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深度学习的核心素养本位的阅读教学策略

2022-03-23 12:29张书献
江西教育B 2022年3期
关键词:陀螺建构深度

张书献

编者按:

基础教育领域中的语文教学通常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从小学中年级开始,阅读就在语文教学中占据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素养。为了让语文教学深入,不停留在表层,最关键的还是让阅读教学更有深度。本期围绕“阅读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的深化”话题,邀请数位颇有专业修为的教师进行了解读,并以两节小学四年级阅读课为例谈了具体的做法,以期为广大教师的阅读教学指点方向。

研究设计核心素养本位的深度学习,需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投入度、兴趣激发度、内容理解度、思维活跃度、资源整合度、知识关联度、活动体验度、认知批判度、应用迁移度与拓展延伸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内涵、品质与深度。为此,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陀螺》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探讨之。

一、深度整合,品鉴场景

深度学习是深度整合与建构的学习,需要教师因循文本蕴含的知识体系、逻辑体系与功能体系,以及学科间融合、社会背景、时政信息、师生共同的生活等,对文本及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性、集约性、联动性、结构化、整体化的整合、建构与优化。知识的整体化是相对知识的碎片化而言的。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化,防止知识的孤立化、片面化,是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整合视域下的深度学习设计,需围绕处于高层次、中心地位的大概念、大问题、核心问题,将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引领学生整体认识、思考与建构,展开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核心问题是深度学习的整合器。围绕核心问题,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才得以成为有聚集效应的有机体,得以在一个个细化后的子问题的接力引领探究与解决中,成为持续深度建构的连续体。下面,我们通过课例,具体探讨如何引领学生深度整合学习,品鉴场景,进而向美而行。

师:《陀螺》这篇课文,高洪波爷爷用幽默的笔触兴致勃勃地讲述了他情有独钟、陶醉许久的儿时玩陀螺游戏的情景,精彩回放了那段难以忘怀的童年生活。

师:打开课本,咱们先来看一看课文描写的大陀螺怎么玩、小陀螺怎么玩,以及“我”的丑鸭蛋交战等场景。找一找,把相关段落括起来;读一读,把理解和感受批注在空白处。

(学生找、括、读、思、批)

师:我们来集中欣赏丑鸭蛋交战的场景。(出示第9~10自然段,略)

(学生自由阅读,圈点好词佳句,欣赏、分析、感受)

(教师出示交流分享参考格式:我认为高洪波爷爷__________写得很好,好在____________)

(学生分享)

师:是啊,高爷爷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陀螺人的动作与情感、思想与意识,将丑鸭蛋和大陀螺交战的场景,生动、形象、有趣地呈现了出来。真精彩!

蔡元培說:“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小学生从小就应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习审美,提升修养与修为,成长为心怀情趣与审美的人。在引领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的资源比比皆是,如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以美启美、向美而行,使其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逐步感悟并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常规阅读教学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体验与感悟开始的。所以学生深度学习,首先应融入文本,品味、感受语言文字,体验美的情境,感受美的场景。基于此,笔者先整体定位,把写玩陀螺的场景进行系统性、连贯性的整合重组,引领学生找、括、读、思、批;再重点聚焦,让学生圈点赏读,并分享交流感受到的美。

二、深度关联,提升语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是促进其他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与抓手,是深度学习设计之核心,引领、支配、推动着各学习环节演绎。所以,深度学习非常重视语用目标的理性制定与生成,呼应并凸显“联系与建构”“理解与批判”“迁移与应用”三大特性。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知识不再像以往那样表现为单纯的事实或符号系统,作为定论或结果,直接引领学生记忆与积累、储藏与巩固,成为贮存于大脑的无内在关联的碎片化信息;而是在深度加工再造的多方互动过程中,生成新意义的意义系统。这是一种运用。设计这样的语用目标,可以引领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并在深度参与体验中,在大脑生成具有内在关联的意义系统。

所以,教师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应关注表象与内涵、知识与经验的紧密关联与相互转化,研究语言与生活、知识与经验的相互回应与转换、建构与生成,在应用中生成素养。

师:这篇文章,比喻、拟人精彩纷呈,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情趣。高爷爷又辅以恰当的动作描写,把儿时痴迷陀螺的心情,真实细腻地表现了出来。

师:下面我们细品精彩之处,与高爷爷进行心灵对话。(出示交流分享参考格式:我认为            写得很好,写出了高爷爷小时候________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赏读)

师:原来表现人物心情,可以直接描写出来,即“直抒胸臆”;也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即“间接抒情”。

师:接下来,我们回放生活,也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心情。(出示课本“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部分,表明心情的词语: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学生回放生活,用动作描写表现心情,反馈交流)

