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Nii Research数据库研究分析针灸在日本发展现状

2022-03-23 07:22金春丽黄日龙韩玉晴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针灸文献临床

金春丽,黄日龙,韩玉晴

1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1

3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01

中国的针灸已经经历了500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传播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仍在持续发展中[1]。据WHO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针灸,其中29个国家设立了传统医学相关法律法规,18个国家将针灸纳入了医疗保险体系[2]。

针灸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并逐渐完成了本土化转型[3],在长期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及文献总结,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经络﹑腧穴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日本的针灸流派众多,理论较为丰富,演化出多种针刺手法[4],既传承了中国传统针灸,又有独特的创新与发展[5]。

本文纵览针灸在日本的发展简史,通过搜索CiNii Research数据库中近6年的针灸相关资料,分析针灸在日本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对我国针灸临床的启示和思考。

针灸在日本的发展简史

针灸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黎明期﹑繁荣期﹑衰落期﹑改革期等四个阶段[6]。

中医学在公元6世纪初叶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7]。公元562年,吴人知聪将164卷中医学典籍带到日本,其中包括经络和穴位图,这也是针灸传入日本的最早记载史料[8]。此阶段正是日本针灸的黎明期。在随后的150-300年间,隋唐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包括医疗制度﹑中医药著作及中药材不断地传入日本,极大地丰富了日本的医学体系[9]。日本遵循隋唐医学体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制度,并设置了医博士﹑针博士等职称,规定了成为医生﹑针生的必修典籍和年限[10]。期间日本派遣大量留学人员来中国学习中医药文化及技术,中日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11-12], 此时日本针灸进入了全面繁荣期,培育出了诸多针灸名流,编撰出版了多部针灸专著,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13]。19世纪后叶,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在“富国强兵,振兴产业”的政策下,西方医学成为日本的主流医学,摒弃了包括针灸在内的汉方医学。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同中国的中医药交流逐渐减少。自此日本传统医学开始迅速衰落,也使得针灸医学的发展进入衰落期[6-7]。

20世纪初,随着日本政府推进医学的近代化,诸多医学专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改革针灸,谋求针灸的科学化,也随着强烈的需求和针灸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日本针灸得以生存并逐渐繁荣至今[14]。

针灸在日本的研究现状

在日本CiNii Research数据库中,以“鍼灸”为关键词搜索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文献,通过分类梳理﹑分析﹑总结针灸在日本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共搜索到520条文献,其中期刊论文348篇﹑专著125本﹑博士论文10篇﹑科研项目37项。通过浏览摘要,筛选出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共269篇。

1 文献汇总

本研究将筛选出的相关文献269篇根据内容分类,从多到少依次如下。

1.1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文献共109篇,主要研究病种(病症)为:下肢痛﹑颈肩疼痛﹑关节疼痛﹑食欲不振﹑反流性胃炎﹑失眠﹑小儿夜啼﹑心脑血管疾病﹑不孕症﹑痛经﹑面瘫﹑抑郁症﹑肥胖﹑糖尿病末梢神经病﹑畏寒怕冷﹑神经麻痹﹑皮肤疾患﹑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精神疲劳等。多数文献为个案分析,常规临床研究及多中心临床研究文献中的病例数也较少。

1.1.1 疾病分类 主要集中在颈肩腰腿等痛症﹑内科常见病﹑神经系统常见病等,主要针对轻症进行治疗,对于疑难及危重症较少。另有一些日本本土特色病症(如地震后针灸干预心理状态)的针灸干预。

1.1.2 针具 临床主要使用的针灸针规格范围为0.16-0.20mmx40mm,针具较为纤细。

1.1.3 进针手法 多数为管针进针法,采用无痛进针者居多。

1.1.4 针刺深度 常规穴位针刺深度范围为5~15mm,进针深度较浅。

1.1.5 行针手法 多数文献中未记载行针手法,部分文献有描述,但较为模糊,补泻手法应用较少。

1.1.6 辨证论治 多数病种未辨证分型,而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1.1.7 选穴 多以局部选穴为主,辨证取穴较少。

1.1.8 辅助设备 电针应用较为广泛,部分文献记述了电针频率和时间,大多数文献没有对电针参数(波形﹑频率﹑强度)进行详细描述。

1.1.9 留针时间 常规针刺留针时间10~15min,电针留针10~15min。

1.1.10 疗程 因诊疗频次低,大部分为每周治疗1次,也有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从每周治疗2次逐渐调整为1次/周﹑1次/2周﹑1次/月,所以疗程较长。

1.1.11 疗效 文献报道的针灸疗效均显著。

日本针灸在飞速发展时期,曾涌现出大量的针灸医家,随着针灸技术的不断提高,针刺诊疗范围也不断扩大,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各科,且效果良好[15]。《杉山真传流》详细论述的杉山派十八术﹑十四管术﹑杉山流押手等刺针术式,独具特色,一直流传至今,为针灸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6]。

1.2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文献共41篇,主要研究内容为经络理论研究﹑经络与临床实践研究﹑针灸制度研究﹑针灸最新研究进展﹑针灸国际标准化等。

