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导向”向“任务导向”转型
——谈新课标学习任务群设计

2022-03-26 07:26○高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爬山虎语文课程课文

○高 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改革全新的突破。面对全新的教学要求,一线教师与其急切设计大单元学习任务群,不如与传统语文教学进行比较,充分发掘学习任务群的意义和价值,转变教学观念。下面笔者以四上《爬山虎的脚》为例,通过两次教学实践,浅谈课堂如何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型。

《爬山虎的脚》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作品。作者细致观察了爬山虎叶子和爬山虎脚的特点,并生动描述了爬山虎一步一步向上爬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本单元习作要素和阅读要素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学生观察力和表达力的提升。其中“观察力”由三年级学过的“留心观察、细致观察”提升为“连续细致的观察”,表达力由“优美生动”提升为“准确生动”。结合语文要素和学情特点,笔者先设计了如下流程。

【教学回放】

1.图片导入。说一说爬山虎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后发现课文第1 自然段写爬山虎的位置,第2 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第3~6 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和爬的过程。

3.品读课文第3、4 自然段,说一说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的过程。

引导学生从“触、变、巴、拉、贴”等表示爬的动作的词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4.品读课文第2 自然段,了解长大后的爬山虎。

①从“绿得那么新鲜”“叶尖一顺朝下”“均匀”“漾”等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

②圈画文中“不几天、以前、今年、后来、逐渐”表示时间的词语,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作业:观察并记录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

【教学诊断】

此设计以知识为中心,教师通过课文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运用,缺少了运用就无法实现语文课堂所学向语言生活所用的迁移。因此,教师指导了,学生表面明白了,却依然不会观察,写不出优秀的观察日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因此,笔者结合新课标要求,从学习任务群的角度重新进行了设计。

【教学重构】

课前布置一周的观察作业,观察对象可以是家里熟悉的植物,如豆芽、蒜苗,刚出生的小动物,如蚕宝宝……要求用照片加文字的方式,记录对象的生长变化。

核心知识:连续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

主题情境:校园观察节,争当小小观察员。

角色任务:晒一晒我的观察记录单。

表现性评价:评一评最佳小小观察员。

(任务一)辨一辨:爬山虎示意图。

任务描述:辨一辨哪幅图是爬山虎的脚,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判断依据。

(任务二)写一写:爬山虎的成长记。

任务描述:跟着作家学观察,同时将课文还原成观察日记。

(任务三)演一演:爬山虎的爬墙戏。

任务描述:用上“触、变、巴、拉、贴”等动作,一边演一边讲爬山虎爬的过程,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

(任务四)晒一晒:我的观察记录单。

任务描述:小组内分享观察记录表,并结合评价结果修改自己的作品。

(任务五)评一评:最佳小小观察员。

根据修改后的作品,评选班级最佳小小观察员。

此设计将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化成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逐步领会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其中“泡黄豆”“生豆芽”等前置性任务,打通了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写一写爬山虎的成长记”是跟随作家的观察踪影,学习连续观察、细致观察;“晒一晒我的观察日记”是在作家观察视角的引导下,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创生自己的语言作品;“评一评最佳小小观察员”是在测评工具的帮助下,积累语言经验,达成预期学习结果。

【教学反思】

相对于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学习任务群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逐段分析、大量讲解的教学状况,整合了教材资源、生活资源,创设了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实现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呢?

一、包含一项“学科化”的核心知识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语文学习任务也要有“语文味”。设计学习任务首先要深入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语文要素提炼一项语文核心知识。这里的核心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点,而是学生“带得走”“能运用”的策略性知识,它既是本次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完成本次任务的策略方法;其次要将核心知识融入学习任务,即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运用核心知识才能解决。比如《爬山虎的脚》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核心任务是学写观察记录表。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把连续细致观察和生动表达的策略性知识统整在“校园观察节,争当小小观察员”的情境之下,并分解到“辨一辨”“写一写”“演一演”“晒一晒”的任务中,引导学生用观察的策略性知识完成观察记录表,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习得观察与表达的相关策略。

二、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语文学习任务也不能离开生活。设计学习任务首先要打通教材、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学科知识,获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当然,这里的真实不仅指现实的真实、可能的真实,还包括虚拟的真实;其次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唤醒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习变成一个主动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比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校园观察节,争当小小观察员”的情境,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抓住了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并乐在其中,真正实现“做中学”。

三、设计一串“结构化”的语文活动

任务即活动。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强调“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结构化语文活动,首先要有成果意识,从成果逆向设计学习任务,要求每一个任务都为实现成果赋能;其次任务之间要呈现清晰的层次结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调动学生从浅表认知到深层理解。比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学生的终极任务是“晒一晒我的观察记录”,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需要深入文本,通过“辨一辨”“写一写”“晒一晒”等序列化的学习任务,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并在作家观察视角的引领下习得观察策略的新认知,完成“晒一晒我的记录单”,实现从简单认知到内化创生的转变,提高学生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设计一份“素养型”的评价量规

评价即学习。任务群思想下的评价不是简单靠纸笔测试,而是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包括成果性评价和行为性评价。

成果性评价指对预期成果的评价。设计学习任务时预设学生完成成果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标准。比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评选观察记录单是成果性任务,为形成一份合格的观察记录单,我们结合观察要点,设计了4 个评价维度:按顺序、抓特点、多角度、有变化。行为性评价则关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表达交流等,将评价工具嵌入活动之中,并根据评价结果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同时邀请教师、同伴、家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最终实现教、学、评一致。

总之,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教学全新的探索。一线语文教师不应望“标”生畏,而应边学习,边实践,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性地设计学习任务,成为语文课程改革路上积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猜你喜欢
爬山虎语文课程课文
爬山虎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背课文的小偷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背课文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