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润物无声

2022-03-25 22:31应长琪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读本小学道德与法治

应长琪

【摘 要】面对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培育合格接班人,显然是课程教学的根本性任务。对此,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实现“铸魂育人,润物无声”就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做到“有虚有实”;注重政治观念的融入,做到“有棱有角”;注重生活实践的开展,做到“有情有意”;注重教学资源的丰富,做到“有滋有味”;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做到“有己有人”五个方面,进行明确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读本 有效教学 路径研究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全面开启,无疑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铸魂育人,润物无声”显然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自然成为根本途径,但如何将其转化为现实,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思考与研究。

一、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做到“有虚有实”

众所周知,在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中,兴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其原因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就意味着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然会在无形中得到增强。因此,在“铸魂育人,润物无声”的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其间,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相关内容,为学生创设出理想的生活情境,实现“虚实结合”显然是理想之选。

例如,在“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容,向学生提出具有生活趣味的问题,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的同时,为生活情境的创设做好铺垫。随后,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二十世纪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当今人们所生活的生态环境对比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用视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谐共生,是理想的生活环境。在学生经过思考并积极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将其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归纳,并在第一时间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态度和角度,同时将自己的观点与之进行分享,并说明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之联系紧密,能够教会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好。这一过程显然为学生创设出了理想的生活情境,在“虚实结合”的情境中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提供了理想前提。

二、加强政治观念的融入,做到“有棱有角”

毋庸置疑,观念决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更决定了一个人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思想道德观念决定学生在成长道路中能否通往成功,更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并深度融入未来社会,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还要树立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全面胜利而付出不懈的努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就明确了对学生政治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双重引领作用。

例如,在“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将开国大典的盛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要将祖国七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贫困到富强、从辉煌到新的辉煌的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成果都是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不懈的努力奋斗得来的。正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才成就了当今强大的祖国,各项事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以傲然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的开启,接力棒必然会传递到每一个学生手中。树立并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始终秉承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观念,祖国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三、强化生活实践的开展,做到“有情有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疑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根本理念,是实践育人价值的直观体现,要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感知思想道德素质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乃至未来踏入社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并且也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也有着明确的体现。对此,在基于读本理解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必须将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以此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出“情意”,力求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例如,在“学会沟通交流”教学活动中,要将课堂移到室外,通过“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其中,既要向学生明确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究竟体现在哪儿,同时还要让学生深刻感知到垃圾分类不仅是他人的责任与义务,更是自己必须肩负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既要监督他人的行为,同时又要自主管控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做法进行监督的同时,还要善于接纳他人的建议,进而才能为营造个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使自身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也由此得到逐步形成和强化,道德实践活动自然诠释出“有情有意”的一面。

四、注重教学资源的丰富,做到“有滋有味”

众所周知,教学资源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条件,通常状况下在成功课堂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任何学科教学活动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将丰富教学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基于读本理解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是如此,进而才能使教学活动真正有滋有味,为实现“铸魂育人,润物无声”提供有利的保障。

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为例,教学资源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内容为依托,将“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相关视频资源作为选择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剪辑,让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自身的行为习惯是道德素质的直观体现,而后者决定了自己能否在成长道路上走向成功,更关乎自己能否面对未来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视频资料引入进来,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一切违法行为都是影响公共秩序的行为,并且能够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甚至步入社会都要以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为根本要求,自己的所想、所做都要以利于维护公共秩序,利于他人为准则,为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全面树立提供充足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证。这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自然会变得有滋有味。

五、落实教师素养的提升,做到“有己有人”

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就向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明确解释了思政教育“究竟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三个重要问题。对此,教育工作者自身素养无疑成为践行以上三个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做到“铸魂育人,润物无声”,必须始终牢记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确保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己有人”。

其间,教师既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做到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有关内容,并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进行深入研读,从中明确新时代赋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新任务,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明白在全面引领学生思想、价值、道德观念发展道路中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进而才能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并坚贞不渝地投入到祖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活动开展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才能获得更多满意的成果,确保学生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的引领作用和服务作用实现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铸魂育人,润物无声”背景之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切实依托教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内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绝非易事,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由此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中,不断深化上述论点就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确保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读本小学道德与法治
雏燕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Little Bean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