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

2022-03-22 20:30徐朝红
当代旅游 2022年16期
关键词:培育特色经济

徐朝红

[内容提要]本文从城市特色、科学统筹、城市治理、业态内容、消费引导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培育个性化的城市“夜经济”,在发扬地方文化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造福民众。

引 言

“夜经济”,顾名思义,是呈现在夜间的经济形式,一般是指发生时间在晚间7点至早晨6点,以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作为参与主体,以休闲娱乐、购物消费和文体活动等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自古代就已盛行,而非新生事物。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独具特色的夜间集市活动最早产生于汉代,并在唐代得到蓬勃发展,在宋代达到繁盛状态,而到了明清时期就已经成为常态 。然而,“夜经济”这一专有名词的出现时间较晚,自20世纪70年代起,“夜经济”才开始出现并被人们所熟知,直至现在,“夜经济”繁荣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维度,“夜经济”本身具有拉动城市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吸引外部投资等重要功能,它还可以作为城市活力、品牌影响力、生活舒适度、安全度与便利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一个城市的“夜经济”发展越繁荣,表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越充满活力、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越足。

一 城市“夜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大众对夜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民需要利用夜间的闲暇时间进行购物消费、休闲娱乐、运动放松、学习提高、美容保养等系列活动,进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是经济转型时期新的消费热点,也是助推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同时还是丰富和完善一个城市旅游产业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夜经济”在我国很多城市得以迅速发展,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重庆、杭州、丽江、桂林等城市都已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夜经济” 。然而,发展“夜经济”不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行动,而是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发展“夜经济”应坚持以当地民众和游客需求为核心,以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为基础,创新性地培育个性化的“夜经济”模式,从而实现满足社会现实需求、发扬地方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多重目的。

二 如何培育个性化城市夜经济

(一)立足城市特色,培育个性化的“夜经济”

“夜经济”是一种社会自然形成的生活现象,是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转变而产生的一种经济与文化相融合的经济形态,更是人们在经历了白天繁忙的工作后迫切需要在夜晚给疲惫的身心“充电”的休闲生活方式。对于游客而言,“夜经济”是其丰富旅游活动,了解城市文化的异地生活体验 。“夜经济”能直观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文化特点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是展现城市特色和发展成就的有效途径,映射着该城市独特的文化与经济活力。然而,现在很多城市的“夜经济”没有展现城市自身的个性,没有因地制宜地培育独具自身特色的“夜经济”,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致使“夜经济”不瘟不火。因此,各城市应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经济、地域、气候等因素差异,挖掘出城市精神文化内核,提炼来源于“人、文、地、景、产”五个方面的本地化元素,培养城市经济与文化内涵,从而培育个性化的城市“夜经济”,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元的表现形式。

当前,已有许多成功的个性化案例可供参考,如中国第一部实景夜演《印象·刘三姐》取自广西地区的民间故事及人物,通过当地民歌和舞蹈演绎当地风俗与文化,深受游客喜爱,不仅给桂林旅游提高了知名度、美誉度,而且经济收入也非常可观;锦里依托武侯祠,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扩展三国文化的外延,融入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让游客感受此地浪漫休闲的生活气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的魅力,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步行街”之一。另外,纵观国际城市“夜经济”的发展,也无不各具特点,如东京的“夜”主要在于“食”,特色餐饮美食成为其“夜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巴黎的“夜”主要在于“赏”,美轮美奂的法兰西文化和艺术使得巴黎成为全球赏夜的目的地,并被冠以“夜巴黎”美称;澳门的“夜”主要在于“娱”,博彩业是当地夜生活绝对的产业支柱;香港和雅加达的“夜”主要在于“购”,“午夜血拼”是亚洲超级消费市场“夜经济”的独特亮点。这些城市或地方都是立足当地特色,彰显各自文化特性,才写好了“夜经济”这篇文章 。

