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五字诀”, 说课“绽精彩”

2022-03-23 12:29谭长存
江西教育B 2022年3期
关键词:五边形听者六边形

作者简介

谭长存,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15项,在《江西教育》《小学数学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导 读:

说课,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扎实开展说课活动,有助于引领教师向教学、教研更深处漫溯。怎样才能说好一节课呢?不同的人,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通过20多年的摸索、实践、思悟,笔者认为,说课要说出深度、说出艺术、说出精彩,就必须在“新、实、准、精、美”五字上下功夫。如此,才能打动听者,博得听者倾心。

说课,自1987年提出至今,已經走过了30多个春秋,从开创、初步发展,到流行、迅速发展,再到盛行、繁荣发展,经历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成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演课的兴起,说课一度淡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领导者的视野,说课活动的开展日益减少。

说课,相较于演课,更能映射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更有助于引领教师向教学、教研更深处漫溯。然而,很多教师却不知怎样才能说好一节课。下面,笔者就以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为依托,提供“五字诀”,供教师们参考使用和思考探讨。

一、新:独具慧眼,巧选角度,发人之未发

“新”是说课成功的关键。若想让自己的说课打动听者,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突出一个“新”字:理念新(全新的教学观、独特的教材观、进步的学生观)、方法新(不平铺直叙、不照搬他人、不泛泛空谈)、结构新(详略分明、张弛有致、高潮迭起)、手段新(先进技术、图文并茂、实用科学)、设计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条理)、练习新(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开拓潜能)。说课应巧选角度,让听者心驰神往,切忌安常习故。

例如,2002年笔者参加某市说课竞赛,这样说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过程。基于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着力在“做数学”上下功夫,认真大胆地整合教材,力求突破课本上同一材料、统一方法的固定模式,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的空间,提供丰富而有差异性的学习材料——每人一个学习包,内有1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4个三角形(其中4个三角形又很“特别”,有的2个完全一样,有的4个各不相同),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丰富而有差异性的学习材料,一方面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这样的设计,既不是把教法与学法简单地理解为讲述法、实验法、演示法,自学法、互学法、问学法,也不是指山卖岭。这样的说教法、学法,不但能打动听者,激发听的欲望,而且能让听者从教师的语言中推测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学习的,想象教师在课堂上是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又如,2006年笔者在某市说课比赛观摩活动中,这样说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识”的练习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笔者采取知识题目化、题目活动化的方式,设计了以下练习:

1.摆图形。摆一个六边形,至少要用(    )根小棒。用6根小棒还可以摆成(    )边形。

2.找图形。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新老朋友早早就来到了图形王国。你们能按要求给它们准备好座位吗?

3.变图形。为了让大家玩得尽兴,国王提议,请魔术师给大家变魔术。

(1)折—变。把四边形纸折一次变成五边形,再把五边形纸折一次变成六边形,最后再把六边形纸折一次变回四边形。

(2)分—变。把下面的图形都分成三角形,至少可以分成几个?

( )个             ( )个    ( )个

(3)剪—变。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 )形、( )形、( )形。

以上练习,变沉闷、机械的做题为舒畅、灵巧的活动。学生在趣中做,在做中思,在思中悟,既可以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点,加深对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识,又可以深刻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这样说练习环节,兼顾了“理”与“趣”、“学”与“用”,既有新意,又有层次感,更可贵的是让“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落了地、生了根。

二、实:着眼整体,精心构思,尽展其长

“实”是说课成功的保障。说课活动发展至今,经历了由不成熟到规范、科学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怎样说和说什么的经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由于有大量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所以,说课者说课时往往投机取巧,左借鉴、右借鉴,教材分析高深玄奥,缺乏个性化解读;教学理论辞藻堆砌,缺乏明确性指向;教学过程贪大求洋,缺乏整合性优化,自以为能博得听者好评,实则恰恰相反。实践证明,说课,若要听者“走心”,就必须凸显一个“实”字:老老实实地解读教材,努力读出自己的理解;踏踏实实地设计课堂,倾力打造自己的风格;朴朴实实地阐释理念,着力体现自己的思想;扎扎实实地组织活动,全力推进自己的构想。说课要精心构思。以实补虚,让听者洞幽察微,切忌金玉其表。

例如,2010年笔者在某市主题式校本教研说课议课观摩展示活动中,这样说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打算扎扎实实地组织四项活动:

一是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具体要求:面对小熊坐好,头正眼平,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它的什么?

