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2-03-23 01:40李燕萍
科学决策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客效能个体

王 军 李燕萍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即将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1]。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全世界的要素市场的配置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促进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也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大众创新、开放式创新为主的创新模式将逐渐替代传统的组织创新和封闭式创新,创客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创新的主要动力[2]。近来年我国的创客运动日益繁盛,创客创新创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转型将会带来重要意义。反观目前我国关于创客理论的研究现状,整体上还不成熟,大多数研究仍还处于对创客概念的主观描述性阶段,更缺乏基于我国本土构建的创客相关概念的实证探索,创客相关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对于创客资本的相关研究和讨论更是缺乏[3]。

创客资本是指创客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能以及其它能够创造个人、社会和经济财富的属性,是创客在实现产品制造过程中,基于创客的创新创业行为而集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总和[4],是创客实现创新绩效的内部驱动力。尽管目前已经开展了诸多对于创新绩效的研究,但对于创客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基于个体因素层面对创客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1 文献回顾

1.1 创客资本

资本的概念来自于经济学,欧文·费雪[5]提出,任何可以带来收入的资产都是资本。广义上,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6]。传统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本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并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技能、知识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7]。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本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展,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时代的背景下,人力资本的积累方式、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人力资本的内涵与测量、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理论可能都会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8]。对于人力资本内涵的研究也应该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不同人群的特质进行系统分析。创客是当代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9],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中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10],创客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核心动力。创客所拥有的创客资本是驱动创客创新的重要因素,也是进一步探讨创客驱动社会创新发展的关键。

但纵观目前国内关于创客的相关研究文献,目前关于创客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创客空间”、“创客文化”和“创客教育”等领域[11]。目前国内外关于创客资本的研究也尚不成熟,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对创客资本的概念和结构内涵进行探索,如王军、李燕萍等[12]提出了创客资本的结构维度应包括:创意能力、个性特质、知识经验、资源整合等四个因子。陈武、李燕萍等[13]提出了创客资本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创意制造、开放协同、网络共生、边际非稀缺等四个方面。创客资本对于深化和发展上述资本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4],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1.2 创新效能感

Tierney & Farmer(2002)[15]提出了“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认为创新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取得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的信念,是个体对自己创新自信程度的心理感知。杨晶照等研究将创新效能感的内容概括为四个部分:个体相信自己能够产生创新想法、个体对实现创新想法有信心;个体会有帮助其他人实现创新想法的冲动;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16]。以往的研究还表明,个体在实施创新行为实现创新绩效的过程中会从外部环境和个体因素中获取信息来构建自己的创新效能感,根据相关信息评价和调整自身的创新行为,个体创新效能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个体因素[17][18]和组织环境因素[19][20]。通常情况下,个体的创新效能感越高,越可能选择挑战性大的创新活动,并获得更高的绩效(Bandura,2003)[21]。

对于创客而言,创客创新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在创新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创客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效能感,才能支撑其实现创新绩效,创新效能感对于创客的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2]。但由于目前理论界对创客的研究总体不足,是什么因素对创客的创新效能感以及创客的创绩效产生作用,以及作用机理是什么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1.3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行为是知识拥有方和接受方的互动结果,即“一方自愿传送,另一方主动吸收”[23]。知识分享是一个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知识分享的主体和客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意愿、能力或行为,从而对知识分享的途径、数量质量和进行不同的选择,最终产生不同的分享效果[24]。以往的研究认为,知识分享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知识本身、个体和组织三个方面。其中知识本身是指知识分享的难易程度会知识的复杂性不同而有所不同;个体方面主要考虑到知识分享会受到个体的认知、心理和能力的限制;而组织方面,主要包含组织系统的影响、组织文化的影响等[25][26][27]。