(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培育“夜经济”集聚区

国家对发展“夜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等,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2号文件)等文件都对如何发展“夜经济”提出了具体相关建议和措施。另外,各地方也陆续出台“夜经济”鼓励政策,支持“夜经济”发展,“夜经济”正在深入人民的美好生活。

“夜经济”发展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市场活力、人口流动量、年轻人数量、老龄化程度、居民收入、居民闲暇时间、居民消费习惯、城市功能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所以各城市发展“夜经济”,要充分了解并认清自身条件,找寻并锁定区域市场空隙,加强科学谋划,系统统筹规划,进而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好自己的“夜经济”集聚区,差异化打造“夜经济”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切忌盲目照搬模仿,赶时髦,乱投入。

在规划“夜经济”发展模式时,要站在城市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高度,并基于现有商业圈和文化圈,重视城市自身资源特色、品牌培育、区位节点和科技创新,聚焦亮点,突显魅力,形成核心吸引力和品牌引领,创新培育自己的“夜经济”集聚区 。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以引领文化,构筑底蕴,点亮城市活力为导向,通过夜间“光景”解读地方文化,讲述历史变迁和地方故事。比如西安不夜城的盛唐夜景,整个城市充满着大唐盛世的繁华,让人身临其境,难以忘怀,同时与现代都市的时尚相结合,给人蓬勃向上的感觉。第二,要以科技创新,支撑项目建设。比如G20杭州峰会灯光秀,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支撑,通过光、电、声、水等艺术形式相互渲染融合,打造了信息化、特色化、画卷式的视觉盛宴。第三,要以特色优先,彰显个性。比如法国里昂利用灯光节特色,每年吸引世界各地400多万的游客前来观赏,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潜能。第四,要以品牌建设为目标,明确核心功能,开发符合城市个性的“夜经济”产品。比如成都美食节,连续举办了18年,每年活动内容独具特色,成为夜间美食经济带动城市经济的成功典范。第五,要以当地历史、文化、艺术等与城市空间的依托关系,开展业态创新、产品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培育多元文化休闲娱乐业态。比如世界著名的巴黎、罗马等城市均成功地以特色文化艺术和特定城市空间为依托,来发展夜间休闲和游览项目,借助城市光影秀、特色灯光雕塑以及灯光交互装置,实现沉浸式表演和交流互动,增加当地居民与国际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第六,要做好示范引导和品牌带动,逐步形成系统化、特色化、多元化、集聚化、科技化、时尚化、艺术化等多层次融合的“夜经济”模式。比如,南京“夜泊秦淮”就是一个典型的融合案例,其依托“一江一河”的地理位置,并基于两岸地标性特色建筑,借助光影技术实现更好的观光效果,还创新性地将观光表演、餐饮休闲及互动娱乐融合于特色游船,并结合两岸繁华商街地段,形成综合性的夜游商圈,成功打造了“夜经济”集聚区。

(三)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实现精治、共治、法治

“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考验着城市发展理念、管理水平、公共服务、人性化程度等,关联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地方政府应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在管理上下足功夫,实现精治,创造舒适、便利、安全的“夜经济”发展环境,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让广大居民和游客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更健康、更安全的夜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夜经济”才能持久“闪亮”,成就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需要完善政策环境,研究出台关于“夜经济”发展、繁荣、消费等的相关政策文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尤其是大型文旅企业的投入。第二,需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发展“夜经济”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从治安、交通、环保、秩序、噪音等多方面提升综合管理能力,通过打造“夜经济”示范街区,创新监督管理模式,从而带动全局发展。比如上海创新性设置的“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以及“夜间区长”等职位,都对“夜经济”发展起了较好的监督管理作用。第三,加大投入,改善电力、水利、交通工具、卫生环保、市政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等各方面的城市基础设备、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提升公共治理水平。第四,提升城市品位,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引进城市创新发展项目,提升“夜经济”潮流性和吸引力。第五,统筹协调各方参与主体,实现“夜经济”发展的共治共赢。“夜经济”的发展涉及政府部门、投资运营企业、游客、当地居民等多方主体,利益相关主体积极参与治理,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氛围,从而保持“夜经济”健康可持续运行,实现共治共赢状态 。例如,天津市为了保障海河两岸夜景灯光设施完好率与开启率,不仅通过立法制定了《海河夜景灯光设施管理办法》,还对市容园林委、所在辖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委员会、电力公司、城投集团等进行了相应的职责分工,同时鼓励、引导海河沿线社区居民和游客的共同维护。