二是对面交换位置再观察。具体做法:小熊前后同学换位置,左右同学换位置。交换位置之前,先猜一猜交换后观察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可能会是怎样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

三是在四个方位全面观察。先启发学生思考: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熊的一个面,要是每个人都想看到小熊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有什么好办法?然后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观察。

四是挑选人员给小熊拍照。挑选课堂表现最好的四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坐在小熊的前、后、左、右面拍照,然后把照片输入电脑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判断四张照片各是哪名同学拍到的,并说明理由。

以上四项活动,一环紧扣一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有次序的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还深刻地体会到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這样设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不仅能让听者看到教学的幽深微妙之处,还能引发听者去想教学背后隐含着说课者怎样的思考。

三、准:精义入神,妙话见解,彰显专业

“准”是说课成功的基石。说课时,常见这样一种现象:分析教材照抄教学用书上的解读,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确定目标硬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三维”,不能恰当表述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确立重、难点随心所欲、凭空想象,不切合教学实际;分析学情生搬他人的观点,不考虑班级学生实情;设计习题复制名家范本,缺乏个性化和创造力。这种现象是说课的大忌。要消除这种弊端,就必须抓住一个“准”字:教材理解准、目标定位准、重难点把握准、学情分析准、习题设计准。说课要以准惊人,切忌高谈阔论。

例如,2011年笔者参加某市小学数学说课评比展示观摩活动,这样说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识”的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课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以长方形、正方形按边的数量统一命名为四边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图形边的数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知,为今后学习平面图形做准备。学生在认识几边形上没有什么难度,但是会将数边和数线段搞混。还有,学生在书写图形的名称时,会将中文数字四、五、六等写成阿拉伯数字4、5、6等。这点,在教学时,需要关注和指导。

以上分析,短小精悍,不仅找准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还正确分析了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困惑和常见的错误。同时,还指出了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可谓小切口突出大主题,小视角反映大问题。

四、精:削枝强干,优化结构,凸显本质

“精”是说课成功的根本。说课有时间限制,通常要求在10~15分钟内完成,但说课要说的内容很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说课内容并说出深度、说出艺术、说出精彩,就必须注重一个“精”字:精心设计说课的逻辑结构,合理安排说课时间;精心建构课型框架,打造简约有效、个性突出的课堂流程;精心锤炼说课内容,削枝强干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说课的语言,形成完整而有创造力的说课系统;精心调控说课的视觉材料,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课应优化结构,以精立质,让听者眼前一亮,切忌烦冗庞杂。

例如,2013年笔者为某市青年骨干教师作“说课”示范,这样说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要求10分钟)的教学构思。

1.紧扣特点说教材(约1分钟)

2.凸显主体说学情(约半分钟)

3.依据课标说理念(约半分钟)

4.借助理论说方法(约半分钟)

5.详略有致说过程(约7分钟)

6.简洁明了说板书(约半分钟)

以上六个步骤,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架构完美,语意完整,给人一种精致妥帖之感。

为了突出习题的针对性和创新性,笔者是这样阐释练习设计的——

学习知识的终极目的是应用。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笔者整合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基础练习:已知半径求面积。含两种形式,看图计算和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综合练习:已知周长求面积。以文字题的形式呈现。

拓展练习:周长与面积交叉练习。具体习题如下。

1.学校餐厅需要一批台布,已知餐桌的直径是2米,要沿餐桌的边在台布上缝制花边,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每块台布至少要多大?

2.某游乐园开展飞镖游戏,需要制作一批圆形靶子,已知靶子的半径是2分米,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塑料板最多可以制作多少个这样的靶子?

以上阐释,既精简了语言、缩短了篇幅,又突出了练习的重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由“再现性”进入“内化性”再到“创造性”的理念,不可谓不“精”。

五、美: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视听冲击

“美”是说课成功的基础。说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使说课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很强的欣赏性,就必须体现一个“美”字:内容美(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挖掘美、再造美)、条理美(详略得当、脉络分明、思路清晰、主旨鲜明)、语言美(语音准确清晰、语速快慢适中、语气委婉得体、语调抑扬顿挫)、板书美(布局合理、排列有序、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姿态美(仪表端庄、举止自然、富有表情、手势得当)、情感美(精神饱满、富有激情、眉眼传神、幽默机智)、智慧美(曲径通幽、平中见奇、淡中出彩、诙谐有味)。说课要多点突破,以美动人,让听者赏心悦目,切忌一无可取。

例如,2017年笔者应邀到一所学校观摩指导说课比赛,这样设计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的板书(如下图)。

以上板书,不仅将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出来,还注重厘清教材内容,将知识结构化、结构整体化、整体简约化,给人一种形式美感,既“中看”,更“中用”。

再如,2018年笔者应邀出席某市举行的青年教师“说课”大赛并担任主评委,现场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这节课。在课堂小结时,笔者这样说: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导入,更要有精巧的总结。于是课尾,我打算引领学生这样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家族中的几分之一,你还记得我们是怎样认识几分之一的吗?在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会?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最终形成如下结构:

这样设计,一方面避免了课堂教学“重知识结论概括、轻学习过程回味”的弊端,实现了“过程”与“结果”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克服了课堂总结“眉毛胡子一把抓、轻描淡写走过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厘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

说课,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投入说课活动,主动探寻说课的方法与技巧,并自觉加强说课实战训练,以助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投稿邮箱:405956706@qq.com

猜你喜欢
五边形听者六边形
好好说话
知识快餐店 到处都是六边形
折纸体验馆
规范五边形重心定理
劳工(外二首)
创意六边形无限翻
怎样剪拼
怎样剪拼
基于Durer五边形的复杂网络特性研究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