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观察

2022-03-23 07:23范莹莹王育勤任昊侯星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耳穴头晕评分

范莹莹,王育勤,任昊,侯星奎

1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46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由头部运动位置变化触发眩晕或位置性眼震为其典型临床症状,手法复位(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是治疗BPPV的首选方法,治愈率高达80%[1-2]。但成功手法复位后仍有34%~61%[3-5]患者出现持续性头晕昏沉,短暂性行走不稳﹑漂浮感等残余症状[6],最新指南将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VRT)作为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优先选择[7],VRT是通过提高患者前庭的适应性和可替代性,调动中枢神经的代偿能力来改善头晕,作用机制复杂且其操作要求繁多,患者依从性差,临床应用率较低。BPPV复位后残余的头晕症状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耳穴贴压法作为针灸学的重要组成之一,操作规范已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08年发布实施,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8-9]中,卓有成效。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耳穴贴压法对BPPV患者经CRP成功后残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为纯中医特色疗法的耳穴贴压改善头晕提供临床依据。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2019年9月—2020年1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BPPV,经CRP手法复位治疗后,复查其位置试验阴性﹑无位置性眩晕或特发性眼震,但伴有持续性头晕昏沉,短暂性行走不稳﹑漂浮感等残余症状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1例退出研究,对照组3例终止试验)。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s)

表1 2组一般资料(±s)

?

病程为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病程。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参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年)》[10]:①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且位置试验可诱发眩晕及眼震,眼震特点符合相应半规管兴奋或抑制表现;②经Epley复位法﹑Barbeche复位法或Yacovino复位法治疗BPPV,且位置试验结果是阴性;③在此之后出现持续性头晕昏沉,短暂性行走不稳,漂浮感等症状;④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眩晕,如:颈椎病﹑高血压﹑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前庭性偏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或出血等。

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17年最新指南原发性BPPV西医诊断标准; ②符合BPPV经手法复位后成功的诊断标准,且随之出现符合“残余症状”的患者;③年龄18~75岁;④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②精神病不能自控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③近1个月内参与过其他临床试验,如药物﹑前庭康复训练﹑手术等干预措施的患者;④服用敏使朗等止晕药物的病患;⑤对耳穴贴压所用胶布过敏者。

2.4 剔除标准 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其他严重不良事件者;②临床医生认为有其它影响试验结果情况而应终止者。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组 耳穴贴压法 双耳选穴:肝﹑脾﹑肾﹑缘中﹑神门﹑枕(名称以及位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位置》)[9]选定穴位后,用75%乙醇棉球消毒耳廓,选取大小及硬度适中的王不留行籽贴压于0.6cm×0.6cm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选穴区,每天适度按压10~15次,每次每穴约30~60s,以轻微疼痛﹑麻热感即可;每周由同一研究人员更换一次,连续治疗4周,若中途发现胶布脱落或王不留行籽遗失,及时到医院更换。

3.2 对照组 仅给予健康宣教。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方法

4.1 依据并参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年)》[10]中评估时机,选择治疗前﹑治疗1天﹑1周和4周后分别应用眩晕残障量表中文版(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11-12],视觉模拟尺度(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13-1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1)DHI量表共25个问题,答案和分值为“是”4分﹑“有时”2分﹑“否”0分,依据总指数来准确评价患者眩晕程度,分数越高则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越严重;(2)视觉模拟尺度(VAS),临床中也常应用于评价眩晕程度,VAS评价标尺为两端标有“0”(无眩晕症状)和“10”(眩晕最严重)的10cm长的尺子,患者背对刻度,根据自身感受和症状移动标尺,从0到标记点的距离即为眩晕评分值(其数值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2 依据焦虑抑郁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5]治疗前后的评分评估,两者各20项,将每项得分相加,分别乘以1.25得到各自总分,分值越高症状越重。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DHI VA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DHI和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4周后治疗组两者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其评分均明显减低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3 2组VAS评分比较 ( ±s)

表3 2组VAS评分比较 ( ±s)

?

SAS SD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SAS与SDS评分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SAS与SDS评分较治疗前皆明显下降,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对照组两者评分较治疗前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SAS SDS评分比较(±s)

表4 2组SAS SDS评分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mP>0.05, nP<0.05。

?

讨 论

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年龄,老年人BPPV的患病率是青年患者发病的7倍左右[16],且老年患者常合并一种或多种以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失眠﹑高脂血症等[17],既可合并BPPV而发眩晕,也可单独致眩晕发作,使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头晕昏沉,短暂性行走不稳﹑漂浮感等,甚至自觉限制体位活动,不愿外出,紧张不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惧怕人群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生活质量。故临床治疗的首要目的为缩短残余头晕症状持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的头晕症状属中医“眩晕”范畴,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紧密相关。《内经》详细论述了耳在脏腑经络的络属关系下,与四肢百骸﹑九窍五官等联系紧密,耳穴贴压法以此理论为基础,通过运用整体调节﹑双向调整﹑补泻手法等[18]原理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达到止晕目的。本研究选肝﹑脾﹑肾﹑神门﹑缘中﹑枕,肝穴可疏泄肝脏﹑平抑肝阳,脾穴可健脾和中﹑化湿消痰,肾穴可补肾阳﹑滋肾阴,使肝脾肾三脏功能恢复,神门以镇静安神;缘中以升清阳﹑利头目,枕穴为止晕要穴,以上诸穴同用,共奏调整脏腑﹑清利脑窍﹑安神止晕之功。

解剖学研究表明,耳被颅神经与脊神经共同支配,其中,迷走神经耳支是迷走神经唯一的外周支,主要分布于耳甲及耳道周围大部分区域[19],本研究中所选肝﹑脾﹑肾﹑神门皆分布于耳甲区[8],同时,耳穴贴压可引起迷走神经张力,经过刺激感受器,兴奋被传至特定脑区,随之整合释放冲动,从而刺激调整脏腑功能,维持全身功能状态的平衡[20,21],这与荣培晶等人[22]的研究观点相一致。此次研究中,通过DHI量表和VAS评分对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的头晕症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耳穴贴压治疗可明显减轻残余的头晕症状,缩短头晕持续时间。短期评估(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较对照组DHI及VAS评分降低且统计学差异显著,证明耳穴贴压在1周内可迅速有效缓解残余头晕症状;长期评估(治疗后第4周),两组评分数值较治疗前仍继续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病程延长,耳穴治疗对改善残余头晕症状的长期疗效不明显,可能与本病具有一定的自愈性有关。对SAS与SDS评分数值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中,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的SAS和SDS分值降低且具有差异性,而仅给予健康宣教的对照组中,治疗前后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其分值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耳穴贴压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一方面,刺激所选耳穴可镇静安神﹑清利头目﹑醒脑提神;另一方面,耳穴治疗因其按压频率和刺激强度等要求一定程度上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转移患者对头晕昏沉等残余症状的过度关注,有利于症状的好转。经过以上分析印证所选耳穴的止晕机制及耳穴治疗的有效性。

表 2 2组DHI评分比较(±s)

表 2 2组DHI评分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mP>0.05, nP<0.05。

?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法可迅速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的头晕症状,短期疗效显著,可及时调整患者精神状态,继而降低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减少精神疾患发生,提高临床疗效。但因本研究数据样本量偏少,且疗效评定缺乏更为客观的评价指标,其研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多中心研究﹑扩大样本量,进一步佐证耳穴贴压法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耳穴头晕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耳穴压豆功效多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老头晕
老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