读的标准及体系才能不断完善、更新。

三是全社会形成合力,分级阅读的发展需要图书馆、图书出版、学校、家长、青少年等的共同参与。分级阅读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学校教育、图书出版行业、图书馆等提供参照标准,对阅读推广、儿童阅读服务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安武林,不合时宜的分级阅读,《出版广角》,2011年第6期。

[2]白冰,少年儿童分级阅读及其研究,《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9期。

[3]陈邦、汪全莉,儿童中文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建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3期。

[4]桂定君、程莉、李燕娜,多元语言发展视角下的儿童分级阅读研究综述,《公共图书馆》,2021年9月。

[5]姜洪伟,美国分级阅读阅读方式简评及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10期。

[6]李雅、张敬,国内外分级阅读标准比较研究,《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年第2期。

[7]李云飞、袁曦临,国外儿童分级阅读研究现状述评,《图书馆杂志》,2019年03期。

[8]琳达·瓦理查,让孩子阅读适合自己的图书——欧美儿童分级研究管窥,《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9期。

[9]罗德红、余婧,美国蓝思分级阅读框架:差异化阅读教学和测评工具,《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10期。

[10]漆秋香,国内分级阅读现状及发展对策,《出版广角》,2015年4月。

[11]孙南南,美国分级阅读教育体系探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2]万宇、朱颖华,汉语儿童阅读分级与西方阅读分级的差异研究,《图书馆杂志》,2016年第5期。

[13]王鸿滨,留学生课外汉语分级阅读框架体系建设构想——以经贸类材料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4期。

[14]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9期。

[15]王泉根,分级阅读的四项基本原则,《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10期。

[16]王新利,我国儿童分级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图书馆》,2012年第2期。

[17]王晔,英美两国儿童分级阅读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情报》,2013年第12期。

[18]吴亮芳、李建红,分级阅读推广的尴尬与出路,《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10期。

[19]徐建华、梁浩光,少儿图书馆分级阅读指导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图书馆论坛》,2011年06期。

[20]詹莉波、尤建忠,儿童图书“分级阅读”在我国的生存现状与问题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6期,

[21]张慧敏(2018),分级阅读视角下儿童阅读的推广,《邯郸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分级阅读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高中英语文学分级阅读选材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高中英语分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