知识分享行为在实现创客创新绩效中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客在拥有想法和实现想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交流分享,创客在分享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想法,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能,而且通过分享也能够获得很多正面的反馈促进自己目标的实现,因此创客大多都喜欢进行分享并参与分享。分享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28],也是创客的一大特征[29]。对于创客而言,创客把分享和传播知识作为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分享也强化了他们开放、参与的精神,通过分享也促使创客能够更好的与他人合作、共同将创意变为现实[30]。知识分享也成为创客实现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1.4 创新绩效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们已经对创新绩效的概念和内涵的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归为三类:结果论、过程论和综合论[31],结果论重视对创新结果的讨论,认为创新绩效是组织或个人通过对新颖又切实可行的创新思想吸收利用,最终获得的客观成果,是衡量创新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指标[32]。过程论关注创新绩效实现的整个过程。认为创新绩效是组织或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并将这些创新想法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集合[33]。Janssen[34]认为创新绩效是员工通过创造、引入和实施创新想法提升角色绩效或工作绩效的一系列行为过程。综合论将结果论和过程论的观点进行了整合,提出创新绩效不仅应该关注创新结果,也应该关注创新的过程。认为创新绩效是员工的一系列创新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有价值的成果,创新绩效是员工有计划、有意识的将其创意想法和设计加以施行,并最终获得实际创新成果的过程[35][36][37]。目前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在组织因素方面,诸多学者从组织支持、组织氛围、领导因素和企业特性等方面对员工个体的创新绩效展开研究,结论显示组织对员工的支持程度越高,员工创新绩效则提升的越快[38][39][40]。在个体因素方面,个体的积极情绪、主动性人格、资本能力等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41][42][43][44]。

创客的创新绩效是创客将个人的创新想法付诸于实现,并最终获得创新产品的过程,创客的创新绩效对于探究创客驱动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目前关于创新绩效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组织情境下对(员工)个体创新绩效的研究,而针对于个体独立进行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的研究尚不多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的主体正在向大众化主体发展[45],尤其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创客成为社会创新的主体,而创客创新往往是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在而非依赖于组织的形式存在,如何引导创客持续的产生创新绩效成为推动创客创新的关键。

2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2.1 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

创客资本是指创客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能以及其它能够创造个人、社会和经济财富的属性,是创客在实现产品制造过程中,基于创客的创新创业行为而集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总和,创客资本包含了创意能力、个性特质、知识经验、资源能力等四个因子结构[46]。由于创客资本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针对于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研究尚属空白,但现有文献中对于创客资本所包含的相关类似因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大量的研究。

如在创意能力方面,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对创新绩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47][48][49]。在个性特质方面,相关研究认为个体的积极心理因素和性格特征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0][51]。知识经验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的代理变量[52],以往的大量研究显示知识经验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53][54]。创客资本的资源能力,更多的体现为对个体、社会和社区(空间)的各种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能力。以往的研究证明了资源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的正向影响[55][56]。

根据上述讨论,以往的研究已经验证了与创客资本类似的因子在不同的情景下对创新绩效都用显著的影响作用,但创客资本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创客资本对创客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在创客资本的概念下各个因子对创客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检验。

综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H1a:创客资本中创意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H1b:创客资本中个性特质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H1c:创客资本中知识经验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H1d:创客资本中资源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2.2 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1)创客资本与创新效能感

创客资本是创客聚集的各种资源能力的总和,是个体能力和资源水平的综合表现。创新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否实现创新的主观评价。创客资本价值高,则表示创客个人综合能力较强,实现创新的可能性就越高。王倩等[57]认为当个体对自己所具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越高时,创新自我效能感就越强,从而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创造力。王端旭认为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网络知识获取渠道越好,拥有和能够获取的创新资本越多,使其对创新成功的把握和信心也越大[58]。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能够增强个体的信心和驱动力,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能使个体掌握更高的技能和更丰富的知识,从而提升个体人力资本价值并提升个体对自身实现创新的自信程度,进而提高创新效能感[59]。以往的相关研究都认为,创客资本的相关因子都可能对创新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创客资本对创新效能感具有正向作用

H2a:创客资本中创意能力对创新效能感具有正向作用

H2b:创客资本中个性特质对创新效能感具有正向作用

H2c:创客资本中知识经验对创新效能感具有正向作用

H2d:创客资本中资源能力对创新效能感具有正向作用

(2)创新效能感与创新绩效

Gist &Mitehell(1992 )[60]将自我效能感引入绩效模型,构建了“自我效能感—绩效”的模型。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创新效能感源于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取得创新成果的一种信念,Tierney和Farmer(2002)[61]验证了创新效能感对员工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大量研究也验证了创新效能感与创新绩效有重要关系[62]。李永周等对269份来自不同区域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结果和过程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63]。创新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创新能力的主观判断,会引导个体做出创新行为,实现创新绩效[64]。创新效能感能够为个体提持续的、供内在的心理力量,帮助个体面对创新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促进个体实现创新绩效[65]。由于创客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创客而言参与创客创新活动也需要强大的内在心理支撑,需要能够对个体的创新能力具有足够的自信,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敢于面对和坚持,创客的创新效能感越高,创客就能够更积极的面对创新中的困境,从而促进创新绩效的实现。对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3)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创新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取得创新行为与成果的信念,是创新自信程度的心理感知[66],是个体对实现创新结果的预判。作为一个心理意识范畴的概念,效能感在以往研究中多以中介变量的形式出现,并对个体行为、决策和情绪产生影响[67]。郭云贵等的研究也显示目前关于创新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的研究较多,创新效能感在组织因素、领导行为、工作相关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对个体创新行为或创新绩效都能够起到中介的作用[68][69][70][71]。

