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山崩”和“我与蜘蛛”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解读

2022-03-24 02:34费明富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昌耀陨落雪峰

费明富

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入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于是怎样解读便成为语文教师绕不开的问题。所见相关评论多是对其语言风格的把握,至于意象意境的正面直接深入的解读,并不多见。我试着说说自己阅读时的理解与感受,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人,无论寿命短长,最终都有一个共同的归途。但是由于人生被赋予的价值不同,走向最终的生命却又有不同的境遇。司马迁曾有经典语句概括之,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鲁迅的《祝福》是我们都熟悉的,其中祥林嫂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她寂然而死,犹如雪花飘散在大地上。生活中,古代如此,至今如此——为了避免自家老人寂然而死,他们办丧事,亲戚朋友相聚,吹拉弹唱伴着亲人的哭泣,好不热闹!而“重于泰山”大概是说泰山崩塌也赶不上亲人离去给人心灵震撼之大。文学作品中,就记录着这样的情境,如项羽,他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的死就“重于泰山”。即使是当今和平年代,也有人为了我们的和平安宁幸福而牺牲生命,他们的死一样是“重于泰山”。

生活中、文学艺术中,我们常见“重于泰山”的描述;但是以山之崩塌来寄托生命逝去在人心中的震撼之大,诗歌作品中并不多见。而《峨日朵雪峰之侧》则描述了这样的情境。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这是写太阳,“彷徨许久”赋予太阳以人的意志,表现出“跃入”前太阳复杂纠结的心理。“引力无穷的山海”则是太阳的归宿地,对“太阳”具有强大的吸纳力量,暗示“太阳”“跃入”这一主动行为中的被动。而“跃入”则写出“太阳”虽然有某种被迫,但是依旧有“视死如归”、慷慨赴之、义无反顾的决绝态度。可以说,这“太阳”是英雄、伟人、伟大时代的象征。“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山之崩塌。诗人以一个见证者的视角,从“嚣鸣”中启示读者感受山之崩塌的巨大声浪。这几句诗紧随“太阳”逝去而来,表现的应该是“太阳”逝去的效应,恰好印证了司马迁所谓“重于泰山”的认知。

钱理群曾说鲁迅的《祝福》写了两个序列的故事,即“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照此,我以为《峨日朵雪峰之侧》也写了两个故事,即“太阳”的故事和“我”的故事。前文说的是“太阳”的故事。下面讲讲“我”的故事。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这句诗暗示读者:诗人是一位追求者、攀登者,他随时关注自己达到的人生高度,既接纳攀登过程中的血与泪,也收获着前进的成功与喜悦。“仅能”,既说明增加的高度有限,又说明这已经是尽心竭力而为,还有自己的珍视与慰藉。“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这是一个过渡句,将诗歌由写“我”的故事转入写“太阳”的故事。读到这一句,我常常会联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后的“南山”怎样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在悠闲中意外地发现了“南山”以及“南山”特有的景致。于是,他从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从此归隐田园的理由充分了,再也不用纠结于为什么要归隐了。昌耀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有意外的发现,只是昌耀的发现前提是巨大的生命付出。对这种生命付出诗中已有描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几句诗既说明“我”意志之坚定,也说明“太阳”陨落对“我”的吸引力之巨大。对于前者,我们或许会想到昌耀在逆境中对生命的坚守,会悟到昌耀坚守生命于当时的极端艰辛与不易——从而进一层感受“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丰富深刻的意蕴美。而于后者,我们发现昌耀在坚守生命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值得我们崇敬的优点,那就是不断地在坚守中汲取生存下去的力量,而发现或顿悟了生命“重于泰山”的真谛,让他的生命力更加顽强。这是我们作为读者阅读后应有的自信,也是昌耀坚守下来的欣慰,因为若放弃生命,哪能如今天“默享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竟能如此“重于泰山”!

诗歌写到“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似乎可以结尾了,但是诗人没有。他进一步写自己观瞻“太阳”陨落的感受。“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太阳”陨落,“雄鹰或雪豹”似乎最有资格观瞻,因为它们与“太阳”之间有更多的共性,它们能从“太阳”那里获得更多的精神营养,这符合英雄惺惺相惜的文化心态。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原来“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的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是以“蜘蛛”来写“我”,暗示“我”卑微。昌耀1950 年参军,入师文工团。1953 年6 月在抗美援朝元山战役中头部负伤回国治疗,1955 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右派,随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 年平反。初创《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歌时,是1962 年8 月2 日,昌耀正在颠沛流离中。尽管生命卑微,但是依旧能感受到伟大生命的价值,依旧有创造辉煌人生价值的渴望。这或许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昌耀是湖南仙桃人,他的伯父王其梅曾是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他的父亲王其桂曾任薄一波领导的抗日决死队的指导员,但都没有得到善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容易理解昌耀对生命坚守的艰辛与价值。他虽然自认为渺小如蜘蛛,他却能为伟大的生命礼赞,这是他诗歌的难能可贵之处。

360 百科“昌耀”条认为:“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这于《峨日朵雪峰之侧》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昌耀陨落雪峰
昌耀
行星UC2的陨落
要退休了
卷首语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仁者
诗缘情与诗言志的综合治疗——昌耀《内陆高迥》诗疗解读(下)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
雪峰下的草场
“东方之星”陨落长江全媒体报道体现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