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加权成像在95例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分型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2022-03-23 00:50赵心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普通型子宫颈黏液

张 洁,赵心明,陈 雁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 10002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2位。宫颈腺癌作为宫颈癌第二大病理类型,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1]。相对于最常见的宫颈鳞癌,宫颈腺癌放化疗疗效不理想,预后较差[2],因此有必要对其组织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宫颈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前期已有研究表明,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两种病理类型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存在差异,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其ADC值亦有不同[3- 5]。但是关于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理亚型及临床分期的宫颈腺癌,ADC值是否具有诊断价值,相关研究少有报道,这可能与宫颈腺癌病例收集较为困难有关[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5例宫颈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探讨DWI对不同病理分级、分型及临床分期宫颈腺癌的诊断价值。

对象和方法

对象回顾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8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腺癌患者95例。纳入标准:(1)原发性宫颈癌;(2)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腺癌;(3)术前2周内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所有患者均无MRI检查禁忌证,在检查前均了解检查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肿瘤最大径<1.0 cm;(2)检查前做过放化疗或者锥切的患者。临床分期参照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标准[7],本研究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查编号NCC2021C- 270)。

MRI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Excite HDx 3.0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体部线圈行盆腔MRI检查。患者检查前10 min肌内注射丁溴东莨菪碱20 mg,阴道放置阴道栓。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包全盆腔及腹膜后。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及横轴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5100 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106.6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激励次数2;横轴面小视野薄层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TR 5360 ms,TE 130 ms,层厚4 mm,层间距0.4 mm,视野(field of view,FOV)26×26 cm,激励次数4,矩阵320×256;横轴面T1WI:TR 620 ms,TE 8.2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FOV 38×38 cm,激励次数2,矩阵512×512;横轴面自由呼吸平面回波成像序列DWI:TR 5500 ms,TE 62.7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FOV 38×38 cm,激励次数4,矩阵256×256,b=0、800 s/mm2。

图像分析应用GE ADW4.6后处理工作站Functool软件重建出ADC图,2名放射科医生在不知晓患者病理及临床分期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测量宫颈腺癌病灶最大层面的ADC值。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选取:结合轴位压脂T2WI图像,在ADC图上沿病灶边缘尽可能大地绘制ROI,每个感兴趣区至少≥50个体素,避开病灶内的囊变、坏死区,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rocedure)法进一步作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ICC≥0.81一致性好;0.61~0.80一致性中等;0.41~0.60一致性一般;0.11~0.40一致性差;0.10以下无一致性。绘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ADC均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诊断的最佳截断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般情况95例宫颈腺癌患者年龄17~67岁,平均(42.2±9.8)岁。临床分期包括ⅠB1期39例,ⅠB2期15例,ⅠB3期9例,ⅡA期19例,ⅡB期8例,Ⅲ B期3例,ⅣA期1例,ⅣB期1例。病理诊断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63例(图1、2),黏液腺癌21例(图3、4),子宫内膜样腺癌3例,绒毛状腺癌2例,中肾管癌2例,混合性腺癌4例[包括透明细胞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透明细胞腺癌1例,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神经内分泌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癌1例]。其中低分化39例,中分化37例,高分化19例。

测量结果一致性评价2名医师测量宫颈腺癌ADC值的ICC值为0.983,95%置信区间为0.975~0.989,一致性较好。

ADC值与不同分化程度宫颈腺癌的关系宫颈腺癌高、中、低分化组间ADC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42,P=0.005),其中,低分化组ADC均值为(1.00±0.25)×10-3mm2/s,中分化组ADC均值为(1.09±0.25)×10-3mm2/s,高分化组ADC均值为(1.22±0.20)×10-3mm2/s,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病灶ADC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中分化组与高分化组病灶的ADC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8,P=0.097)。ADC均值诊断高、低分化组宫颈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当ADC均值取1.21×10-3mm2/s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2%和89.7%。

