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及能力提升探析

2022-03-24 14:15孙铭泽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大学生

孙铭泽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大学生群体正处在道德信仰培育期、法律意识的健全期,而看待问题不够全面理性,很容易被互联网上的负面信息所蒙蔽。特别是互联网表达的匿名化、发声的大众化、观点的多元化,也契合了大学生追求自由、平等和不愿受约束的心理,使很多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找到了“精神寄托”。所以,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紧迫而必要,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疏导,充分运用互联网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模式和方法,弘扬主旋律,传导正能量,牢牢掌握网络阵地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状

(一)互联网赋予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机遇

1.互联网内容丰富、资源共享、功能强大,为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工作素材和可靠平台。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运用已经十分普遍,各种功能的互联网App 满足人们生产、学习和工作的各种需要,大学生群体更不例外。高校辅导员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即时性和共享性,学习其他高校优秀辅导员在处理不同学生问题时的工作方法和优秀案例,增加学生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不断加强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为自己大脑“充电储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处理问题才能游刃有余,才能走进学生的思想深处和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从本质上为学生纾困解难,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辅导员可即时全面的掌握班级和学生动态。互联网的超时空性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已经并非是唯一的教育范式。辅导员可利用网络第一时间下发通知、分配任务,及时为学生解惑答疑,提高办事效率。如今的大学生普遍愿意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看法,“秀”自己的一些生活学生状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鉴别,能够很清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辅导员通过对焦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够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政策讲解和对个别同学心理疏导,防止把小事件演化成大问题,保证班级的和谐有序建设。

3.互联网特有的沟通互动模式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辅导员利用互联网软件经常性地找同学谈心谈话,沟通联络感情,减少面对面沟通的违和感和约束性。间接性地对发生家庭重大变故、感情困扰、心态失衡、行为偏激等问题的同学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心理疏导和教育感化,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互联网这种特有的聊天方式,以一些时髦的网络用语和生动有趣的动图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二)互联网带给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

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不正确思想观念侵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当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投机思想都不同程度上侵蚀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的正确养成。许多不法商人利用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不成熟、追求物质精神刺激享受的心理采用网络诈骗和“套路贷”的形式哄骗大学生受骗上当,使许多家庭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这需要高校辅导员要从源头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要防范大学生信仰缺失危机,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理想信仰教育和担当奉献教育,鼓励以锲而不舍的青春奋斗铸就美好人生。

2.西方国家“普世价值观”和宗教渗透的悖向冲击。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向大学生群体传输暴力、色情和渲染西方传统习俗,竭力输出西方价值观。许多大学生由于不理解中国苦难辉煌的发展历史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从而产生崇洋媚外、盲目排中的错误思想这一现象值得警惕。同时,西方国家还广泛利用网络,打着合法宗教宣传的幌子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基督教徒和宣传西方价值观,严重危害高校的政治生态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这都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加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度,加大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努力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合格大学生。

3.网络虚拟环境下“言行自由”的颠覆反叛。互联网以虚拟社交代替面对面沟通,部分大学生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无视国家法律和道德尊严,污言秽语诽谤他人、恶意攻击党和政府、编造历史抹黑英雄、美化侵略战争伤害民族感情。殊不知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的使用也要遵规守矩,破坏网络秩序终将受到法律制裁。高校辅导员要清醒认识到互联网的“双刃剑”性质,把加强网络守法教育和网络树德教育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引导大学生守法护德、健康成才。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提升

(一)努力提升辅导员的网络专业技能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强化网络专业技术的使用和学习,提高网络化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更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加强校际间辅导员的沟通联络和经验交流,加强学生优秀管理案例的资源共享。熟悉掌握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和谐师生关系。增强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必须具备网络风险意识,熟练掌握应急事件处置办法,坚持依法依规、及时全面、冷静果断的处理原则,促使事件平稳有效解决。辅导员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时代的量化手段,通过网络问卷、网络调研等形式,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业成绩和思想动态,为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可靠的数据支撑,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引路人。

(二)明确辅导员网络安全责任,树立网络工作自信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紧握时代发展脉搏,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大势,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纪律,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理论储备和理论水平,以高度责任感做好基层思政育人工作,为国家发展输送可靠人才。有了这个“大格局”作为动力,我们就能扎根基层、立足实际,开发网络思政资源、创新网络思政模式、勇挑网络安全责任,努力做到乐学互联网、善用互联网和熟练驾驭互联网。同时,要善于总结网络思政工作经验,扎实增进网络思政育人水平,引导大学生把互联网当作学习知识、扩展视野、提升技能的有用舞台。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觉净化网络生态、自觉防范网络安全风险、自觉提高网络技能水平,随之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辅导员网络工作自信的最大源泉。

(三)利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手段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难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如今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思想意识多元化发展,追求新鲜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大为增强。这就要求高效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结合大学生追求简单易懂的快餐式碎片化阅读浏览的特点,运用版面设计、动漫设计和视频剪辑等互联网技术,把大政方针、历史法律、传统文化、军事外交等知识制作成一个个短小精悍、内容详实、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和文图新闻,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促进大学生自觉学习思政知识的热情和情怀。还可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对大学生开展的党史知识竞赛、经典著作选读讲析、革命主题话剧、思政辩论赛等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开启网络互动、有奖竞猜等环节,使大学生在趣味比拼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丰富马列主义理论知识。

(四)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迅捷,辅导员对学生的处事态度和公平性很容易发酵和在学生中形成议论。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养成互联网思维,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要设身处地为学生利益着想,真心实意为学生疏困解难,关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用脚踏实地的工作获取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朋友式相处方式,坚持师生平等理念,运用协商思维开展工作,针对问题学生,加强网络互动交流,实时关注网络思想动态,减少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紧张和尴尬,春风沐雨的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引。要建立跟我学、照我做的榜样引领式的教育方式,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运用网络每天更新时政新闻、传递温暖感动、转发励志故事,增强师生的认知契合,以正派的人格感染学生。总之,互联网的运用对学生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应是一种服务学生、鼓励其创新的保障平台,通过互联网使大学生收获知识、收获感动、收获快乐。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培根铸魂管长远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努力做好网络思政工作的端本清源和立德树人工作。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