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2-03-23 03:47袁媛
中国新通信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高校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必须要立足人工智能时代,主动谋划,构建“14N”模式,重点就是要围绕构建高效智能思政“大生态圈”的1个目标,抓牢高校、思政课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生4个主体,采取N种途径打造智能思政体系、构建“三师型”思政课堂、建设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努力培养学生的“三大思维”和“三大素养”,创新完成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连年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可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把握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应用的趋势和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

一、人工智能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美国东北大学校长约瑟夫·奥恩在《防范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中深刻探讨了AI对高等教育的意义,他特别提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或者将要见证“多元化巨型大学”的崛起(“We will, and in some ways already are, seeing the rise of the‘multiversity’.”)[1]。人工智能必然会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变革,必然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使思想政治教育“万象化”成为可能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在“智能搜索”下即时获得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网络上的各种热点事件等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促使思政教育内容“万象化”。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性”,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多样,虚拟情景技术、仿真模拟训练等技术不再遥不可及,思政教育方式的“万象化”指日可待。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方式被各大高校广泛使用,不少教师还通过结合使用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法)教学模式,增强课程吸引力。

(二)使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成為可能

人工智能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可以准确定位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个性化”地设计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2018年4月,海风教育发布了AI应用“好望角”,该系统可以通过精准的人脸识别对学生的面部表情进行情绪分析,对学生的眼球焦点进行分析,同时还能对学生、老师的语音进行转义分析,能够使老师本人更有成就感,也能让学生从中真正受益[2]。

(三)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科学化”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思政教育评价“单一化”、“唯分数”的现象,将动态评价、差异评价、综合评价融为一体,促进评价体系科学化。如对试卷分析上,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找准学生的个性问题和普遍性薄弱环节,还能辅助分析学生是出于何种原因导致出现的错误,帮助教师和学生双向动态调整;在评价学生日常品行上,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有效提升思政评价精准度。

二、人工智能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和制度的考验、对社会伦理的冲突等讨论也逐渐增多。体现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传统素养与人工智能新要求的冲突

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和水平。但是当前高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互联网、智能系统的学习和应用技术掌握不到位。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个人综合素养、个人魅力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技术过硬、实力过硬,能够整合网络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具有吸引力的观点才能赢得学生,否则将沦为各种资源的“中转站”,“教师”的角色光环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二)人工智能信息推送和价值教育引导的冲突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人工智能技术会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浏览痕迹等进行智能推送,这种推送会逐渐导致某种信息片面化的“叠加”效应,加上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文化、各种价值,一味地叠加推送可能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塑。另一方面,“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与激励”,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高校教育的重点。但是基于智能信息和各种资源的“唾手可得”,可能导致学生沉迷网络、依赖智能系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下降,这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掌握全面信息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冲突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就必须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各种信息,包括学生照片、家庭身份信息等,且越是复杂的情况,需要掌握的信息就越广泛,这极有可能导致对学生个人隐私的侵犯。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时代,一切都可能被记录,一切都可能被分析”[3]。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既能被高校用于教育,也能被他人用于窃取信息等非法目的,这就加大了学生信息外泄的风险。

三、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必须要与时俱进,坚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变、遵循规律不变的原则,构建“14N”模式,即围绕构建高效智能思政“大生态圈”的1个目标,抓牢高校、思政课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生4个主体,采取N种途径,分层、有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完善设计,打造智能思政体系

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响应国家关于人工智能创新行动的规划,营造浓厚的智能思政氛围。

一是要积极完善学校学科体系,将人工智能理论融合到社会科学学科教学中,引进或建立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的智能化学习系统,如Third Space Learning等智能辅导系统。

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加强教学监测、加大技术使用监管、全面保护个人隐私等相关制度,为智能思政提供保障。

三是要充分挖掘智能技术的积极因素,实现校园环境“五性”,使得思政教育既有形可见,又无形可感,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人机结合,构建“三师型”思政课堂

要弥补当前高校思政“大课”的不足,优化思政课教师结构和教学内容,使思政教育从普遍性教育转向“个性化”教育。

一是为每位学生加设一个“虚拟导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进步。比如密歇根大学开发了Ecoach个性化在线培训平台,主要就是针对拥有多名学生的大型课程,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定制需求。

二是為思政课堂加设“智能助教”,监督学生的课堂表现,批改学生作业,个性化追踪和研判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走向和价值取向等,实时调整思政课教育内容。

三是教师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对无法到达的场地和过往的历史事件进行仿真模拟,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的共同作用形成新的教学模式[4]。

三、刷新教育理念,建设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5]。

一是思政课教师、学工队伍等既要提升个人对智能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又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功底,胜任智能时代的基本要求。

二是思政课教师要转移工作重心,利用人工智能代替开展教育过程中的程式化、机械化的教学工作,将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内容上,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学工队伍要构建交互式综合管理智能平台,为学生提供更生动的交流互动体验,让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灵动起来;还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评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帮助,增强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三大思维”、“三大素养”

斯坦福人文中心说,哲学、文学、宗教、艺术、音乐、历史、语言等表现形式就是要理解和记录我们的体验和世界,记录人类体验的知识给我们机会去感受到自己与先辈以及同代人的纽带意识[6]。越是技术发展的时代,越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是要根据智能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适应智能时代,正确地对待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摆脱智能机器对个人思维的“桎梏”。

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人文素养和实践创新素养。要加强科学知识的教育培养,让学生了解和体会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时代的影响;要更加注重人文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通过实境体验、场景再现等方式,生动学习先辈榜样的高尚品质,自觉传承优良传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改变现有学生动手能力欠缺的现状,努力为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袁媛    河北北方学院

参  考  文  献

[1]任超超.多元化巨型大学视阀下看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J].智库时代,2019(31):54.

[2]海风教育发布AI应用“好望角”:实现教学智能化[EB/OL],光明网,https://m.gmw.cn/baijia/2018-04/23/28456549.html#verision=b400967d,2021-09-18.

[3]周涛.为数据而生,大数据创新时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3.

[4]李林英.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J].人民日报,2017-01-10(07).

[5]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27073921-28457608.html,2021-09-19.

[6]吴万伟. 大学教育应对人工智能的方略[J].复旦教育论坛,2019(17-4):3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高校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