ADC值与不同病理类型宫颈腺癌的关系95例宫颈腺癌患者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绒毛状腺癌、中肾管癌及混合性腺癌患者病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仅分析病例数较多的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及黏液腺癌患者。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组ADC均值为(1.04±0.24)×10-3mm2/s,黏液腺癌组ADC均值为(1.21±0.2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5,P=0.005)。ADC均值诊断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组与黏液腺癌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6,当ADC均值取1.04×10-3mm2/s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58.7%。

ADC值与不同FIGO分期宫颈腺癌的关系95例宫颈腺癌患者中,因ⅡB期及以上分期的患者均无法采用手术治疗,故将例数较少的ⅢB期、ⅣA期、ⅣB期与ⅡB期进行合并,统称为ⅡB期及以上组。ⅠB1期、ⅠB2期、ⅠB3期、ⅡA期、ⅡB期及以上组宫颈腺癌患者病灶的ADC均值分别为(1.11±0.26)×10-3mm2/s、(0.95±0.26)×10-3mm2/s、(1.11±0.30)×10-3mm2/s、(1.07±0.18)×10-3mm2/s、(1.11±0.24)×10-3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12,P=0.272)。

讨 论

DWI对恶性肿瘤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发现宫颈腺癌分化程度越差其ADC均值越低,与前期研究结果相一致[8- 9]。分化程度低的癌灶,其内肿瘤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内细胞器数目增多,膜性结构的屏障作用更显著;同时,分化较差的肿瘤其细胞的异型性更明显,细胞核大而深染,核分裂象增多,细胞内间隙减小,导致细胞内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ADC值降低。本研究中高分化组宫颈腺癌与低分化组宫颈腺癌的ADC均值差异显著,中分化组宫颈腺癌ADC均值虽低于高分化组、高于低分化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各组内的样本量较少有关,此外,高、中、低分化组内各病理亚型的宫颈腺癌比例存在差异。

本研究发现宫颈黏液腺癌的ADC均值高于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宫颈黏液腺癌来源于宫颈内膜柱状黏液细胞,是宫颈腺癌较少见的病理类型,可细分为宫颈管型、肠型、胃型及印戒细胞型4个亚型[10]。肿瘤可持续分泌大量黏液或水样分泌物,肿瘤细胞分布比较分散、稀疏,弥散扩散受限不明显,导致其ADC均值较高。

T2WI:T2加权成像;ADC:表观弥散系数

图2 宫颈高分化黏液腺癌,T2WI呈稍高、高混杂信号(A),ADC均值为1.38×10-3 mm2/s(B)

图3 低分化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T2WI呈稍高信号(A),ADC均值为0.66×10-3 mm2/s(B)

图4 高分化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T2WI呈稍高信号(A),ADC均值为1.28×10-3 mm2/s

鉴于MRI检查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及功能成像,2018年FIGO分期已经明确MRI检查对于分期的价值。目前MRI对于宫颈癌的分期主要依赖T2WI图像及DWI扩散受限的范围,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本研究中,通过量化指标ADC均值,来探讨其能否帮助有效评估宫颈腺癌分期。依据2018年FIGO分期标准,本研究将宫颈腺癌分为ⅠB1期、ⅠB2期、ⅠB3期、ⅡA期、ⅡB期及以上5个组,各组间ADC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72),与前期有关宫颈鳞癌分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8]。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部分宫颈腺癌患者DWI序列采用的b值为0、1000 s/mm2,剔除掉该部分病例,导致入组病例数较少。(2)收集的宫颈腺癌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绒毛状腺癌、中肾管癌及混合性腺癌所占比例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3)本回顾性研究采用的是已经普遍应用的DWI技术,后期会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影像技术或人工智能算法(如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等)[3,11],并针对临床比较关注的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开展进一步研究。

综上,对于宫颈腺癌患者,ADC均值能够反映病灶分化程度的不同,有助于鉴别宫颈黏液腺癌及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

猜你喜欢
普通型子宫颈黏液
经阴道子宫颈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孕晚期早产中的应用*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与欣普贝生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浅谈牛人工授精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宫颈在妊娠中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