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困难群体帮扶研究
——以自贡市为例

2022-03-24 07:42赵培会苏奎
河北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自贡市困难群体

□文/赵培会 苏奎

李克强总理2020年3月3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在国内外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当下,必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力度。只有兜牢基本底线,才能安稳社会民心”[1]。疫情之下,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亟待解决,自贡市对现存的困难群体采取政策、金融和医疗等方面的帮扶,但是由于帮扶对象复杂、帮扶方式单一、帮扶程序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帮扶效果不是很理想。通过分析自贡市农村困难群体帮扶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帮扶优化路径,从基层工作人员入手,解决农村困难群体的信息化应用障碍,提高思想意识,优化帮扶程序,提高帮扶效率,让农村困难群体得到强力保障。

一、自贡市农村困难群体及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自贡市农村困难群体

困难群体泛指基于一定的原因,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基本生活而需要政府或社会力量给予帮扶的社会群体[2]。在社会学里,困难群体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经济学里,困难群体主要表现为贫困的人群。自贡市农村困难群体主要指自贡市农村地区的几类人员:第一类是政府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二类是农村孤寡老人:第三类是农村地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第四类是患有重大疾病、长期慢性病、丧失或几乎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员。

自贡市的农村困难群体表现为受教育水平低,经济收入少,仅能维持生活最低水平,不具备抗风险能力。在距市区较远的一些乡镇,医疗、教育水平相对于城市较落后,农村困难群体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和救济。据2021年自贡市统计年鉴显示,自贡市农村低保人数为117253人。2021年以来,依规新纳入农村低保2347人,特困救助供养373人,临时救助4272人。自贡市累计摸排低保边缘家庭2539人,摸排2020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下人员10394人。

(二)自贡市农村困难群体面临的主要困境

1.农村困难群体信息应用障碍

一是农村困难群体的信息获取难。农村基层帮扶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部分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对农村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不熟悉不专业,农村困难群体的信息收集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导致获取信息较难。二是难以精准判定农村困难群体。自贡市农村人口居住较分散,许多农村困难群体属于独居老人或残疾人,身体状况不佳,自身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且判定困难群体涉及家庭隐私信息,难免会有部分人员刻意隐瞒、伪造家庭情况信息,导致审核难以准确判定。三是农村困难群体信息应用水平低。网络虽然已经普及,但农村困难群体接受信息化教育程度低,高龄、较低的教育背景都会对网络使用造成一定的阻碍,部分农村困难群体只能从电视、广播上被动接收信息,对最新的精准扶贫政策和信息化帮扶政策了解不及时。许多农村老年人甚至不会使用移动智能设备,疫情期间由于不会使用健康码、行程码,给日常生活和出行中造成许多不便。

2.农村困难群体医疗健康障碍

一是农村困难群体健康状况差。农村居民大多长期务农,人居环境落后、医疗资源缺乏、营养状况较低,导致生活负担沉重,据调查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55.7%,慢性病患病率为44.4%[3],此外,农村困难群体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弱。二是农村困难对自身健康问题不重视。农村困难群体家庭收入低,许多思想比较落后,患病后不愿去做检查,抱着侥幸的心理,导致小病拖成大病,虽然农村医保制度不断完善,但农民医疗费用较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3.农村困难群体劳动供给障碍

一是农村困难群体劳动能力弱。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农村的经济来源大都靠农业生产,自贡市许多困难群体属于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妇女和老人,他们的劳动能力较弱,制约农业发展。二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困难群体中年轻人既要务农又要照料家庭,老年人不得不参与劳动生产,中国许多农村地区务农平均年龄达到60岁[4],劳动能力较低的老年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更大,但是大型农业机械适用于平原地区,自贡市地貌类型属于低山丘陵,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4.农村困难群体科技文化障碍

农村困难群体文化薄弱。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导致农村困难群体对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条件有限,农村困难群体缺少专业技能,限制就业,就业机会减少导致家庭愈加困难。缺乏专业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困难群体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文化的薄弱使其对市场经济缺乏判断,农业生产缺乏科学的决策,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二、自贡市农村困难群体的帮扶措施与绩效

