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灵献给孩子们

2022-03-26 07:26赵满仓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所教林斯基苏霍姆

○赵满仓

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我了解不多。他有本书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索性就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来形容他吧。最近拜读了他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深受触动,感慨以记之。

学习是脑力劳动,请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不轻松的劳动。从这个角度,就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付出的脑力和智力。我们应体谅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赞赏学生点滴的劳动成果。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第一套指国家教学大纲,要忠实执行,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同时装有第二套——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吃透教材,并指出,一位优秀教师懂的东西应比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许多倍,课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这门学科的起码知识。教师高深的学识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效率从哪里来?教师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完全取决于他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怎样才能高质量、短时间地完成工作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和管理能力。持之以恒地读书,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典籍和教育著作,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向名师及专家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反思和改进。

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结论是在研究中获取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这样,学生的年级越高,研究性学习的经历越多,知识越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成绩就越好。

教师的教育素养。教育素养首先是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前沿的思想问题。教师要懂得研究学生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缺陷教育学的书籍,应当成为必备书。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育素养的第二个标志——教师的语言。当教师给知识、形象、概念和自己的思想找到鲜明、形象、准确、经济的语言外壳的时候,学生就会轻易地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此刻,学生是无比幸福的。

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观察、认知、逻辑思维,培养其概括和提取、联想和想象、积累和表达能力,要超越知识层面,把整个心灵都献给他们。

猜你喜欢
所教林斯基苏霍姆
赏析几道与2021有关的特色试题
在“圆周角”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学科德育的发力点在哪儿
运动学中的“一种模型”、“一种思想”、“一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