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一体化视角下的高段作业设计
——以五下第四单元为例

2022-03-24 01:44沈晓敏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要素作业目标

文|沈晓敏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教师进修学校)

随着“双减”政策相继出台,作业设计与管理成为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要话题。以往的课后作业大都以课时为基本单位思考作业设计的相关问题,单元一体化视角下的作业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发展需求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进行设计,有助于教师系统思考单元目标、教学、评价与作业,有助于增强作业内容的关联性和递进性。笔者以五下第四单元为例,浅谈高段单元作业设计的方法和样例。

一、基于目标意识,构建一体化的作业目标

国家出台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内容标准等课程政策文件已经为单元作业目标确定了方向和基准,但在作业设计阶段,教师还需要将既有目标进一步细化,确保目标、教学、训练三者间的一致性,体现作业训练的效果。

(一)聚焦要素,把握整体梯度

单元作业的目标不能单一确定,而应放到整个编排体系和能力体系中去设定。五下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人物形象把握”是一条重要的能力发展线,三至六年级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编排了若干单元进行训练。

“人物形象把握”要素发展轴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三至六年级有十一个单元涉及“人物形象把握”,其中四上第六单元、四下第七单元、五下第四单元、六下第四单元均指向“动作、语言、神态”多角度描写,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五下第四单元的“人物形象把握”主要侧重人物内心,既是对四年级感受人物心情、品质要求的延续和推进,也为结合外貌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以及表达自己感受做铺垫。这就为单元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聚焦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内心变化;通过对比人物表现,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二)梳理练习,明确编排意图

统编教材围绕语文要素安排了不少课后习题,每课时目标环环相扣,实现语文要素的最终达成,助力学生由同一内容的低层级到高层级的进阶式学习落地。

通过课后习题梳理,发现训练的能力要素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认读感知、推理解释、评价鉴赏、应用探究四个层级。单元一体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反馈,还对单元内容起到了梳理、巩固、提升的作用,因此,在单元作业设计上一定要综合考量每一道题目的能力指向,还要充分考虑能力要素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递进性和各种能力要素的覆盖度,避免单一层次的练习。

(三)整组观照,制订作业目标

依据课标,基于五下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从基础性作业目标、单元重点作业目标、周期性作业目标三个层面制订出如下目标:

确定单元作业目标有助于教师把握单元的重点,减少过于细节化的作业要求,改变针对低水平目标进行重复操练的现象,为设计发展高阶思维的作业留出空间。

二、基于情境意识,创新多样态的作业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的设计切忌千篇一律,需要灵活新颖、有独创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情境为依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中展现自己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设育人情境,布置摘抄作业

一份好的作业应该是一个展现思想、情感、文化的综合场域,让作业在具备工具性的同时充盈人文气息,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本单元课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有着细致描写,是值得学习的语言范例。同时语文园地“书写提示”板块对学生的书写规范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本次的书写任务可创设“设计摘抄卡”这一情境,通过范例引领、摘抄佳句、写出感受等方式鼓励学生创作摘抄卡,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达到育人目标。

(二)设主题情境,布置口头作业

单元一体化作业鼓励创设主题情境,将零碎繁琐的题目进行系统性整合。在教学完《古诗三首》中《从军行》后,有教师以访谈的形式设计主题情境,布置了有趣的口头作业,检验学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以王昌龄的口吻“自述”古诗的背景、创作过程及其间蕴含的情感,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样一种感同身受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考平台,实现了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多元对话。

(三)设探究情境,布置实践作业

情境的创设还可以从课堂延伸而来,将课堂中的内容延伸为探究性问题,布置实践类型作业,给予学生深层思考空间。

教师抓住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双重线索,借助材料有效地将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通过设计墓志铭这一探究性作业,既促进了对杜甫这一人物的理解,也加深了对这一文本体裁的了解。

三、基于层级意识,设计进阶式的作业练习

单元作业设计要立足系统思维,着眼整体建构,既要体现单元核心学习要点逐次推进的层级性,又要呈现教学内容分布从单篇到类文的有序性,让单元整组不仅是一种教材的编排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作业形式。

(一)呈现知识宽度,设计多层次的基础型作业

基础型作业设计应呈现知识宽度,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这两道题将字词、诗句等记诵作业整合成活学活用的基础题,一道练习不再局限于一篇课文,而是涉及整个单元,练习过程从原先知识再现升级成知识的综合运用,赋予了作业新的学习价值。

(二)体现思维高度,设计高效能的单元重点作业

单元重点作业目标是:能运用写小标题、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梳理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能聚焦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内心变化;通过对比人物表现,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丰碑》一文,设计了如下三个阅读任务。

这道练习题通过三个任务情境,撬动了学生对于五下第四单元知识的策略化运用,形成对知识的结构化认知,体现了思维高度。

(三)追求文化厚度,设计创造性的周期性作业

教师在设计创造性的周期性作业时应注重以种种形式表现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增强对单元主题的文化解读,体现对文化厚度与结果效度的追求。(见下表)

教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以“我为英雄树碑”为主题,设计周期性实践作业:随着课时教学的推进,记录下牵动人心的关键镜头,并说明定格那一刻的理由,从而透过镜头理解与共鸣人物情感。同时联读课外资料,在自主查找、自主阅读资料中描摹英雄人物,丰腴情感体验。最后,通过学习课文、联读课外资料为演讲积累素材,从而确定演讲主题,筛选内容,设计演讲提纲,运用恰当的描述性语言表现英雄人物,形成有效输出,在完成作业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由于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强化学习理论素养将单元作业回归到学习本质上,使作业要素和环节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为此,教师更需要研习设计技术,提升专业站位,进而提高作业效能。

猜你喜欢
要素作业目标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作业
也谈做人的要素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