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022-03-22 23:00李婷婷
教育界·A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作者简介:李婷婷(1985.05—),女,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引导与鼓励学生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要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及文化素质,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汇聚形成的,充分体现了民族风貌及特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多元思想文化及各种观念的一种综合表现,其中包含文化意识与文化实体。当前存在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十分明显的历史痕迹,也充满新时代的生命力,其特点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十分显著的继承性、民族性。简而言之,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优秀的本土文化,属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之一,是来自于历史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存在的,还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之内。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传承中始终保持其独有特色。从广度上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从深度来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刻。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汉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载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承及发展十分有利,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进行文化传承。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各方面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材内容都会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比较典型的就是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学生要想更顺利地学习及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本中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甚至可以更高效地学习其他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第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当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件需要社会各个领域都参与的事情,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更应当积极参与其中。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基本已经具备比较牢固的语文基础知识,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相对较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的阶段,他们虽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尚未具备完全独立判断多种价值观念的能力,若教师未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就容易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这一重要阶段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这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认识与培养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度解读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让学生学会判断与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在学生受教育的多个过程中,中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更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以及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会产生直接影响。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重要学科。在学习语文的不同环节,教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让他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悟其中的优秀思想、文化品格以及人文精神,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促进自我成长与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优秀的个人品德产生深刻感受,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清楚认识这一点,并通过有效策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一)通过传统节日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兴趣是重要的动力之一。要想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就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当前保留下来并持续宣传与举办的传统节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存在比较紧密的联系,是学生熟悉且易于产生兴趣的内容,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与教材中涉及传统节日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使两者之间能够相互补充,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得以循环进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社戏》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结合本地风俗,充分了解当地戏剧情况。而正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以当地戏剧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结合庙戏的产生、清明节的由来以及祭祖文化等内容进行讲解,借助图片、视频等层层剖析相关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还能实现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及文化素养,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获得更可喜的成果。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课内教材是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工具。但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无法让教材真正发挥其在渗透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对语文教材进行合理应用,深层次分析及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尤其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在历经调整之后,已经成为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本。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研读,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而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對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比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涉及的建筑艺术及园林艺术皆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彰显了古建筑的人文内涵。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古建筑背后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更好地汲取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有效实施课内外阅读结合

在中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知识输入,让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经典文化内容,掌握阅读语文课文的方法及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主发掘并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而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眼界,使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有方向地对相关的课外知识进行拓展学习。比如,在教学《杨修之死》和《智取生辰纲》这两篇课文时,为加强学生对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语文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及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经典文学作品,以更好地了解课文中的人物所处的背景环境,了解人物个性形成和事件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理解课文中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综合阅读的过程中,真正融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阅读其他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获得有效提升。

(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在当前社会仍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不能只注重理论指导,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行为养成的教育,引导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积极践行传统美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实际行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有效组织学生落实实践任务,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宋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保家卫国的情怀和爱国的情感。在学习完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表现爱国主义的其他古诗词,并在阅读之后撰写读书报告,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深入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及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古代人文景观,特别是能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景观,让学生在接触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五)提升语文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而言,语文教师是主要的执行者及引导者。教师的知识素养会直接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基于此,学校内部需要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教育,让语文教师可以了解及掌握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实现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基础与支持。同时,语文教师也需要不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如此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在当前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应当传授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中学语文教师应当真正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及价值,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及措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支持。

【参考文献】

杨维君.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1):39-40.

孙智德.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11):135-136.

魏葳.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21(10):82-83.

1705501705295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