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动开启数学探究之旅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解读

2022-03-26 07:26田丽娟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笔筒铅笔原理

○田丽娟

【课前思考】

特级教师吴正宪提出: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保护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关注学生的体验活动,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鸽巢问题”作为“数学广角”的内容,必然有一个抽象、推理和建模的过程,那么,该如何教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呢?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

1.学什么?感悟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的思想,掌握解题方法。

2.怎么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生动、丰富、富有生命力的过程。在经历探究鸽巢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通过游戏、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来学习新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如何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生为本,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探索、交流。

4.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环节形式多样,运用游戏、视频等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

【教学流程】

1.游戏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玩4 个同学抢坐3 个凳子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提问:游戏很好玩,但是学会思考游戏背后的道理很重要。4 个人抢3 个凳子出现了什么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凳子数比人数少1,所以总是有1 个凳子上坐了2 位同学。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鸽巢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入手,设置悬念,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问题,确定探究方向。

课件呈现:把4 支铅笔放进3 个笔筒中,那么总有1 个笔筒里至少有2 支铅笔。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教师追问:你觉得这句话说得对吗?可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3.合作学习,经历探究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探究成果。

方法一:枚举法证明。

小组同学边演示边讲述,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预设: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呈现有4种方法,指导学生边摆放边记录。教师追问:在这需要考虑顺序吗?引导学生只考虑存在性,不考虑顺序。

教师引导:观察以上4 种不同的放法,为什么说“总有1 个笔筒里至少有2 支铅笔”?学生结合具体摆法说明其中的道理。追问:至少放进2 支铅笔就是最少是2 支,比2 支多可以吗?把符合要求的笔筒或数据用彩笔标出,深入理解“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 支铅笔”的含义。预设:可能有学生把4 进行分解,共有4 种情况(4,0,0),(3,1,0),(2,2,0),(2,1,1)。引导学生边板书边讲解分的过程。

方法二:假设法证明。

像刚才这样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的方法在数学上叫“枚举法”,也叫“列举法”。引导学生回忆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的“假设法”,启发学生尝试用“假设法”解决今天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假设先在每个笔筒里放1 支铅笔,3 个笔筒里就放了3 支铅笔。还剩下1 支铅笔,放进任意一个笔筒里,这个笔筒里就有2支铅笔。学生通过操作或画图,直观感受这种“假设先在每个笔筒里放1 支铅笔”的结果。

追问:你为什么要先在每个笔筒里放1 支铅笔呢?平均分的好处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均分就可以使每个笔筒的笔尽量少一点,也就可能找到和题目中的意思不一样的情况。教师启发:到现在为止,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把4 支铅笔放进3 个笔筒中,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 支铅笔”的原理。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对问题的研究深入。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反复地实验验证鸽巢原理,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对“假设方法”的探究是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教师的引导、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辩论是开启深度思维的途径。

4.深度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下,同学们思考刚才的结论还成立吗?

(1)把5 支铅笔放进4 个笔筒中,总有1 个笔筒里至少放进几支铅笔,为什么?

(2)如果6 支铅笔放进5 个笔筒中,那么总有1 个笔筒里放进( )支铅笔。

(3)把10 支铅笔放进9 个笔筒中呢?如果把100 支铅笔放进99 个笔筒中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1,总有1 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 支铅笔。对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枚举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感悟假设法更具有一般性。

追问:假如有5 支铅笔放进3 个笔筒里,会出现什么情况?总有1 个笔筒里至少放进几支铅笔?先猜想,再验证。这个问题学生容易犯“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3 支铅笔”的错误,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讨论,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引导:怎样把规律用算式表示出来?展示交流后总结:至少数=商+1。

小结:这就是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可以概括为:把多于m个物体任意放到m个抽屉里,那么总有1 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 个物体。回顾课堂开始的游戏,说说“抢凳子”游戏中包含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数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感知、积累的过程。通过问题数据的增大,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推理、验证,进而从生活实际走向数学建模。这一环节突出数学建模的过程,体现学习“有营养”的数学的意义所在。

5.微视频形式展示鸽巢问题的历史文化资料。

展示数学小知识鸽巢原理、抽屉原理的由来,采用微课的方式介绍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和他的“抽屉原理”。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通过探究,学生感受到本课所发现的规律和科学家发现的有关,增加探究的成就感。同时了解到“鸽巢原理”最初的模型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数学文化气息。

6.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教材中扑克魔术的原理:一副扑克,取出大小王,还剩52 张牌,5 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最少有2 张牌是同花色的。为什么?

(2)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 镖,成绩是41 环,张叔叔至少有1 镖不低于( )环。

(3)随意找13 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2 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的知识要更好地纳入知识体系。通过梯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猜你喜欢
笔筒铅笔原理
自制笔筒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鼠来宝”笔筒
做一只怪魚笔筒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