(一)信息化帮扶

自贡市对农村困难群体家庭建立经济状况核对平台,联合各个区县通过“自主申报+入户走访+热线反映+数据比对”等方式判定不同类别的困难群体。灵活运用“天府救助通”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在线上办理全流程社会救助事项,实现“数据跑路”。部分农村困难群体生活明显改善,但由于判定困难群体涉及家庭信息,难免会有人员刻意隐瞒、伪造家庭情况信息,审核难以准确判定。

(二)医疗救助

自贡市综合推进健康扶贫政策,对农村困难群体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通过设置健康咨询点,开展健康宣传和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免费开展健康教育进农村活动。

发动四川天府银行参与定点扶贫村关爱帮扶,为保证农村困难群体医疗保障,自贡市医保局按照缴费标准为不同的困难群体办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极大程度的减轻了农村困难群体看病难的问题,但农村地区长期受“小病不用看,大病治不了”观念的影响,许多困难群体对健康问题不够重视。

(三)就业扶持

为解决农村困难群体就业问题,自贡市通过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通过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作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等方式缓减就业困难人员问题。设置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政策,使农村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但部分困难群体对帮扶热情不够高,缺少创业的冒险精神。

(四)教育资助

自贡市着力优化农村教学布局,加大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力度,对农村困难群体子女实施教育补助政策,还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强化农村儿童教育,健全儿童关爱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区、部门、乡(镇)、村、校联动帮扶制度。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一定发展,但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等原因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如城市地区。

三、完善自贡市农村困难群体帮扶措施的建议

(一)强化农村困难群体信息应用水平

一是完善农村困难群体信息收集系统。2020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2.55亿,占比28.2%,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6.9%[5]。可以建立自贡市农村困难群体共享数据库,各村镇按照“人人都是网格员,小事不出村”的理念,优化基层帮扶工作,发动村民构建基层治理的信息化平台,实时呈现村民反映事件及分类处理反馈情况[6],提高困难群体信息收集效率,加快自贡智慧救助的进程,让信息化资源惠及农村困难群体。二是优化农村困难群体判定程序。规范评定标准和流程,让群众监督,进行信息化认定、管理、救助,规范帮扶流程,提高帮扶措施精度,建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针对不同的农村困难群体提出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统一政策公示宣传,结合实际考虑家庭具体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做到精准判定。三是提高农村困难群体信息应用水平。各村、社区通过发放传单、开展讲座等方式提高农村困难群体信息化应用水平,在村委和社区开设智能设备使用培训课程,指导熟悉和使用各种上网方式,增加农村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

(二)筑牢农村困难群体医疗健康防线

一是完善农村困难群体医疗健康体系。改善农村困难群体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垃圾处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完善自贡市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责任制度,优化管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让市级医院与乡镇医院建立远程协作机制,完善基层医疗保障服务功能,充分利用自贡市卫康院人才资源,落实各项待遇保障,提高农村困难群体健康水平。二是提高农村困难群体健康意识。加强农村困难群体健康教育,村级卫生部门运用宣传栏、公告栏或视频等方式宣传健康教育,指定专业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科普和宣传,让农村困难群体意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三)扩大农村困难群体就业

激活农村困难群体内生发展动力。基于农村困难群体的就业需求,根据自贡市农村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村文化和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合理开发农村公益岗位,鼓励还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困难群体创造社会价值。发展特色产业吸引年轻劳动力。由当地政府牵头,培育一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自贡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比如兔产业、柑橘产业、乡村旅游业,围绕农产品加工和种养殖业等规模化发展,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困难群体返乡就业。

(四)提高农村困难群体科技文化水平

一是提高农村困难群体科技文化水平。疫情之下,完善自贡市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创办信息化教育模式,定期对农村困难群体进行农业类知识培训;在村委和社区开设智能机使用培训课程,指导熟悉和使用各种上网方式,增加农村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二是引进专业农业科技人才。完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农业生产提高专业技术指导,积极响应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服务,增加农村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困难群体经济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自贡市困难群体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自贡市沿滩区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季度评比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自贡市:率先实现欠薪问题线索动态清零
自贡市自流井区(高新区)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选择困难症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