创客资本是基于创客创新创业行为而集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总和,创新效能感则是个体对自身实现创新可能性的主观判断,创客的创新效能感的强弱来源于个体对自身资本价值的评价,创客资本对于个体的创新效能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创客资本作为创客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特质状态,将通过对具有较强情境性的创新效能感的影响,影响创客对自身的评价,进而形成创客创新绩效的影响。具体而言,创客资本中创意能力、个性特质、知识经验和资源能力等都能够对创客的创新绩效感产生影响,受到影响的创新效能感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刺激,并直接体现为对创客创新绩效的影响。所以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创新效能感对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2.3 知识分享的调节作用

Kogut& Zander早在1992年就提出知识分享对创新的重要作用[72]。知识分享行为是个体主动、自愿的将自己所掌握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信息等传递给他人的行为。知识分享有助于快速获取、吸收和转化其他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也有助于知识的碰撞、和交流,促进新的思考,对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会产生积极的影响[73]。知识分享行为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已经得到大量验证。郑馨怡等对15家企业的209份主管-员工配对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分享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效应[74]。屠兴勇等对上海、厦门、银川和哈尔滨等地47家企业的451份员工问卷进行了研究,发现知识分享在批判性反思与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75]。张伶通过采集中国内地30个地区505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数据研究,验证了知识分享行为在组织学习与员工信息素养之间的调节作用[76];李广培等探讨了知识分享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77]。

知识分享行为是个体通过与外部交流进行分享知识的过程,个体通过主动分享、交换自己的知识,凝聚不同的知识,通过互动分享,可以充分利用个体知识积累的差异化来繁荣自身知识体系,从而创造更高的创新绩效[78]。对于创客而言,乐于分享是创客的一大特点。通过分享可以更好的完善创客产品的创意(提升创客的创意能力)、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对创意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创客的知识经验),同时分享行为也能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提升创客的资源能力),聚合形成自身的资本力量,提升最终实现创新绩效的可能性(提升创客的自我效能感)[79]。创客的分享行为一方面能够吸引外部资源聚合为创客资本,进而提升实现创新绩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分享也让创客更加自信,更加坚定自己成功的方向,创客的分享行为大大提升了创客的创新效能感。因此,创客分享行为可能在创客资本对创客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存在调节作用。即当知识分享行为越高时候,将增强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反之亦然。因此,提出假设:

H5:知识分享正向调节了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2.4 研究假设模型

综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认为创客资本是创客实现创客创新绩效的前提;而创客的创新效能感是创客对自身能否实现创客创新绩效的一种评价,可能在创客资本对创客创新绩效中起到中介作用;而创客的知识分享则可能在创客资对创新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根据上述的分析,研究构建了相关研究模型,对创客资本对创客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创客资本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图

3 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首先,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初始问卷;然后采用小样本调查,对初始问卷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以及量表的修订后,确定正式问卷;最后通过大样本数据的调查,进行因子分析和假设模型的验证。

3.1 研究样本

在2019年6-8月期间,研究对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深圳等地的多家众创空间的在园创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收集过程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事先联系并说明调研目的,随后调研人员到达众创空间现场发放、回收调研问卷。二是通过相关众创空间的负责人,请他们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众创空间的创客进行填写。整个研究回收486份问卷,剔除反馈内容明显不符合、空白过多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17%)。

测试对象中男性274人,占比64.02%,女性154人,占比35.98%。平均年龄29.82岁,最大年龄53岁,最小年龄18岁。具有高中及中专学历以下的16人,占比3.74%;大专学历的120人,占比28.04%,本科学历212人,占比49.53%,硕士以上学历80人,占比18.69%。被试者对创客身份的定位为:只是参与创客活动的创客72人,占比16.82%;正在完成项目和产品的初创过程的创客135人,占比31.54%;已经在创业的创客221人,占比51.64%。被试人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表

3.2 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问卷共涉及5个主要变量,包括:创客资本、创新效能感、知识分享、创新绩效等,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都采用Linker 5点量表形式计分。