早期日本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刻,且有影响针灸发展的重要学术资料[17]。但近年日本的针灸理论研究深度较浅,多数基于针灸临床及教育研究。因此,日本针灸方面的创新,多属于技术层面的,而非理论方面。

1.3 补充和替代医疗 补充和替代医疗方面文献共31篇,主要研究内容为预防疼痛﹑孕妇介护﹑老年痴呆患者的介护﹑癌症晚期患者的介护及女性保养等。

针灸在日本不仅作为临床诊疗的手段之一,还作为优选的辅助干预手段应用于多种疾病﹑症状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

1.4 国民受容度调查 国民受容度调查方面文献共29篇,主要研究内容为地域调查﹑特殊患者调查(运动康复﹑慢性腰痛)﹑地震台风等灾害中的针灸应用及宠物治疗调查等。

日本针灸学者针对民众对针灸的接受度﹑满意度,针灸机构的发展现状,针灸普及情况及针灸治疗费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日本民众对针灸的受容度较好,针灸治疗也在除了疾病之外的多个领域发展良好。

1.5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文献共25篇,主要研究内容为学校针灸教育﹑视听觉障碍学生按摩手法教育﹑针灸师的进修制度等方面。

目前,日本的针灸教育机制较为完善,除了教学机构常规针灸教育之外,日本对视听残障者的针灸推拿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随着针灸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多个大学陆续开设了针灸专业,而且有更多医科﹑药科大学毕业生希望接受系统针灸学习培训。

1.6 其他 在针灸政策方面,学者从治疗费﹑医疗制度﹑针灸疗养费制度﹑学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各项制度较为完善,但仍有不足之处。科普类文献主要从中医理论﹑针灸经络及一些日常常见病等方面进行了科普宣传,通过普及针灸科普知识进一步提升针灸在日本的接受度。

2 针灸在日本的临床现状

以筑波技术大学保健科学部东西医学统合医疗中心为例。筑波技术大学是一所开设大学本科教育的日本国立大学,学校设有2个学部,其中包括保健科学部,并设有针灸学专业,另外大学还设有附属保健医院,院内设有东西医学统合医疗中心,可进行针灸诊疗,这与我国中医药院校的模式较为相似。

通过对筑波技术大学保健科学部东西医学统合医疗中心2008-2017年门诊患者进行纵向调查并分析综合特性,探讨针灸临床发展现状。

2.1 门诊就诊人数 2008年门诊初诊人数为430人,到2017年门诊初诊人数302人,虽有下降的趋势,但复诊人次处于相对稳定的趋势。数据分析得知针灸在日本就诊接受度较低,并没有大面积的普及,但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图1)。

2.2 性别 初诊患者中,女性患者较多(图2)。

2.3 病种﹑年龄 该诊疗中心前来就诊患者中,排在前三位的病症主要为腰痛﹑肩痛﹑下肢痛,初诊患者人数所占百分比在不断增加且以女性和60~70老年人为主(见表1)。

表1 就诊患者病种排序

2.4 疗效 该中心在2018-2019年,还进行了疗效及影响持续接受针灸疗法的问卷调查,其中症状消失占38.1%,症状减轻占40.5%,症状无变化占19.6%,症状加重占1.8%。中断﹑终止治疗的原因问卷调查中,症状缓解占46%,治疗费用负担占17.2%(图3)。再次接受针灸治疗意向问卷中,还会接受针灸治疗者占70.7%,不接受者占5.2%,不确定者占24.1%(图4)。从该问卷调查结果得知针灸整体疗效较好,民众对针灸的接受程度较高,但该结果与门诊实际诊疗情况不完全相符。

图3 针灸疗效

图4 针灸意向问卷调查情况

讨 论

针灸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针灸教育及服务体系,通过保留中医精华,融合现代医学及灵活多样的创新,发展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针灸诊疗体系,与中国传统针灸有一定的差别。日本针灸临床的疾病谱相对较窄,大部分为常见病的轻症阶段,也有较具创意的干预病种以及极具日本国情的特殊病种。

针具的选择上一般使用细针,手法操作上主张无痛进针法,忽视了施针时的得气﹑守气,也不太重视补泻手法,诊疗上以对症治疗﹑局部取穴为主,忽视了辨证论治原则,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针灸的多样性,显得有些单一[18]。但无痛进针降低了患者对针灸的恐惧心理,能够使得患者再次接受诊疗,在针灸传播宣传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9]。

日本针灸科研方面,更多的是基于临床的研究,理论研究较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针灸理论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日本针灸重视标准化概念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研究,大大促进了日本针灸的科学化发展和国际传播[20]。科普类文献主要从中医理论﹑针灸经络及常见病等方面总结了科普宣传效果,主要以社区为单位普及针灸知识,并在地震或洪涝灾害避难所等特定环境实施针灸义诊,进一步提升针灸在日本民众的接受度。

本文通过搜索近六年文献并总结了日本针灸理论及临床研究现状,但无法窥探日本针灸的全貌。在针灸对外发展中,我们应该承古纳今,融合创新,结合我国针灸发展实际,借鉴日本针灸传播特色之处,挖掘创新的针灸理论及实践,推动针灸事业不断蓬勃发展﹑迈向全世界。

猜你喜欢
针灸文献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针灸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