(四)丰富内容,营造氛围,打造多样化的“夜经济”消费空间

年轻、自由、多样化是“夜经济”的标签,“夜经济”的内容要不断创新丰富,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可以包括:餐饮新内容、住宿新内容、购物新内容、康养新内容、娱乐新内容、教育新内容等。拿餐饮业举例,餐厅可以利用3D投影映射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把餐桌变成一场生动有趣表演秀的“舞台”,采用360度全息投影技术让游客置身于沙漠、雪山、海底等各种场景用餐,增强用户体验感,这就是一种创新餐饮内容的方法。

首先,新内容的推出要适应季节、时段的变化,以更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拉动消费需求,刺激市民和游客的消费潜能 。同时,夜购的新内容要不断推出具有个性化特色、本土化风情、丰富化内容、亲身化体验、大众化价格的商品,才能保证市民和游客具备消费欲望,从而使“夜经济”发展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另外,也要有一些时尚化、国际化的生活消费品与地方特色融合,提升品位。比如杭州湖滨步行街的打造过程中,引进了一批知名时尚潮牌、老字号新国货精品,促进传统文化与年轻潮流、老字号与新网红互动融合,提升了“夜经济”载体的品位,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最后,带火“夜经济”还必须要营造氛围,满足市民和游客的赏美需求和情感需求,才能更吸引人。比如上海外滩夜间所表现出的大都市十里洋场的浓郁氛围、广州珠江夜游所展现出的美丽风情、成都锦里夜市所呈现出的巴蜀文化等,都可以使游客在满足“赏美”的同时收获精神富足感。

(五)因势利导,强化宣传,积极培育消费意识

现在尚有许多城市的民众还没有形成夜间消费的习惯,没能走进夜色,享受夜间生活。尤其某些城市是非旅游城市,因此游客较少,不能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为了积极培育消费意识,抓住“夜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潜力点,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政策引领,鼓励旅行商积极吸引游客,刺激商家开设店铺,引导、吸引居民欣赏夜色,从而带动夜间消费;其次,依靠自身文化和特色,打造品牌,打磨过硬IP产品,创意优质内容,创造全新的营销场景和生活气息,使“夜经济”内容更具吸引力;再次,整合营销策略,进行精细化营销和精准营销,借助优质传播渠道助力营销效果,但也要把握好营销尺度,积极营销,不能哗众取宠;最后,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性,培育好能打动消费者的消费内容和优质服务。比如北京地铁1、2号线将延长夜间运行时间,上海“24小时影院”开始上线,兰州打造“深夜食堂”和“夜间让利”等。各地“夜经济”量质齐升,中国城市都在探寻“夜经济”的出路,在此背景下,各城市要因势利导,强化宣传,紧抓“夜经济”发展机遇。

三 结语

城市个性化“夜经济”的培育任重而道远,需要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切忌盲目跟随,求快求热。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为民造福,发挥民智,共同培育,成就城市新发展。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挥城市特色,通过设立丰富多彩的夜间项目和营造自由轻松的活动氛围,合法合规地打造城市个性化“夜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城市建设,为“夜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积极培育居民和游客的消费潜力。新时代下,让我们一起在“夜经济”这一新契机下,享受生活,弘扬文化,发展经济。

猜你喜欢
培育特色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特色种植促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医的特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