其中创客资本采用王军等(2020)开发的创客资本量表,共包括创意能力、个性特质、知识经验、资源能力等四个维度18个条目,如:“您做事总希望能够有所创新,不墨守成规”、“您做事积极主动”、“您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背景”、“您的个人资源能力很强”等,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α 值为0.952,各个题项的 loading 值均高于 0.8,AVE 值为 0.722,组合信度为0.912。

创新效能感的测量以Carmeli(2007)编制的量表为基础,结合创客的实际特点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调整后形成了创客的创新效能感测量量表,量表共8个题项,如:“大多数目标您都能创造性的完成”、“您的创造性努力大多数时候都能获得成功”、“您比其他人能够更好的创造性的完成任务”等,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α 值为0.926,各个题项的 loading 值均高于 0.6,AVE 值为 0.603,组合信度为0.924。

知识分享行为借鉴Abraham Carmeli(2013)的思想,对创客的知识分享行为展开研究,对创客的知识分享行为形成了4个题项的量表,如:“您经常会和别人交流创意想法”、“您会实施与别人交流而得到的想法”、“您会与别人交流项目实施中的建议”、“您会与别人交流彼此的工作经验”等,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α 值为0.904,各个题项的 loading 值均高于0.7,AVE 值为 0.694,组合信度为0.900。

创新绩效借鉴了韩翼(2007)的观点,结合创客的特点形成了9个题项的擦航科创新绩效测量量表,如:“您会努力寻求新的工作方法、技术和工具”、“您会努力让新的创意获得认可”、“您能够把新的创新性想法转化为实际的应用”等,量表在本研究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α 值为0.915,各个题项的 loading 值均高于 0.6,AVE 值为 0.543,组合信度为0.914。上述变量的测量结果显示,各个变量题项之间聚合效度良好,量表的信度较高。

控制变量:本研究参考前人有关创新绩效的研究[41][44],选取了性别、年龄及学历等三项人口统计学变量及(组织)类型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年龄均以年数来测量;性别进行虚拟变量处理,男性为“1”,女性为“2";学历分为分为6个级别,1为初中及以下,2为高中/中专,3为大专,4为本科,5为硕士,6为博士;类型表示创客的三种类别为,1只是参与创客活动,2正在完成项目和产品的初创过程,3已经在创业。

4 假设的检验

本研究采用测量项目的数据浓缩法,使用SPSS24.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2的数据显示,研究中的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联,创客资本与创新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367,p<0.01);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也呈显著正相关(r=0.323,p<0.01);创新效能感与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r=0.460,p<0.01);知识分享与创客资本、创新效能感和创新绩效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统计结果也初步证明了研究模型和假设的合理性,各个变量之间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与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基本一致。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1 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来验证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效应关系。研究设置了6个回归模型对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不同的路径进行回归分析,分别为模型S11-S16。其中模型S11中只包含了被测创客的性别、年龄、学历和类型等控制变量;模型S12在S11的基础上加入创客资本,用于验证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模型S13在S11的基础上加入创意能力,用于验证创意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模型S14在S11的基础上加入个性特质,用于验证个性特质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模型S15在S11的基础上加入知识经验,用于验证知识经验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模型S16在S11的基础上加入资源能力,用于验证资源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

在控制人口特征变量的情况下,使用SPSS24.0对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创客资本及相关因子对创新绩效的回归。由表3可知,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r=0.367,p<0.001)、创客的创意能力对创新绩效(r=0.264,p<0.001)、创客的个性特质对创新绩效(r=0.354,p<0.001)、创客的知识经验对创新绩效(r=0.239,p<0.001)、创客的资源能力对创新绩效(r=0.268,p<0.001),结果显示创客资本及其四个因子对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另外,模型S12-S16分别与模型S11进行比较,各个模型的回归方程的R2均有显著提升,因此,假设H1、假设H1a、假设H1b、假设H1c、假设H1d得到验证。

表3 创客资本及各因子对创新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4.2 创客资本对创新效能感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来验证创客资本及其相关因子对创新效能感的作用关系。研究设置了6个回归模型针对创客资本及其相关因子对创新效能感的不同路径进行回归分析,分别为模型S11- S16。其中模型S11中只包含了被测创客的性别、年龄、学历和类型等控制变量;模型S12在S11的基础上加入创客资本,用于验证创客资本对创新效能感的作用关系;模型S13在S11的基础上加入创意能力,用于验证创意能力对创新效能感的作用关系;模型S14在S11的基础上加入个性特质,用于验证个性特质对创新效能感的作用关系;模型S15在S11的基础上加入知识经验,用于验证知识经验对创新效能感的作用关系;模型S16在S11的基础上加入资源能力,用于验证资源能力对创新效能感的作用关系。

