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生思维品质提升途径探究

2022-03-22 01:46侯延东郭杭琪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思维品质高中英语

侯延东 郭杭琪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它指独立思考、辩证质疑、批判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以“The World After Coronavirus”阅读教学为例,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旨在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学习活动观

作者简介:侯延东,郭杭琪,杭州市塘栖中学。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强调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指提高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指独立思考、辩证质疑、批判和创新的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梳理、概括并建构新概念以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事物,并能创造性地表达观点。本文从思维品质出发,阐述其定义、内涵和发展途径,并以“The World After Coronavirus”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思维品质的定义及教学意义

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也正如赞可夫所言,各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杜威所主张的“反省的思维的分析”这一概念同时也着重强调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做”中验证效果。综合以上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理论概述与普遍认知,课堂教学中师生思维活动的核心地位得以凸显出来。

黄远振等提出,思维品质包含了一个以逻辑性为起点、批判性为过渡、创新性为终点的三维立体化结构体系,思维品质的内涵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五个方面。教师在设计英语阅读活动课中应首先以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为目标,围绕具体的主题语境,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促进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必须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进行。课标明确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即英语学习活动。英语学习活动也是英语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是英语课程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阵地。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活动观能够指导英语阅读活动课的开展,在整合化、情景化和结构化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培养高中生思维品质的设计和实施

笔者以“The World After Coronavirus”一文为例,共同探讨思维品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文本为教学载体,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和实践来提炼结构化知识的能力;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语言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在新的语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进而促进思维品质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发展。

【主题语境】人与社会

【语篇类型】议论文

【语篇研读】

【what】本文节选自著名书籍《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作《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原作于2020年3月20日刊登于《金融时报》。作者在此文章中聚焦于人类面对重大分歧时,作为一个整体而连接的这个世界该何去何从的问题,以及对世界各国在危机面前作鸟兽散现状的担忧。本文主要摘选自全文第一段、第二段和“We need a global plan”这部分,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且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发展。

【why】本文发表于2020年3月份,中西方国家由于思维、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面对危机。在危机当中,我国表现出大国的气概,将医疗知识、医疗设备与全球共享,为全球度过危机提供了巨大支持。作者通过本文,明确提出各国各地区的团结合作才是国际社会战胜各种分歧和危机的最强有力武器。各国应坚决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一致,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how】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共11个段落,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1-2段),提出作者要讨论的问题;第二部分为本论(3-10段),作者对如何达成全球合作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阐明现状;第三部分(11段)为结论,总结作者的观点。通过对语篇体裁的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其文体结构,即凡戴克所提的语篇宏观结构(van Dijk 1977),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对语篇内容的深层次分析,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本篇文章11个段落之间衔接紧密,结构清晰,作者从人类所面对的危机入手,试图说服人类尽快改变当下局面,并以人类需要做出自己最终选择收尾,呼吁人类应尽快选择全球合作来共同面对危机。

学生学习本篇文章时,对我国所采取的面对危机措施有真实感悟,如各种措施的缜密和效率,积极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增强爱国情怀。同时,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引领下,学生在听、说、读、看、写中发展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图1为学生梳理、概括和整合后的结构化知识。

学生在建构结构化知识图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梳理人类所面对选择的事实性信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基于文本和结构化知识图对问题进行推理,锻炼逻辑推理能力;推理过程中分析背后的原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最后学生针对情境展开辩论并分享自己对辩论的感受与体会,培养整体思维品质。由此,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一)立足语篇,创建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内容主要涵盖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内容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这是思维品质深刻性和敏捷性的培养过程。

1.紧扣主题,创设情境,铺垫语言和背景知识。

学习活动一:教师引导学生以文章的标题“The World After Coronavirus”为切入点,预测文本的主旨大意及内容;同时为学生补充相应的词汇。教学片段如下:

T: Can you predict the content based on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S1: The passage may talk about how different countries fight against Covid-19.

S2: The passage may tell us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all humanity.

T: Good predictions. Do you know some relevant expressions about Covid-19?

S3: mask, medical workers, lockdown, epidemic...

教师呈现以下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有关面对危机的表达,图2与医疗物资相关,帮助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为学生接下来的思维训练做语言铺垫。

2. 概括、梳理、整合信息。学习活动二:教师从文本内容出发,提出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问题1: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text?

问题2:How many parts can this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and why?

問题3: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中心思想如下:

Part 1:Humankind faces two important choices in the face of a global crisis.

Part 2:Five methods to reach global cooperation to defeat the viru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Part 3:Humanity needs to choose between disunity and global solidarity.

(1)学生细读第一部分,思考:What are we facing and how will it affect us?

