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思想政治 尽美且尽善

2022-03-25 22:31华志贤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音乐课程思政教育

华志贤

【摘 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相对简单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在艺术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更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音乐课程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好优质教材,突出课程特点,实施课程整合,以美育人,由美入善,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真、善、美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让音乐与思想政治有机融合。

【关键词】音乐课程 思政教育 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以行树人

《论语》记载有云:“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大教育家孔子对音乐有着独到又深刻的见解,主张以“美”的艺术形式展现“善”的思想内容,达到艺术与思想政治的统一。音乐作为内容娱悦身心、活动丰富多彩的听觉艺术,一直为学生所喜爱。而肩负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思想政治课程,其舌耕笔耘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给学生以枯燥乏味之感,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思想政治融入音乐课程,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学形象生动,使音乐教学焕发时代使命,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是音乐学科教学的至高境界。

一、立足音乐教材内容,同步思想政治信息,以美育人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音乐教材中很多歌曲生动活泼,富有内涵,有的通过古言今文提炼出华夏民族重礼崇和的人文精髓,有的通过时令变化表现出大自然与人类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有的利用童话故事引导人们惩恶扬善,这些歌曲均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信息。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将呆板的文字化为动听的歌曲,让学生在或优美抒情、或活泼愉悦、或低沉婉转或激情高昂的旋律中涤荡身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锄禾》,歌词是学生熟悉且浅显易懂的古诗,旋律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蕴含着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道理。笔者在教学之前,结合故事《小稻秧历险记》讲述了“一粒米的故事”,成功让学生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对辛勤的农民伯伯产生了敬重之情。随后在与学生共同分析歌曲之时,发现第一乐段旋律,句尾多数下沉,生动刻画了劳动者在烈日下弯腰劳作的辛苦形象;第二乐段旋律整体上扬,表现呼吁大众珍惜粮食的迫切情感。在表演的时候,学生自然就随着旋律起伏表现出强弱变化,将农民伯伯的锄禾形象和倡议爱惜粮食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后来,校园内掀起的“光盘行动”高潮更让这首歌得到了充分的传唱。

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以“爱”为主题,旨在传达爱满人间的真谛。在歌曲教学时,笔者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哑剧表演,路边破碎的布娃娃、心痛的表情、温柔地整理与抱哄,学生在静心欣赏教师表演的过程中快速共情。随后,笔者又展示三段不同的音乐(《快乐的蓝精灵》《小伞花》《共同拥有一个家》),让学生选择音乐来配刚才的表演,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学生很快根据从教师的表演中获得的情感共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委婉、深情的《共同拥有一个家》。之后的学习过程中,直击人心的歌词、感人至深的音乐,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好几个学生流下了眼泪,同时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在总结学习心得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不能歧视残疾人,要关心身边的弱小同学;以前有时会讥笑残疾同学,现在想想真难为情,想去给同学道歉;要有爱心,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周末和同学结伴,去看望孤寡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善良纯真、温暖人心的童言童语完美体现了本首歌曲所要达到的思想教育效果。

二、挖掘音乐隐性文化,关注思想政治内涵,以文化人

“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荀子·乐论》中所述观点,意思是音乐对人的影响非常深刻,感化人也非常迅速。这充分说明了音乐艺术有感染力,教师应该深入挖掘音乐中蕴藏的育人文化,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不仅要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还要从音乐的角度挖掘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文化,激发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感。从调式调性来看,歌曲采用大调式、二四拍,进行曲风格使人精神振奋,是生死存亡时刻不愿做亡国奴的同胞们发出的“怒吼”;从节奏组合来看,三连音节奏以其坚定、紧迫的特点模仿出号角声,曲调进行中连续的附点节奏展现了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从旋律走向来看,宽音程的运用及层次的不断递进表现出中华儿女顽强不屈、前赴后继的战斗精神……教师一步步与学生共同挖掘出音乐中潜藏的文化底蕴后,学生在演唱时就不会一直扯嗓子表现“怒吼”,而是强弱有度,层层递进,将中华民族从被压迫、要反抗到战起来、站起来的过程富有情感地表现出来。

此外,低年级的《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讲一讲江姐狱中绣红旗的故事,再分析第一乐段旋律上扬表现了对国旗美的喜爱,第二乐段旋律下落婉转流露出对革命英雄的怀念;引导学生在唱到“飞上蓝天亲亲你”的时候,不仅想着是因为国旗美丽而亲,也是在致敬革命英雄。又如中年级的《时间像小马车》蕴含中国俗语“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寓意,《蜗牛与黄鹂鸟》体现了乐观向上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民族精神;高年级的《学习歌》中则包含中国俗语“活到老,学到老”,还能延伸至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的“学无止境”。这些都是音乐中的隐性文化。教师在教授歌曲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些隐性的思想政治内涵,而应该与学生一起将其中“深藏”的文化元素挖掘出来,在文化的浸润中细细品味歌曲魅力,在加深对歌曲理解的同时陶冶情操,以文化人。

三、创设有效音乐活动,丰富思想政治实践,以行树人

学习的过程就是参与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融入音乐,在接受文化洗礼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传承时代精神。

《鸭子拌嘴》是一首中国民族打击乐合奏曲。为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笔者先出示鼓、镲、钹三样民族打击乐器,简单敲击了几下,让学生熟悉音色,在学生“这简直太无聊了”的眼神中微笑着要求“听听简单的它们讲述的还不算简单的音乐故事吧”。于是,学生在惊讶于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竟然能组合演奏出那么生动的音乐故事的同时,眼睛亮了。在学生跃跃欲试的眼神中,笔者让他们拿起鼓、镲、钹,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堂鼓的鼓边、鼓心、鼓框、闷击、摇击、滚奏,观察大镲与钹的磨击、闷击、单击、双击,学习划击、叩击、点击、刮击等演奏技巧。随后,又让学生分组研究这些打击乐器还能模仿什么声音。学生受到启发,以鼓、镲模仿雷鸣电闪,创编出“雷雨中奔跑的鸭子”“沙场点兵”……在你强我弱、你高我低、时而独奏、时而齐鸣的集体创作活动中,学生爱上了这些原来看着很“无聊”的打击乐器,并经常关注它们,也乐意集合团队的智慧,用它们为乐曲增添音效,真正认同了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也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人。

在欣赏《茉莉花》这首歌时,笔者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源,让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通过文字语言、专家解读、音乐舞蹈等不同形式欣赏、了解中国民歌《茉莉花》的特点与魅力。学生在赏析与交流的过程中,有的通过歌曲搜索,和大家分享了中国不同地区演绎的不同风格的《茉莉花》;有的通过舞蹈搜索,引导大家在舞與乐的结合下深刻理解《茉莉花》……学完这课,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致更高了,知识面更广了,对中国音乐文化、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更浓了,增强了团队意识,培养了爱国精神。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音乐课程目标划为三个维度,居于首位的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要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由此可见,音乐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交叉点及联系性之多。作为音乐教师,只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找准教学内容切入点,合理挖掘思想政治元素,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便能有效发挥音乐课程优势,真正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意识,传承中国精神,在音乐+思想政治的课程整合过程中体现大教育家孔子“尽美尽善”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音乐课程思政教育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