在控制人口特征变量的情况下,使用SPSS24.0对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创客资本及相关因子对创新效能感的回归。由表4可知,创客资本对创新效能感(r=0.308,p<0.001)、创意能力对创新效能感(r=0.264,p<0.001)、个性特质对创新效能感(r=0.295,p<0.001)、知识经验对创新效能感(r=0.143,p<0.001)、资源能力对创新效能感(r=0.259,p<0.001),数据显示创客资本及其各个因子对创新效能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模型S12-S16分别与模型S11之间相互比较发现,其回归方程的R2均有显著提升,因此,假设H2、假设H2a、假设H2b、假设H2c、假设H2d得到验证。

表4 创客资本及各因子对创新效能感回归分析结果

4.3 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来验证创新效能感对创客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设置了2个回归模型针对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的不同路径进行回归分析,分别为模型S11,模型S12。其中模型S11表示只有控制变量,包括被测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和类型,对创新绩效的效应;模型S12在S11的基础上加入创新效能感,用于验证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

在控制人口特征变量的情况下,使用SPSS24.0对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及其相关因子的回归。由表5可知,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r=0.649,p<0.001)。通过模型S12与模型S11比较发现,S12的回归方程的R2有显著提升,因此,假设H3得到验证。

表5 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4.4 创新效能感对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中介作用检验

研究运用AMOS21.0软件,参照创客资本、创新效能感和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构建了创客资本-创新效能感-创新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运算,拟合指标显示x 2/df值为3.356,小于参考值5 ;NFI值为0.900,CFI值为0.928,GFI值为0.879,都大于参考值0.8;PGFI值为0.700,大于参考值0.5;RMSEA值为0.074,小于参考值0.08。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说明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同时,创客资本—→创新绩效、创客资本—→创新效能感、创新效能感—→创新绩效等3条回归路径的P值均小于0.001,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残差变量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残差变量的P值都小于参考值0.001,表明具有统计显著性。上述结果证明研究模型设置合理。

表6 SEM拟合指标结果

研究进一步对变量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了验证,主要包括: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创新效能感的间接效应,以及创客资本通过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的总效应,具体的效应结果如表7所示。从表中可知,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为0.186,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为0.162,创客资本通过创新效能感对创新绩效的总效应为0.348。结果显示,创新效能感在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中介作用。

表7 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变量间的影响效应

综上,本研究假设H4得到验证。

4.5 知识分享的调节作用

首先,在第一步的回归分析中放入控制变量,包括创客的性别、年龄、学历和类型;其次,在第二步的回归分析中加入自变量创客资本和调节变量知识分享,测量它们之间的主效应;最后,在第三步的回归加入创客资本和知识分享的交互项,测量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为减少交互项可能出现的多重共线性,本研究对交互项的两个变量采用了“中心转换”方式进行处理。

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运算,得到知识分享对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层级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知识分享对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层级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模型S1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控制变量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在S1的基础上,加入创客资本和知识分享形成模型S2,分析结果显示其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有显著提升,同时创客资本的回归系数为0.357,通过了T检验( P<0.001 ),结果表明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S1的基础上,加入创客资本和知识分享的交互项,形成模型S3,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R2有显著提高,创客资本和知识分享的交互项回归系数为0.175,并通过T检验(P<0.05 ),这说明知识分享对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经常进行知识分享的创客,创客资本将对创新绩效产生更强的正向影响。

因此,本研究的假设H5得到验证。

为了进一步检测知识分享在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进一步画了调节作用趋势图(图2),结果可以看到知识分享的调节作用显著。

图2 知识分享对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趋势图

5 检验结果与讨论

本章以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深圳等地的多家众创空间的在园创客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428份有效问卷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对本研究各项假设及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提出的13项假设都通过了验证,具体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汇总表

上述数据结果表明,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提出的创客资本对创客创新绩效影响机制模型设计合理,揭示了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实施路径,对相关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存在直接影响效应。这说明创客资本对创客创新绩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创客资本的不同维度,包括创意能力、个性特质、知识经验和资源能力对创客创新绩效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升创客资本的价值和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创客实现创新绩效的可能性,进而推动社会整体创新的发展。

第二,创新效能感在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这说明创客资本能够提升创客对自我创新可能性的认知,从而提升创客的创新效能感,而创客创新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创客实现创新绩效。进一步的分析也表明,创客资本中的各个因子,包括创意能力、个性特质、知识经验和资源能力等,都对创新效能感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知识分享在创客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说明知识分享有助于提升创客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猜你喜欢
创客效能个体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