(2)学生细读第二部分,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这六个段落的信息,从本文整体结构入手,到每个段落的结构,整合成部分思维导图(教师会予以辅助),使信息结构化。

(3)学生细读第三部分,思考:Do any countries adopt these methods? What are the examples the writer cited to prove himself? What choices should we make? 问题解决完后,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剩余信息,将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整合成关于该文本的完整思维导图(见图1)。

(4)学生再读语篇,小组合作检查思维导图。

【设计说明】导入环节清晰明了,直奔主题,从思维导图入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学生之后的思维训练做好语言和背景铺垫。在语篇主题背景的引领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培养锻炼学生把握语篇的宏观、微观组织结构的能力与技巧,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能够让学生在锻炼概括、逻辑能力中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二)深入语篇,创建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具体指的是以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为基本方法、以内化与应用为最终目标指向的学习活动,是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的培养过程。

1.描述阐释。学习活动三:学生根据梳理、概括、整合而形成的结构化知识思维导图(图1),运用语篇中所学的词汇、短语以及固定搭配等语言表达,采用两人合作形式,用英语相互阐释文本主要信息,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分析判断,内化应用。基于主题与内容,学生深入思考以下问题,提出个人想法与观点,并从文中找出相应证据支持自身观点。

Why does the author believe mankind will inhabit in a different world after coronavirus?

What are the premises of the global sharing of information, medical equipment and medical personnel?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uthor's suggestion about the realization of a global agreement on travel?

学生分析面对危机时的态度与举动,进行对比,讨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教学片段如下:

T: What are American attitudes towards Covid-19? How about their actions?

S1: They did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virus and they even refused to wear masks.

S2: American government didn't cooperate with other countries.

T: How about Chinese people and Chinese government? What did they do?

S3: Chinese government took immed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S4: If the city was deeply affected by the virus, it was on lockdown to prevent further infection.

S5: People didn't go out. Instead, they stayed at home and did what the government required them to do.

T: Well done! So we can see the actions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merican government are extremely different. Why are there such differences?

S1: Because we are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whose tenet is to serve the people whole heartedly. So people will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by the government.

S2: Because we cooperate together! When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the whole country worked together to fight against the virus. We did what the Party required us to do. On the contrary, Americans did whatever they wanted and didn't care the consequence. So the virus spread quickly.

【设计说明】在梳理与整合语篇的事实性信息后,引导学生基于主题语境与语篇内容,以两人合作的方式,采用新学习语言表达叙述思维导图,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在思考问题时能根據语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做到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使得思维和语言表达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学生批判性分析面对危机时的不同态度与举动,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思考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三)超越语篇,创建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具体由以下几大部分构成: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是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的综合培养过程。

1.推理论证,批判评价。

(1)学生讨论本文作者的观点,分析并讨论本文的写作手法(从议论文的结构和目的入手)。

(2)学生对文章最后一段做出自己的选择并陈述原因。

2.想象创造。

(1)设置情境——Under-the-skin surveillance:假设每个公民每天佩戴生物特征识别手环,以方便实时监测24小时的体温和心率。监测所得数据经一定算法后转入系统进行存储和分析。这些算法可在症状出现之前就知道是否生病,并且通过定位系统还能够知道公民行踪。辩题:Is the Under-the-skin surveillance suitable?

(2)辩论: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就以上假设展开辩论。双方需要先陈述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再根据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最后双方需要合作达成最终解决方案。

(3)辩论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再次进行自我思考,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全班交流,提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设计说明】学生尝试使用和内化所学的语言,分析和欣赏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与评价,并理性表达自我观点,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加深对主体的认识。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问题,对假设行为的合理与不合理性进行逻辑推理,通过灵活运用已学语篇知识,对新语境进行综合分析和独立评判,并通过辩论创造性地表达自我;在辩论中,学生需要有立论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类比能力等;需要根据对方逻辑中的漏洞快速进行驳斥,锻炼思维的灵活和敏锐性;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批判的同时反思自我观点,以产生更新颖的想法,提升思维的创造力。通过辩论,学生能够在快速分析逻辑、敏锐观察思维漏洞、灵活组织语言、缜密批判观点和创造性驳斥主张中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四、结语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素养之一,这需要教师深入研读课标,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法,落实教学活动,站在提升思维品质的角度上,努力从以知识为导向、碎片化的教学模式,走向以能力为导向、情境化、整合化、结构化的思维型课堂教学形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真实的社会语境和生活语境,基于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对蕴含思维的信息的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以及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发展多元智力。

参考文献:

[1]Kuhn D. Education for Thinking[M].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Van Dijk T A. Text and Context: Explorations i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80.

[3]Venville G, Adey P, Larkin S, et,al. Fostering Thinking Through Science in the Early Years of School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3(11):1313-1331.

[4]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4):63-69.

[5]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6]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7]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657500589241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观思维品质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基于学习活动观开展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以听带写”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