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孤立、静止、呆板的知识学习生活化、具体化、情趣化,激发学生调动已有认知、情感与生活经历、体验,朗读、体会、联想、回放、迁移、运用、交流、表达、欣赏、评价,在内心体验与应用中生成语用素养。

阅读教学中,语用素养与审美素养可同时培养。所以,深度学习提倡以“意象表达”和“美的发生”为突破口,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因此,教师应先引领学生对语言文字审美体验,深度关联生活,回放画面,激发情感,表现、再现、创造美好形象,逐渐生成儒雅言谈与高雅举止。

三、深度思考,审辩觉醒

钟启泉讲,“深度学习”只有在学习者综合思考有意义的课题时才会产生。学习者只有深入地探讨课题,掌握重要原理与原则的关联性时,才能把自身理解的知识运用于未知情境,才能形成“深度理解”。常规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虽不具备钟教授所讲的引领学生综合思考有意义的课题,但完全可以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思考复杂的真实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建立知识世界或符号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使其更容易理解、迁移、运用、思辨、评估、创新。

所以,设计真实的、综合的、复杂的任务,是深度学习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考虑与学生已知社会生活关联的真实问题,尤其是复杂性、挑战性、分析性、评价性、创造性问题,如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或焦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探究欲望、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心智挑战、引起深层探究,使其通过分析、评价、判断,讨论、推论、辩论,审辩觉醒。这个环节,一般放在课堂高潮阶段,以突破教学难点。

师:我们再来聚焦“我”的丑鸭蛋與大陀螺交战的场景。(出示: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我追求“和平”只是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

(学生阅读)

师:请把你认为最抢眼的词语圈出来,把体会的关键词批注在空白处。

(学生圈点、批注,反馈交流)

师:在生活中,在社会上,你也遇到、看到或听到过类似的情景吧!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回放生活,交流)

师(开火车问):你认为那些人这样做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是啊,一个人要有德性才对。都说小题大做不好,我们今天稍微地“小题大做”一次,好吗?[出示:

环球网报道(记者朱梦颖)继美国海军“巴里”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闯入我西沙领海、“邦克山”号导弹巡洋舰宣称在南海南沙群岛执行“自由航行”行动后,据记录军事飞行器动态的社群媒体“飞机守望”5月1日披露,美国空军两架B-1B战略轰炸机从美国南达科他州埃尔沃斯空军基地起飞,开展长达32小时的远航飞行训练,并在南海上空进行了飞行。]

(学生自由通读1~3遍,讨论、审辩、觉醒)

深度学习注重批判理解、内容整合、知识建构、迁移运用,所以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复杂的高阶思维、精细的深度加工,真实地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需要教师因循学习内容,设计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的挑战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越真实、复杂,对学生的挑战性越大,越能触及灵魂,增添吸引力。进一步讲,如果教师能够因循学生的认知与思维水平,引领其通过体验、分析、应用,最终设计、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的相关核心素养一定可得到培养与提升。

这种问题设计,将学生现在的学习及未来的工作、生活,与真实世界巧妙对接,好像在模拟真实世界,甚至是在逼近真实世界。这样操作,可有效培养学生解决真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深度融合,反思评估

深度学习可解构为“高阶学习”“整合性学习”“反思性学习”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时候,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又相互融合。尤其是整合性学习可作为一种手段、形式与载体,与其他两部分融为一体。比如,阅读教学中,其经常与反思性学习相伴进行。教师引领学生在调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整合多学科、多渠道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对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监控、评估、反思、调节与改进,培养核心素养。

一般在结课环节,教师借助结构比较简单、问题难度较低、解决方法比较单一的基础性问题,引领学生通过整合与拓展,继续探寻学科本质与思想方法,理解、反思、把握问题,形成新的知识序列,把握核心内容。

师:非常棒!语文就是要学习审辩,使头脑处于觉醒状态。我们再来看——(出示第12~13自然段:

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师:我的冰尜儿,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却因丑得胜。在生活中,在社会上,你有没有类似的境遇,或者看到、听说过类似的人和事?

(学生链接生活与社会,联想类似的人和事,回放情景,反馈交流)

师:所以说,人都有一定潜能,我们千万不能只从相貌上评估一个人,更不能随便小看一个人。这就应了一句古代谚语——

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从上面的课例片段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本位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中蕴含的育人内涵转化为基础性问题,发挥学科育人价值,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仅掌握课程知识,还活跃思维、提升心智、感受文化、生成智慧、端正态度、培育情感、陶冶情操、培养价值观等。当然,这一切,往往是在教师引领学生自我导向、约束、监控、修正的过程中生成的。所以,从这个层面讲,深度学习是在整合与反思中,师生共同经历的智慧旅程。

今天,全社会正如火如荼地研究核心素养本位的深度学习。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愿更多的同人加盟,成为实践者、开拓者、研究者与领航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陀螺建构深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陀螺转转转
深度观察
我最喜欢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